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为防治疟疾研究蚊子七十载

2021-08-06 04:24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传播媒介猪圈疟疾

86岁的董学书是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一名蚊虫研究专家,已跟蚊子打了70年交道。大到蚊种的鉴定分类和蚊媒传染病防治,小到蚊子标本上肉眼看不到的部分,董老都熟稔于心。

1951年,16岁的董学书进入贵阳医学院(今贵州医科大学)学习。读书时,因为学的是传染病昆虫专业,蚊子成了他的研究对象。就研究蚊子来说,他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显微镜下画蚊子、野外抓蚊子、手把手教学生制作标本……即便是退休以来的26年,董老几乎每天往单位跑,手头的工作还是围绕蚊子。

董老的一天,从给蚊子喂食开始。为满足日常实验需要,董老多年来一直有养蚊子的习惯,蚊子的一日三餐都由他来负责。早些年,董老开设了一间养蚊室,离他办公室不远。

进出养蚊室格外讲究,需经过三道门。这里不透光,放着10多个蚊笼,里面装着幼虫和成蚊。“喂幼虫得撒上一点捏碎的鱼饲料。”董老说,每次不能喂太多,要让它们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幼虫长大后,喂点糖水就行。

董老這一生为何会跟蚊子打交道?故事还得从疟疾防治说起。1956年,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暴发疟疾,董老所在的原云南省卫生防疫站接到处置任务。他们一行10多人匆忙赶往现场。

当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防治疟疾只能通过控制它的传播媒介——按蚊。仅在勐海,按蚊就多达50余种,精准找出传播媒介成了当务之急。

有人专门跑村民的卧室,有人负责跑猪圈牛棚。守在猪圈牛棚前,臭气熏天的味道不好闻,但因为蚊子多,董老倒也乐意,露出大腿直接“诱敌”。没过几分钟,大腿上就招来很多蚊子,他用吸蚊管把它们吸进玻璃瓶,再通过解剖确定其唾液腺是否存在疟原虫。

耗时两年,他们终于得出当地蚊种分布的季节消长规律,并确定了微小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媒介蚊种。随后,有针对性的防蚊灭蚊工作陆续开展,并取得很大成效。

目前,董老摸清蚊子“家底”的工作还在继续,研究范围扩展到缅甸、老挝等国家。他说,趁身体还可以,得持续跟蚊子做斗争。

(据新华网)

猜你喜欢
传播媒介猪圈疟疾
山歌的“再媒介化”:布依山歌传播的媒介形态嬗变研究
疟疾,不再是非洲的“地方病”
某些自制汤或可对抗疟疾
太空技术预测疟疾暴发
劫持“小不点”
一头好猪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科普变革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传播对大众阅读心理与阅读方式的影响
输入性疟疾
传播媒介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