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强 杨国庆
摘 要:“十四五”時期,中国竞技体育将进入由改革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系统分析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深度阐释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梳理竞技体育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统筹谋划竞技体育发展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对于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为国争光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十四五”时期,从国际形势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低迷,重大传染性疾病等不安全因素的威胁持续蔓延,对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格局产生了新的影响,增加了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和重大战略举措使竞技体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对其综合功能和多元价值提出更高要求,竞技体育将进入改革任务更重、开放程度要求更高、发展难度更大的攻坚期。“十四五”时期要深挖竞技体育的带动和引领功能,推动竞技体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立政府主导型治理新机制;打造政府和社会力量多元主体参与的重大体育赛事备战新模式,提升训练参赛的智能化水平;着力化解竞技体育结构性矛盾,推动竞技体育加快向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型。
关键词:中国竞技体育;十四五;发展战略;体育强国;健康中国
中图分类号:G 80-053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During the“14th Five-Year Plan”, competitive sports will enter an important period of transition fro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new environment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this study has conducted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new situation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deeply explained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ideas, development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goals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planned the major tasks and major projects as a who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which ar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the ability to win glory for the country.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orld structure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The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the threat of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other unsafe factors continue to spread, which has a new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world competitive sports, increasing the risk and uncertainty. From the domestic situation, Chinas economy will change from high-speed growth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 seri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s and major strategic measures will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face new challenges, and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ts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and multiple values. Competitive sports will enter a crucial period with heavier reform task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opening up and greater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During the“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t is necessary to dig deeper into the driving and leading func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economic society;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new national system”, and establish a new government-led governance mechanism; create a new model of major sports events preparation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of government and social forces, and improve the intelligence level of training competition; focus on resolving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i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promote the accelerated transform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ode.
Keywords: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14th Five-Year Plan; development strategy; sports power; healthy China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起始阶段,是统筹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积极应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政治变局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推进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期。竞技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显性指标,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将由改革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1]。立足“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的国际环境,阐释“十四五”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目标与新任务,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思路与新路径,对于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为国争光能力,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综合功能和多元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1 “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形势
