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名顶盔掼甲的军人伴着月色策马而来。枕戈待旦的日子已过去,军人脱下铠甲,摘下头盔,露出真容,竟是一名女子。
她奔驰的这条路似是归家路,又似一条时光轴,让她穿梭千年,以沉稳、坚毅又不乏明媚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Tips:
我们对花木兰的最初了解,都来自一首《木兰诗》。据说,《木兰诗》原载于南朝《古今乐录》,本只有一个故事框架。“木兰”的形象之所以能立体起来,经过了许多朝代的润色——
木兰原无姓氏。元朝时,人们为木兰立碑,作《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提及木兰的姓氏为“魏”;明朝才子徐渭作杂剧《四声猿》,给了木兰完整的家庭背景——家住河北魏郡,在西汉时为六郡良家子。父亲为花弧,曾是有名的千夫长。母亲为贾氏,还有一个妹妹叫木难,弟弟叫咬儿。
·道影·
1998年,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在美国上映,以中国故事展现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大获成功。2020年9月,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在中国内地上映,引起广泛争议。虽然它取材于木兰从军的故事,在角色塑造、武术设计、美术造型、取景摄影上也运用了很多中国元素,但在挖掘“木兰”这个角色的文化积淀和渊源方面,好莱坞的创作团队显然有些力不胜任。
电影中,木兰一出场,就在一座极具特色的圆形土楼中飞奔游走,这座土楼取材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Tips:
福建土楼是一种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的集体性建筑。其最早诞生于宋朝和元朝,分布于福建、广东两省。福建土楼的外形一开始以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主,但方形土樓有棱有角,居住在角落的人家采光和通风都会受到影响,所以经过改造,便有了圆形土楼。
电影中,木兰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福建土楼的出现,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点,都是一个巨大的矛盾点。
由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它曾定都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后在平城北部设立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六个军镇戍守边疆。有人考证,如果从怀朔镇(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出发,差不多一天可以抵达黄河,再一天抵达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黑山头,与《木兰诗》中的“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十分吻合。
六镇戍防的军人历代属于军府,世代执行兵役,没有特别许可,不能免除府籍,但会获得税赋上的优待,按照军功授田,这种制度被称为“府户制度”。府户制度经过长时间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兵农合一的特殊制度——府兵制。
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在农忙的间隙训练。一旦有战事,就要从军打仗,并且在出征前,要自行准备武器和马匹。这也就是木兰见过军帖之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原因。
不过,相较于1998年的动画,2020年的真人电影有所改进。至少它弄明白了,木兰作战的对象不是匈奴,而是当时与北魏剑拔弩张的柔然。
Tips:
柔然始祖曾经是拓跋鲜卑的奴隶,后来于漠北地区崛起,吞并匈奴故地,成立柔然汗国。柔然铁骑经常扫荡北魏边关城池,被北魏视为心腹大患。北魏六镇的建立,就是为了抵挡柔然侵袭。在历史上,北魏与柔然的势力此消彼长,双方征战不休之时,北魏六镇的重要性就格外突出。
北魏六镇最初设立时,由北魏政权中有能力的拓跋鲜卑子弟担任重要职务,并吸引行伍世家扎根于此。但是,随着柔然的衰弱,以及北魏政治中心的迁移,北魏六镇日益萧条,最终被弃若敝屣,引发了北魏六镇的起义。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为了镇压起义,北魏政权竟然与昔日宿敌柔然联手。至此,敌我双方的身份与《木兰诗》中完全颠倒。
无论木兰的故事是真是假,木兰的精魂却通过文艺作品代代相传,同时蕴含启迪民心、振奋人心的力量。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编演京剧《木兰从军》,引导妇女关注国事。1951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进行义演,决心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其中主要剧目为《花木兰》。1953年,香玉剧社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以精彩的演出振奋士气,传达他们对保家卫国战士的敬意。
即便木兰远渡重洋,在故事内容和形象塑造上“水土不服”,但最终,她战胜了地理的隔绝、文化的壁垒,声名在海外彰显,成就了一位世界闻名、巾帼不让须眉的中国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