孙彦荣
摘 要: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管理家庭作业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多元智力发展,作者经研究发现作业管理中存在一些误区。本文阐述这些潜在的误区,以对中学生家庭作业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 家庭作业 作业管理 误区
苏联教育学者凯洛夫在教育教学著述中提出:“家庭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家庭作业从根本上具有利用独立作业的方法巩固学生的知识,并使学生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完善化的使命。”[1](134)美国学者威廉·贝内特在《什么在起作用》一书中指出:“有效的家庭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还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家庭作业可以在做出判断和比较、提出新的问题、形成责任心和自我修养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经验。”[2](42)由此可见,家庭作业在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价值,管理与评价尤为重要。
一、家庭作业的类型
《教育大辞典》曾对家庭作业做出明确的概念界定,“所谓家庭作业,就是课外作业,是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总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3](212)。国外许多学校针对家庭作业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家庭作业的类型、反馈方式等作出规定。通过對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及对当下中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文本记录的分析,家庭作业按布置时间分为预习作业、课后作业;按形式分为书面作业、口头作业;按内容分为实践活动作业、阅读作业、书写作业等;按作用分为巩固知识和技巧的作业、扩大知识领域的作业、使知识技巧系统化的作业、将知识和技巧运用于特定事例的作业、运用知识技巧独立解决问题的作业[3](212)。
二、作业管理的价值取向
作业管理不仅是一种教学评价手段,更是一门关于探究和评价的管理艺术。看似简单的布置作业、管理作业的背后,实则蕴含着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及对学校和家庭及学生之间的平衡力的把控。随着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家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价值取向应有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养成。
1.人本主义价值取向。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人主义价值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内驱力不是因为性本能,而是来源于人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4](205-207)。家庭作业管理的客观标准通常是面对全体学生,而非个性化的个体,科学的家庭作业管理应当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人本主义价值取向指导家庭作业的管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家庭作业的设计方面,教师应当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而非强调知识的获取。在作业评价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多深究学生自身外显行为的深层原因,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2.多元智力价值取向。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著述中阐述,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化的,人的各种能力与个人的各个认知领域相联系且相互独立存在。在不断地研究论述中,加德纳不断丰富智力的内涵。首先,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具有潜在的激活空间,一种智力能否被激活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个人所接受的教育。其次,人的多种智力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之间具有联系性、互补性。因此,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以多维度、发展性、综合性的眼光看待。家庭作业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单一智力的开发上,更不能片面地围绕“考点”设计与评价。
三、家庭作业管理存在的误区
目前国内关于家庭作业管理大多依赖教师主导、家长督促。最近教师要求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并进行评价反馈受到一些家长的抵触,这一现象引起大家的热议。笔者通过对某中学八年级近一个月的家庭作业文本分析发现目前对家庭作业管理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依赖“熟能生巧”。
高水平的教师不只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所谓的“考点”,而是帮助学生在青少年期间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乐于学习的氛围中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巧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笔者将该班级两周内的家庭作业次数整理记录如下。
通过上表可知,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主要集中为书写型,且主要是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这两门学科的学科性质为语言类,多为书写作业。书写作业虽有助于学生大量、快速获取学科知识,但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和英语家庭作业多次布置作业,但阅读类作业、训练学生思考能力的次数不多,使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仅停留在记忆方面,缺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论哪个学科,两周内,老师都未设计实践活动类作业。老师总是让学生对文本知识熟能生巧、多写多练,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作业同质化视为学生平等化。
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体平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孔子提倡“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角色平等。为追求绝对的学生平等化,教师面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相同的家庭作业,认为一视同仁地讲课、设计作业就是“平等”。表面上看,所有学生受到了平等的待遇,但深层挖掘发现,同质化并不等于平等化。对于基础牢固、思维方式更深刻的学生来说,需要一份“最近发展区”式的家庭作业开拓思维。因此,刻意追求学生的平等化,并不是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同质化。
3.将作业仅视为检查知识掌握度的工具。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素质教育被高度提倡,但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知识的掌握度成了教师设计作业的指挥棒,不仅作业功能单一,而且形式单一[5](144)。甚至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对基础性的内容反复要求学生书写、背诵,对其他需要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动手实践的内容刻意避开,只为检查需要考试的知识是否掌握。学生的语文作业基本都是书写作业和阅读作业,数学作业都是做习题,英语都是背诵和抄写作业等。学生处在性格养成的关键期,不能忽视对其其他方面智能的开发。片面强调知识的掌握,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本知识的掌握不能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家庭作业不是检查知识掌握度的工具,家庭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延续,不能流于形式。