1.1 “十三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我国在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影响的进程中,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为国争光贡献度显著提高。1)竞技体育参赛屡获佳绩。2016年里约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6枚金牌、18枚银牌和26枚铜牌,共计70枚奖牌,实现了连续5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的优异成绩;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夺奥运会冠军,自行车项目首次夺得奥运会金牌,实现了历史突破;2017年伦敦世锦赛,我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枚金牌、3枚银牌和2枚铜牌,总排名第五;2018年平昌冬奥会,我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枚金牌、6枚银牌和2枚铜牌,共计9枚奖牌,参赛项目数量实现新突破,展现了我国运动员的良好精神风貌;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32枚金牌、92枚银牌和65枚铜牌,共计289枚奖牌,第10次蝉联亚运会金牌奖牌榜第1位,保持了我国竞技体育在亚洲的整体优势。2)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稳步推进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试点改革及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大量运动项目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加快了实体化改革步伐,其中:“三大球”竞赛体制改革进展明显,《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得到深入落实,CBA联赛完成管办分离,排球联赛改革全面深化;全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竞赛体制改革取得成效。3)运动项目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积极实施运动项目“瘦身计划”,在做强优势奥运会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压缩奥运会项目规模,扩大能夺金牌的单项数量,统筹规划各奥运会项目布局和区域分布,潜优势运动项目、田径、游泳基础大项、冬季运动项目等取得新突破,男子和女子20 km竞走、女子投掷项目、短跨、跳高等均取得优异成绩。4)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不断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选拔方式,出台了《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大力推进竞技运动员的跨界、跨项选材,实现了国家队联办共建[2]。5)竞技体育的法规建设得到加强,出台了《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反兴奋剂工作发展规划(2018—2022)〉的通知》《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工程”建设方案》等,兴奋剂治理效果明显。6)体育赛事效益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了各类重大比赛。其中:精心组织了2016年新疆第13届全国冬季运动会、2017年天津第13届全国运动会、2018年无锡世界击剑锦标赛、2018年杭州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19年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2019年男子篮球世界杯赛、2019年山西第2届全国青年运动会、2020年内蒙古第14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3]。7)科学应对疫情,奥运备战成效显著,我国各级体育系统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调整奥运会备战计划,有序组织夺取奥运会参赛资格的队伍提前出访、绕道参赛,推动羽毛球、体操、自行车、拳击等17个奥运会项目参加了46场奥运会资格赛,有30多个训练基地承担起了国家队的隔离训练,实现了运动员转训、拉练、军训、线上对抗赛等工作的有序开展。
同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竞技体育的发展规模、运动项目结构等方面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竞技体育的区域发展不协调、核心竞争力不强问题比较突出,奥运会传统优势项目金牌贡献率拓展空间饱和,一些影响广泛的基础大项、“三大球”及冬季运动项目整体水平不高,部分优势运动项目竞争力下降,潜优势运动项目人才储备不足,职业体育和职业体育联赛发展相对滞后;竞技体育固有体制机制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竞技体育与体育大系统发展失调,相互关联、协同发展的竞技体育系统性机制薄弱,政府、社会力量参与的竞技体育治理体系未形成;竞技体育发展主要依靠政策驱动,创新驱动不足;竞技体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有待加强;固有运动训练方式与科学化、智能化趋势不相适应,科技驱动力量比较薄弱,复合型团队效能不高,基础大项存在体能制约短板;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体教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人才的新型多元培养方式和保障体系不完善,不同运动项目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竞技体育人才发展不平衡,依托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投入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还未形成。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举办时间的不确定性,打乱了我国奥运备战节奏和训练参赛计划,各级竞技体育赛事备战系统面临较大压力,一些优势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良好竞技状态可能难以维持。
1.2 “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点,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随着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以及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全民健身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对体育的重视和支持将更加有力,竞技体育将迎来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期。
1)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竞技体育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先后在不同场合对中国体育的发展作出了指示,对全面提升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的能力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曾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探望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视察北京和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筹备情况、给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回信,并多次出席重大体育赛事开幕式,等等,无不体现出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建成体育强国的愿望,为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营造了竞技体育发展的新环境。“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不断深化延展的改革驱动期,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各领域建设将对竞技体育与相关业态融合发展提供新机遇,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重大战略性举措将丰富竞技体育发展的内涵,引领竞技体育内部要素进行系统性重塑,增强与医疗、教育等相关领域的融合力。