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宝东
在小学的教学体系中,语文这一科目作为实现学生素养培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育都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然而,在以往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进行被动地学习,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教师应该积极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坚持以生为本,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开展探究式学习
在以往较为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探究式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综合能力。
例如,在进行《不懂就要问》这一课文的教学时,教師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分析。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一开始向学生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生字词、结构以及中心思想等。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探讨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大脑思维活跃,在思维的碰撞中,他们也就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在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所以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必要性,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身份,引导学生展开更加高效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
二、重视合作学习,实现高效语文学习的探究课堂
如今,虽然一部分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学效果往往仍不理想。出现这一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虽然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由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所以学生在这种较为单一的学习体验中难以实现学习兴趣的调动,其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这也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教学的内容来对创新教学形式。教师还可以对团队合作、独立学习、互助学习等各种模式进行一定的利用,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调动学习的热情,实现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荷花》这一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围绕“我印象中的荷花”这一主题展开探讨,然后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习文章。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小组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注重引导形式,用教师的引导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也运用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中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进行《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声音,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调动,而且此举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一个较为积极的心态的引导下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此外,通过对水声、鸟声、风声、虫声等声音进行还原,学生也会更自觉地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调用,并将其与课文内容进行结合,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
综上所述,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进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