4.以家长的检查替代教师的评价与反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推行参与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新的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班级授课制导致学生在校的时间固定且有限,基于我国教育现状——要应对考试这一硬性要求,新理念下的任务便无法完成。最近频频上热搜的家长批改作业成了众矢之的。强化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及时地评价与反馈,以规避学习的消退。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行为的关键步骤,帮助老师了解学情、有效教学,二者缺一不可,无法代替。
5.“单一性评价”省时省力。
在对学生家庭作业的评价方式方面,老师主要通过批改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评价,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为着眼点,更多地给予终结性的评价。这种直接给予“优、良、中、差”,甚至直接打分的批改作业,看似“省时省力”,实则导致学生不理解老师的意图,忽视教师和学生在评价与反馈中的生成性探究,阻碍学生多维思辨能力的培养。评价具有诊断、激励功能,教师对家庭作业的评价只停留在作业本身的优劣,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内在情绪。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仅从整体上进行,违背人本主义关注的人的个性化,降低教师评价的有效性。也就是说,不论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程度如何,教师更应该关注出现这种现象的心理因素,引起学生质疑、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
四、应对策略
1.坚持适度性原则,有的放矢。
很多调查表明,学生的书面作业量过大,老师反复布置的家庭作业都是基础性知识与技巧。面对老师认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考点,虽然不厌其烦,但不敢掉以轻心,认为只要完成老师的作业就是把握考点,忽视了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考。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老师应当根据学情,依托年级组的力量,协调学生各个科目的作业,在总量上控制家庭作业量;其次,考点是学习的一部分,应当有的放矢地布置家庭作业,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最后,所谓的考点、难点要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与文本知识相比,自主性探究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坚持个性化原则,分层布置。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力结构、水平都各不相同。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由于年龄、认知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同质化。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家庭作业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分层次布置学生的作业。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以牢固基础知识为目标,针对基础知识较为牢固的学生,安排学生做需要老师或高年级学生因势利导才能完成的作业,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6](130-135)。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需要基础性家庭作业巩固知识,增强自信心。基础知识掌握得快且好的学生需要更深难度的作业提升自己。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适当地“跳一跳”才能够到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更能开发学生的潜力。
3.坚持多元性原则,科学管理。
在设计作业方面,传统家庭作业设计基本属于书面类型,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和老师达成了共识,只有书面作业才是作业。从抄写到习题,固定的形式,固定的流程。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树立科学的作业观。根据多元智力理论,首先,在书面作业形式上应多加创新,既要兼顾基础知识,又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养成;其次,注重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方式;再次,注重学科间的耦合和情境性解读,设计综合作业和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最后,设计开放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业评价方面,树立多元评价观。
4.坚持主体性原则,以生为本。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都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非常重要。由于个体的差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家庭作业的设计及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同化过程中,将已有的认知与目前接受的新的知识相连接。在作业设计上,改变落后的设计观念,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进行作业设计,以学生的期望与兴趣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不应只建立在课堂教学中,还应遵循作业设计和评价。在作业评价方面,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提高家庭作业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对自我学习情况形成科学的认知。
5.坚持发展性原则,及时强化。
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传统家庭作业观的目标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积累文本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的多元发展。发展性原则认为,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评价家庭作业时必须重视学生的发展性,不应重复性地学习课堂知识,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成为自主学习、具有可持续学习潜力的人。注重批改作业的及时性,根据及时反馈原则,及时有效反馈学生的家庭作业,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长时间拖延作业的批改,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甚至形成拖沓完成作业的坏毛病。在作业设计方面,应坚持发展性原则,以学生的积极性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期性作业与短期性作业相结合,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凱洛夫,主编.陈侠,等译.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2]William J. Bennett. What Works[M].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6.
[3]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卷1)[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4]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张伟.学生作业管理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教育,2019(17).
[6]张新宇,邵骁.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提高作业应用效果[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