同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极速化等将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深度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人口规模优势相比资本主义国家更有利于应对变局的影响,这将为竞技体育赛事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赋予竞技体育赛事、运动项目产业、职业体育发展新的动能[4]。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规划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方位。“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将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将更加显著、国家治理效能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空间将更广阔、社会发展韧性将更强劲。竞技体育作为国家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事业,在增强人民体质、服务社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这就要求新时期的竞技体育必须更加紧密地服务于新发展阶段的国家战略发展全局,更加积极地引领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更加有效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效、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源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新的力量。
4)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为竞技体育在助推社会进步、建设健康中国、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的新契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竞技体育建立新的发展格局,需要更加全面地发挥竞技体育的综合效能,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规划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重新规划竞技体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任务和使命,增强竞技体育的功能,赋予竞技体育助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功能,从而使竞技体育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通过发展竞技体育,带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建成体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5)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业态融合升级,成为运动项目产业和大型体育赛事扩容增效的新动力。“十四五”时期我国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挥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和国内两大循环的相互作用,构建的新型市场将为职业体育拓宽发展空间。运动项目产业、体育协会、体育赛事、职业体育等在国家新经济、新业态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运动项目产业将成为打造新经济、培育新业态的重要抓手,竞技体育将进一步走向社会、融入市场经济,与全民健身、大众体育消费日益紧密。这就更加需要通过竞技体育提升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产业结构向服务化、高端化转型,推动体育事业更加主动地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6)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赋予竞技体育更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成为竞技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型国家治理体系将为举国体制注入新活力,将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进入竞技体育的门槛,有效调动运动项目协会、体育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体育治理的主动性,进一步改变竞技体育传统的治理模式,数量众多的体育社会组织和运动项目协会将日益参与到竞技体育事务中,推动竞技体育治理体制从单一行政主体治理向多元社会主体参与转变。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有利于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形成国家办竞技体育与社会办竞技体育相结合的新机制。
7)加快推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将进一步增拓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新动能。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相继出台,“大体育”“大健康”“大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通过竞技体育引领群众体育发展,带动健康产业等实现共同发展,充分挖掘竞技体育的休闲、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促使竞技体育更好地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健康促进手段中,这将成为时代赋予的新使命[5]。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的内涵将发生深刻转变,竞技体育不再只是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夺取国际体育赛事金牌的工具,将成为打造民众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成为丰富人民业余生活和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8)科技创新产生的巨大驱动力将助力竞技运动员训练和参赛水平不断提高,成为竞技体育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创新是引领体育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核心竞争力。“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加速阶段,量子科技、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数字体育等将会更深入地融入竞技运动员的训练与参赛中,智能化、数字化、網络化、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在竞技体育领域将更加广泛地应用,新科技、新材料、新运动装备在竞技运动员训练与竞赛及智慧体育场地建设中将更加常见,科技与运动训练将进一步深度融合,这将加速新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创造性应用,为提升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提供新的手段。
9)我国政府在体育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性改革举措为竞技体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全球获得广泛共识,“十四五”期间服务于中国外交战略的体育赛事数量将大幅上升, 2022年北京冬奥会、足球世界杯等国际体育赛事将不断提升中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抓手。在国家层面,有关足球和全运会改革的顶层设计,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的取消,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的整体推进,将加快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1.3 “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国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復杂的变化,竞技体育将进入发展任务更重、开放程度要求更高、发展难度更大的改革攻坚期和创新驱动期,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我国竞技体育将面临转型发展和保持优势运动项目竞技成绩的双重压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可能不断涌现。
