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玉
亲爱的同学,你是不是从小就期待红旗一角的光荣,向往党旗下庄严的誓言?从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再到共产党员,红色基因一路传递,信仰的力量薪火相传。也许,现在的我们就可以丰富自己对那段红色岁月、光荣历史的了解,为未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朝鲜中部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战火轰鸣,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这里展开殊死搏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
这场战役有多激烈呢?当时,敌人调集兵力6万多人、大炮300多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多万发、炸弹5000多枚。阵地山头被削低2米,土石被炸松1-2米,许多坑道被打短了5-6米。炮火之下,满目疮痍,尽为焦土。
但是,就在这样的攻势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鏖战43天,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这其中,有无数英雄涌现:用身体接通电话线路的战士牛保才;抱住炮筒匍匐前进,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士龙世昌;以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的战士黄继光……他们在炮火轰鸣中坚守,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勇守住阵地。
胡修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创造了一人一天之内歼敌280多人的辉煌战绩。这位力挡千军的英雄,用身体在上甘岭撑起一面永不会倒下的旗帜,让志愿军英勇无畏的精神始终飘扬在战场上空。
1952年11月,敌人发动上甘岭战役中最猛烈的进攻,攻击重点是上甘岭西南位置的597.9高地。几天前,这里还属于敌营。黄继光用身体挡住敌方地堡的枪眼,为部队争得时间,志愿军才一举夺下这块高地。现在,守住高地,不仅关乎整个战局,更是捍卫黄继光用生命换来的战果!
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利用地形优势,将高地划分成12个阵地并派人驻守。当时还是新兵的胡修道跟随班长李锋、战友滕土生,负责守护3号阵地。
此刻,阵地上空有敌人的飞机盘旋,炮弹爆炸的巨响此起彼伏。胡修道只有21岁,这是他第一次与敌人交锋,怦怦的心跳声和近在咫尺的战斗声混在一起,让他几乎克制不住要闭上眼睛。为了壮胆,他紧紧握住手里的爆破筒。
虽然武器装备远不及敌人,但身经百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结出很多有效的战术。“包饺子”就是其中一种战术:通过先左右、后集中的进攻方式,将敌人驱赶到中间地带,再通过火力投射,将敌人一网打尽。
此刻,3号阵地的敌人已进入中间地带。班长李峰看准形势,一声令下,胡修道立刻抛出手榴弹和爆破筒。頓时,阵地被烟雾笼罩,炮声不绝,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尽管敌人又集结了两个多排的兵力发起进攻,依旧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但9号、10号阵地的战斗形势却不容乐观,李峰被调往9号阵地支援。3号阵地怎么办?李峰把目光投在胡修道和滕土生的身上。
他们已经不算是新兵了。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一看、二打、三带”的策略,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带着新兵上阵地。第一仗,老兵打,新兵学习。第二仗,新兵打,老兵指导。等到第三仗,已分不清新兵和老兵,他们一起冲锋陷阵,迎击敌人。胡修道和滕土生已打退敌人的两次冲锋,算是不折不扣的老兵了。
李锋将3号阵地郑重地交给他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守住阵地!”
战场容不得半刻喘息,李峰刚走,敌人又气势汹汹地攻了上来。他们的喊杀声回荡在整个山头,重炮似乎要将这里夷为平地。
在枪林弹雨和焦土炸裂声中,胡修道和滕土生冷静沉着,相互配合,布好防线。胡修道在心中默数,待敌人临近时,他才接过滕土生递来的弹药,一击绝杀。经过连续3个小时的激战,他们已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
然而,还没有休息多久,又有紧急战报传来:10号阵地情况危急,急需支援!那块阵地旁是0号阵地,就是黄继光牺牲的地方!
绝不能让阵地落入敌手!
他们立刻穿越火线,冲向10号阵地。赶到时,仅剩一名受伤的战士还在坚守。胡修道和滕土生带着满腔怒火投入战斗,又击溃敌人的多次进攻。
余光中,胡修道看见连长也赶来支援。连长向他们致意,正要钻入地道时,一发炮弹却在他身旁爆炸,胡修道听到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死也要守住阵地!”
伟岸的身躯訇然倒下,连长牺牲了。
此时,身负重伤的滕土生被调走,阵地上只剩胡修道一人。悲愤交加的胡修道强忍泪意,面对冲上来的又一波敌人嘶哑怒吼道:“还我连长!”
那些失去战友的痛苦、守护祖国的决心,让胡修道迸发出无穷力量!他不仅守住了10号阵地,之后又返回3号阵地支援。在火炮齐射、飞机轰炸中,胡修道依靠所剩不多的弹药,奇迹般地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
爆破筒用完了还有手榴弹,手榴弹用完了,他就抱着枪跳上阵地。此时,阵地上已经没有一丝声响,静得让人喘不过气,胡修道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坚守在此,一步不退!
紧接着,他听到排山倒海的呐喊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部队赶到了!他们胜利了!那一刻,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回首这段硝烟中的过往,有无数像胡修道一样的战士悍不畏死,在坚守中创造奇迹。他们犹如飘扬的红旗,不仅在上甘岭的高地上猎猎招展,也将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