1.3.1 从国际形势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低迷,重大传染性疾病等不安全因素的威胁持续蔓延,对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格局产生了新的影响,增加了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1)国际社会局部动荡对竞技体育发展产生了不确定性影响。“十四五”时期的国际政治局势、经济发展固有格局可能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将更加复杂,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叠加下的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竞技体育有效融入国际社会发展全局的渠道将受阻,全球治理赤字日趋严重,国际上主要的职业体育联盟、联赛可能步入收缩期 [4]。各国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职业体育、科技攻关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充满不确定性,我国正在筹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足球世界杯、杭州亚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可能遭遇不可预测风险。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将使我国竞技体育进入发展难度更大、改革任务更重的新时期,一些变动要素影响了我国对国际体育组织和国际体育发展形势的预判,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增加。
2)东京奥运会等系列国际体育赛事节奏紊乱影响了我国训练备战和竞技体育的秩序。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对国际竞技体育格局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常态化防控使竞技体育赛事难以正常开展,原有的竞技体育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国际体育秩序可能因此发生改变,疫情蔓延的不确定性和赛事日程预定性成为各国面临的重大矛盾。东京奥运会延期波及到全球体育的发展,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国际体育赛事体系固有节奏被打乱,欧洲杯、美洲杯、世锦赛等赛事“撞车”,世界大型体育赛事停摆,各国备战参赛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各运动项目奥运会备战节奏将会被动性变更,使得备战东京奥运会、巴黎奥运会的形势更加严峻,训练参赛面临巨大压力。
3)世界各国对竞技体育发展的主导性增强。近年来,各国更加注重发挥竞技体育的综合功能和多元价值,更加注重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竞技体育的发展,将国际体育赛场作为综合国力展现的重要平台,奥运会常态化备战成为共识,各国竞技体育水平将更加接近,国际体坛中的各国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围绕竞技体育实施专门强化政策,例如:美国奥委会制定了《金牌行动计划》,发起建立“美国体育人才发展模式”(ADM),实施“运动员职业与教育计划”(ACE),构建了“卓越中心”;日本发挥竞技体育在国家振兴中的作用,出台了《体育立国战略》《奥运奖牌数倍增计划》《铃木计划》《2020年奥运会运动员育成与强化计划》等,强化国家在竞技体育治理中的介入;英国实施“特色举国体制”,实行“以夺牌潜力为导向”的投入战略,颁布了《黄金赛事系列》《体育治理法规》《世界级运动成绩计划》等政策,对优势运动项目重点支持[6]。
1.3.2 从国内形势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和重大战略举措使竞技体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对其综合功能和多元价值提出更高要求,竞技体育将进入改革任务更重、开放程度要求更高、发展难度更大的攻坚期
1)我国经济与社会改革对竞技体育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步入“新常态”的国民经济更加需要快速调整供给侧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将对竞技体育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提出新要求,需要竞技体育更加主动地增强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力,更好地通过发展运动项目产业,提升体育竞赛表演业、职业体育等产业的比重,助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要全面增强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全面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发展。同时,受以往体育体制机制的影响,我国竞技体育还主要囿于以行政命令为中心的发展方式,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导致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短期内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7]。
2)我国多项国家战略对提升竞技体育综合效能提出了新要求。新发展阶段,我国实施了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多项国家战略,对各项事业提出了新要求。竞技体育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如何紧密对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需要,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各项国家战略,实现竞技体育自身发展和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活力不足,短期内难以全面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方式中,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健康促进、消费升级等多样需求。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对竞技体育全面均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的化解需要我国各项事业协同发力。然而,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结构、效益等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突出,存在运动项目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矛盾,以及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实瓶颈,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还不强。竞技体育内部存在的主要矛盾短期内难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融合发展的难度和阻力较大。
2 “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目标
2.1 “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竞技体育要积极服务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引导我国竞技体育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挖掘竞技体育外延性功能,将实现我国竞技体育自身快速发展、带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重要方向,服务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发挥竞技体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综合功能;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整合国际国内优势资源,实施“奥运战略”,完善奥运会备战体系,提高竞技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训练综合效益,全面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竞技体育发展道路,遵循竞技体育发展规律,以创新为驱动力,以优化运动项目结构为重点,以人才强体为支撑,推动竞技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有机融合,构建更加开放、更有实效、更可持续、更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发展新体系;坚持改革创新,加强科技助力,注重体能训练,创新训练保障体系,将实现优异竞赛成绩和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作为核心目标和重要任务,持续提升我国竞技体育为国争光能力;坚持依法治体、科学规划、协同联动,奋力实现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新作用。
2.2 “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式
1)从垂直管理向扁平化治理轉变,推动竞技体育资源开放共享。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竞技体育发展全过程,以更为开放的理念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运用计划和市场2种手段,协调好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关系,建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体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竞技体育国际大型赛事备战新体系,最大限度拓展竞技体育发展空间,增强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2)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推动竞技体育内涵式发展。注重竞技体育发展的综合效益,强调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在国际体育赛场“争金夺银”的能力,更加强调竞技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出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更加凸显竞技体育对经济社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更加深入地发掘竞技体育的综合功能,不断增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推动其实现内涵式发展。
3)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化发展转变,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创新竞技体育发展理念,推动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依靠科技引领、机制创新、制度保障、理念创新等为核心的内生式发展,形成更加开放多元的发展方式。推动竞技体育从依靠资源倾斜的要素投入驱动发展向机制耦合型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提高竞技体育单位资源投入的产出率,通过改革创新解决难题、激发活力,实现高标准内涵式发展。
4)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推动智能化发展。创新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和参赛方式,推动“科技攻关”与竞技体育项目的运动训练紧密结合,建立与竞技体育项目运动训练实践密切结合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研攻关、科技服务和医疗保障,将训练、科研、医疗、康复、保障等多个要素融入竞技体育训练参赛整个过程,推进多学科专家团队攻关;加快竞技体育训练场地、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等的智能化,全面强化科技创新对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8],使科技赋能竞技体育,提升运动训练智能化水平,实现科技引领发展。
5)从突出优势运动项目向各运动项目总体水平提升转变,推动均衡协调发展。优化运动项目结构,扩大和巩固优势运动项目规模,加强基础运动项目人才储备,全面促进“三大球”振兴,从提高优势运动项目水平向各运动项目水平协调发展转变,恢复各运动项目间的“生态平衡”,提高运动项目的总体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统筹国内区域间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促进业余体育与职业体育、奥运会项目与非奥运会项目、夏季运动项目与冬季运动项目的协调发展,建立各运动项目分布合理、均衡协调的新发展格局,实现运动项目全面均衡发展。
6)从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向体教融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转变,推动体教融合联动发展。更好地发挥竞技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优化“体教融合”三级训练网络,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国民教育体系对接,将体教融合贯穿于竞技运动员培养全过程,建立体育领域、教育领域和社会力量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9];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从单一主体培养向多方协同培养转变,广泛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开展深度合作,鼓励和推动社会力量共建联办竞技运动队,实现“市州自建”“省市共建”“体教共建”等多元主体创办运动队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7)从以“奥运争光”为先向全面服务社会转变,推动以引领带动发展。突出竞技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更好地发挥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助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均衡地发展[9]。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综合效能,引导竞技体育科研成果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进行转化,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产业转型等多个方面发挥多重作用,在助力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新贡献,最大限度释放竞技体育发展的外部正效益。
2.3 “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1)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为国争光的能力。继续保持近两届夏季奥运会竞争优势,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赛和参赛工作,实现全项目参赛,取得我国冬奥会参赛史最好成绩;2021年东京奥运会在金牌榜和奖牌榜的位置保持在世界第一序列,遏制住我国部分奥运会项目竞赛成绩下滑趋势;2024年巴黎奥运会保持和巩固既有运动项目的优势和竞赛成绩的排名,扩大参赛规模,竞赛成绩稳中有升;其他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赛事在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竞赛成绩有所提升,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展现中国的国家形象,实现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2)打造竞技体育协同治理新体系。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与中国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竞技体育治理体系中的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协同、市场主体参与的特色更加凸显,竞技体育综合治理效益和发展活力大幅提升。
3)塑造竞技体育项目均衡协调发展新格局。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有新的突破,运动项目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基础大项、“三大球”、冬季运动项目等发展水平有更大提高。巩固和增强传统优势运动项目的优势,挖掘潜优势运动项目的金牌增长点,提高基础运动项目“争金夺牌”的数量,缩小集体性运动项目的竞赛成绩与世界体育强国的差距。
4)形成竞技体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竞技体育服务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竞技体育更加深层地融入“五大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竞技体育社会化和职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单项体育协会的社会化、市场化、实体化程度明显提高,形成具有领先性、时代性、国际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
5)构建竞技体育智能化新平台。运动训练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建成高效办赛、便捷参赛、舒心观赛的一流智慧化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和国家级竞训研究中心,打造竞技体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建立“训、科、医、教、服”一体化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和“世界一流”的竞技体育训练基地。
6)建立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培养新模式。体教融合模式不断融入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新的世界冠军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梯队,体教融合型现代化竞赛体系不断完善。
3 “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
“十四五”时期,我国竞技体育要立足新的发展环境,遵循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新的战略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系统谋划,着力解决我国竞技体育自身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为载体(见图1),推动竞技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3.1 “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大任务
1)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贯彻落实《2022年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计划》《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规划》,聚焦实现“全项目参赛”“参赛出彩”目标,做好竞技运动员的精准选拔、科学训练和重点保障。实施“冬季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对冬季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和训练基地建设,加大冰雪运动项目后备人才选材力度,不断提高冰雪运动竞技水平。推进“北冰南展东进西扩计划”的实施,加强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事活动的宣传,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扩大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规模。
2)提升竞技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以更为开放的理念创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推进竞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步形成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机制。推动实现举国体制优势与市场机制优势的功能性互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会自主的协同治理新体系[10]。大力推行条块结合的扁平化管理机制,全面推动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依靠社会力量,建立向社会开放的国家队运动员选拔新机制,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3)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立足解决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问题,优化奥运会项目布局和资源配置,推动奥运会项目与非奥运会项目、夏季运动项目与冬季运动项目、优势运动项目与潜优势运动项目、基础运动项目与弱势运动项目的协调发展,努力恢复各运动项目之间的“生态平衡”[11]。实施“集体球类运动项目振兴战略”和“体能项目全面提高战略”,全面推动“三大球”振兴,恶补冰雪运动项目短板,以政策杠杆引导区域间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促进不同运动项目之间优势互补,提高运动项目发展的总体效益。
4)深化体教融合,促进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实施“体教融合育人工程”,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联动机制,打造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实施“青少年体育拔尖人才建设工程”,统筹推进竞技体校、普通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三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阵地的建设,优化“体教融合型”训练网络体系,厚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根基。加强竞技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建立贯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职业体育”一体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输送体系[12],推动实现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常态化,稳步扩大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规模。
5)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组织和备战参赛。扎实做好“两夏一冬”奥运会备战综合协调与组织保障工作,确保完成好2021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杭州亚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和2024年巴黎奥运会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备战参赛任务。更加科学地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国际大型体育赛事训练备战工作,开展备战参赛风险点排查,加强备战体系化保障,建立备战参赛风险防控和危机管理体系。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国际体育赛事备战新模式,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扁平化”备战组织体系,提高奥运会备战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体育联赛体系。深化职业体育联赛改革,探索与经济社会相適应的职业体育发展方式,挖掘不同运动项目的职业化发展潜力,加快推进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运动项目建立职业联赛。制定加快发展职业体育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体育联赛制度体系,健全职业体育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赛事,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水平职业赛事体系。
3.2 “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大工程
1)“三大球振兴”工程。实施“集体球类运动项目振兴战略”,加强对“三大球”发展规律的研究,对青少年“三大球”赛事给予重点扶持,推动“三大球”的普及和提高。提升“三大球”的职业化水平,积极探索“三大球”的专业化训练和职业体育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三大球”竞技人才培养体系。开启青少年“三大球”运动计划,完善“三大球”优秀竞技后备人才发现与选拔机制,开展“三大球”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不断提高“三大球”的职业赛事市场化程度。
2)“科技助力奥运”工程。实施“科技助力行动计划”,推动科技与运动训练的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对竞技体育发展的支撑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赋能效益。实施“科学训练复合型团队建设工程”,加强科研攻关、科技服务和医疗保障服务,组建各运动项目的复合型科研医疗团队,建设“世界一流”的“训、科、医、教、服”一体化高水平训练基地。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助力”工作,构建跨学科、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科技助力奥运会协同创新平台。
3)“优势运动项目示范区建设”工程。根据全国不同地区运动项目发展的区域优势,进一步统筹运动项目的区域布局,围绕不同区域的经济、文化、人力资源等优势针对性地培育特色运动项目,打造以若干优势运动项目为载体的发展示范区,总结优势运动项目发展经验,并以示范区的运动项目结构优化引领整个区域的运动项目结构调整。通过优势运动项目的推广经验带动潜优势运动项目的发展,推动各运动项目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集聚型运动项目发展新格局。
4)“冬季运动项目跃升”工程。围绕冬季运动项目的短板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完善国家队的组建、选拔、训练、管理等各项制度,调整全国冬运会和年度竞赛政策,加大对冰球和高山滑雪等落后运动项目的专项扶持,大力发展雪车、雪橇和北欧两项等新开展的运动项目,巩固和提高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空中技巧和单板滑雪等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落实《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冬季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冰雪运动项目的选材力度,加强冰雪运动场地与设施建设,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实施。
5)“国家体育训练体系构建”工程。深入推进训练、科研、医疗、教育、服务一体化,推动竞技体育科学训练中心场馆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运动装备、训练器材和科研仪器等的更新迭代,加强高科技、新科技、新装备和新材料在科技助力竞技体育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训练过程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实施重点运动项目“科技引领”行动和智能化场馆升级改造,建设国家队训练大数据管理系统,以智能化、数字化进一步促进训练科学化。
6)“青少年体育拔尖人才建设”工程。引导体教融合助力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培育基层青少年体育训练组织,鼓励各地区兴办多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训练机构,进一步发挥竞技体校和职业体育俱乐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优势。建设体教融合的新型青少年体育赛事平台,推动竞技体校、学校运动队、业余体校、职业体育俱乐部有机结合,支持普通学校与各级各类竞技体校联办运动队、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加强青少年文化知识学习与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4 “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创新路径
4.1 深挖竞技体育的带动和引领功能,推动竞技体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竞技体育是一个庞大体系,不仅具有健身、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而且在科技、场馆设施、竞技人才等方面集聚了丰富资源。“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要求竞技体育全面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好地助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就要求突破对竞技体育功能的单一认知局限,丰富竞技体育的内涵,引导竞技体育优势资源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城市发展、融入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一方面,引导竞技体育资源转向全民健身,通过竞技体育凝聚的优势资源弥补群众体育资源的不足,打通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壁垒,构建多层次、多结构、多区域的体育赛事体系,打造从业余到职业的运动员等级标准体系和业余竞赛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休闲、娱乐等多样体育需求,例如,各类训练基地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可以向群众开放,大型运动会的场馆建设要立足于多种功能的开发利用,更好地结合人们的体育需求进行场馆布局和设计,推动竞技体育场馆资源实现社会共享。另一方面,动员体育明星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开展体育明星进学校与进社区活动,引导体育明星参与社区活动,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普及和推广全民健身活动和运动项目。同时,研究和设置不同运动项目的业余标准,发挥运动等级标准对群众参与健身的带动作用,使不同运动项目的业余参与者每年都有新的目标,对从事的运动项目有更高的要求,使更多体育爱好者享受竞技运动乐趣。此外,引导竞技体育训练竞赛资源和科技成果向全人群健康促进转化,把竞技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康复手段推广到群众中,运用运动损伤康复方法、体育人工智能技术等运动训练中的新科技打造覆盖不同人群的健康促进方案,以“体育运动”这一非医疗手段促进人民健康。
4.2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立政府主导型治理新机制
举国体制蕴含着中国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是中国竞技体育实现为国争光目标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既要发挥好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打造更加符合竞技体育发展规律、更加具有活力和综合效能的“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机制,更好地发挥举国体制在竞技体育“攀登顶峰”中的重要作用。1)发挥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优势互补的综合效能。以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最大化为目标,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推动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系统性耦合和功能性互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协同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专门的强化制度,促进优势资源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运动员选拔、训练竞赛、复合型团队构建及科技助力等工作中的作用,通过社会力量激发运动项目协会改革发展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集中力量共促竞技体育发展的制度优越性[13]。2)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转型赋予体育事业发展新动能的作用,引导竞技体育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政府部门、体育协会、企业等协同耦合,推動由政府主导的单向度竞技体育管理模式向政府、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多向度治理竞技体育模式转变,提高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扁平化”竞技体育治理效能。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调控型服务治理,进一步协调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等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打造以竞技体育核心利益者为主、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机制,为竞技体育发展增添新活力。
4.3 打造政府和社会力量多元主体参与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备战新模式,提升训练参赛的智能化水平
“十四五”时期,我国竞技体育面临东京奥运会、杭州亚运会、北京冬奥会、巴黎奥运会等多项体育赛事叠加的严峻形势,各个运动项目国家队短期内将面临多点备战与参赛的新要求。对此,应对多点备战的严峻形势,要注重发掘社会力量、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多方备战优势资源,形成由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备战新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备战整体效益。1)建立扁平化的国际体育赛事备战组织管理体系。在原有政府部门组织架构中的国际体育赛事备战领导小组基础上,扩充运动项目协会、体育俱乐部、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等成员,建立由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单位、体育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国际体育赛事备战工作团队,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备战参赛工作,尤其在运动器材与设施、复合型训练团队组建、训练保障营建设等方面要强化社会支持,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际体育赛事备战组织工作的专业化与社会化水平。2)根据运动项目的社会化程度进行分类备战。为更好地统筹国际体育赛事备战资源,建议对国际体育赛事按照运动项目分类,例如:对于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足球等社会化程度较好的运动项目,要进一步调动社会优势资源,选取一些运行较好的体育俱乐部承担国际体育赛事备战任务,加大国家体育彩票基金对国际体育赛事备战工作的资金投入,支持高校、个人等广泛参与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竞赛训练工作,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构建新型训练基地和国家队训练参赛数据库,推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备战与参赛资源的共建与共享[14]。 3)实施“科技助力行动”,强化运动训练数字化驱动。引导各类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等参与竞技体育科技攻关工作,聚合社会力量、体育协会等多元主体的优势资源,建立开放型竞技体育科技攻关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攻关与运动项目的训练与竞赛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和体育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复合型训练团队大数据管理系统,加快训练场地、运动器材、体育设施等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升竞技运动员训练效果评估的精准度,提高竞技运动训练的科技赋能效益。
4.4 着力化解竞技体育的结构性矛盾,推动竞技体育加快向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型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主题。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手段在于转变发展方式,注重提高整体效益,强调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立足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现实矛盾,优化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推动竞技体育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投入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赶超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建立均衡协调的新发展格局。1)化解竞技运动项目分布不协调的矛盾。系统研究与分析我国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的地域分布规律,实施“优势运动项目示范区建设”工程,研究制定专门政策调动不同区域发展其优势运动项目,进一步规划运动项目的区域结构,发掘全国各地具有优势的特色运动项目,鼓励各省(市、自治区)重点发展符合自身实际并具有区域特点的运动项目,引导区域间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2)化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阻滞矛盾。我国体育领域、教育领域和市场主体要协同打造“青少年竞技体育拔尖人才建设”工程,构建多层级的“体教融合示范区”,广泛调动全国各地的优势学校体育资源,对运动项目进行分类培育、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竞技运动员进行分类选拔,整合各类学校举办的体育赛事、U系列竞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打造社会力量、体育领域、教育领域等多方投入的新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推进各级各类竞技体校的改革,通过建立运动项目特色学校拓宽竞技运动员的培养途径,畅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职业体育”的竞技体育人才输送渠道,实现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3)化解竞技运动项目社会化不足的矛盾。运动项目职业化程度是体现竞技体育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推进我国运动项目职业化改革,扩大职业体育赛事的社会参与度,加强对职业体育发展的引导和行业监管,分类推进运动项目职业化发展,尤其对于市场化程度较好的运动项目,要更加突出体育协会在运动项目职业化发展和职业联赛构建中的主体作用[15]。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征和职业化水平,打造灵活多样的现代化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竞赛体系,逐步提高我国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国庆. “十四五”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创新路径[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1):5.
[2]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通知 [EB/OL]. (2015-01-01)[2020-04-07]. https://www.sohu.com/a/112942314_255812.
[3] 杨国庆,彭国强. 迈向体育强国: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研究[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1:61-65.
[4] 鲍明晓. “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与应对[J]. 体育科学,2020,40(6):3.
[5] 杨国庆,彭国强. 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战略使命与创新路径研究[J]. 体育科学,2018,38(9):3.
[6] 彭国强,杨国庆. 世界竞技体育强国重点项目奥运备战举措及对我国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启示[J]. 体育科学,2020,40(2):3.
[7] 鲍明晓. “十三五”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2):1.
[8] 宋皓,钟秉枢. 由“金牌至上”到“金牌之上”: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嬗变原因探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6):499.
[9] 彭国强,杨国庆. 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结构性改革的特征、问题与路径[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10):5.
[10] 浦义俊,彭国强. 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人本化转型及战略价值[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6):1.
[11] 杨国庆,彭国强.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 体育學研究,2018,1(5):12.
[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 (2019-09-02)[2020-04-07].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13] 彭国强,高庆勇.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制度治理及其特征[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4):74.
[14] 彭国强,杨国庆. 我国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形势与策略[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2):85.
[15] 陈林会.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心态路径探微[J]. 体育与科学,2019,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