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梦宇 李爱琴
【摘 要】盈余管理是企业基于战略考虑对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信息加以调整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研究盈余管理问题可以揭示企业的经营状况,规范企业信息披露,维护市场秩序。论文以格力电器实行销售返利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为例,探索其盈余管理的影响与结果,以期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借鉴。
【Abstract】The earnings management is a kind of behavior that enterprises adjus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ed in financial reports based on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enterprises. The research of the problem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can reveal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enterprises, standardiz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enterprises and maintain the market order. This paper takes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s behavior of implementing a sales-rebate policy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impact and results of its earnings management,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andardizing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关键词】盈余管理;格力电器;销售返利
【Keywords】earnings managemen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sales-rebate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5-0009-03
1 引言
盈余管理行为涉及企业所披露出来的经营状况,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内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已屡见不鲜。我国家电行业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市场趋于饱和状态,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也由此迎来了行业内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因此,研究家电行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格力电器采取销售返利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盈余管理的影响与结果,以期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近30年来,国内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领域:一是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界定研究。陆建桥(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受到利益的驱动,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行为,并且这种行为要遵守一定的会计准则。魏明海(2000)着重强调了盈余管理行为会对信息使用者使用信息带来困难。杨家祥(2016)对盈余管理的合规性给予了解释,认为这种行为是在会计准则范围内调整利润的一种方式。邢恩阳(2019)站在实现公司目标的角度上,將其定义为管理层在遵守会计准则的条件下,对披露进行操控的行为。二是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研究。一方面是管理层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上实行盈余管理。如李延喜(2007)揭示了企业管理层会为了获取自身更高的报酬而对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是出于企业利益而导致的,主要有防止亏损、避免退市、得到配股资格、迎合资本市场规定等动机。如于文君(2013)、蒋大富等(2012)以亏损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这些企业除了美化业绩还会受到缴纳税费以及偿还债务的压力而选择盈余管理。龙怡婷、孙建书(201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更会为了避免退市而进行盈余管理。项英(2017)主要研究了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如果加强审计,那么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就会减弱。三是关于盈余管理手段研究。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普遍采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有利用重大关联方交易、资产重组、政府补助以及会计政策的变化等。肖华斌(2018)研究发现资产重组中更便于实现盈余管理。谢海娟(2019)揭示了如果企业实行负向的盈余管理行为,那么就相比较其他企业来说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政府补助。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梳理发现,我国对盈余管理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动机与手段方面,宏观层面研究较多,却缺乏对具体企业的特殊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格力电器的盈余管理行为,剖析了其特有的销售返利政策在盈余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力求进一步了解格力电器实行销售返利政策为企业带来的影响,从而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借鉴,充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领域的研究。
3 格力电器盈余管理分析
3.1 销售返利政策概况
格力电器(以下简称“格力”)的销售返利政策主要依赖于经销商的渠道销货。经销商从生产商处提货,如果经销商的进货数量达到了一定标准,当年的销售状况好且达成了格力的要求,格力就会给予他们适当返利。虽然这个返利并不是当期实现的,具有一定的延迟性。当经销商下一次提货时,格力则会通过商品返利的模式兑现。此外,如果市场价格下降,格力也会为了对经销商进行补偿而给予他们返利,这就使得格力依靠着经销商渠道销货,实现了货物的销售,同时,巩固了格力与经销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返利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生产厂商为了调动销货商积极性而设置的让利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提高了格力的销售量,提高了销售额,还使得经销商也从中获利,是一把共赢的利剑。经销商预付货款然后再从生产商处提货,通过预收款项形成了大量的应收票据,也由此丰富了格力的现金流。这样通过销售返利政策,建立起了格力与经销商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了双方的依赖与共赢。
格力每月计提的销售返利的会计账务处理按照李卫斌、李静(2017)推测会计处理为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其他流动负债——销售返利”,而计提的金额是按照最佳估计数来确定的,因此,格力就可以根据不同经销商的购货情况计提适当的返利金额从而影响销售费用。同时,销售返利政策也可以解决淡季与旺季的资金平衡问题。由于空调产品季节波动比较明显,容易出现产销旺季的错位。格力鼓励下游经销商在淡季提货,为其提供返利贴息,从而解决了产销季节性波动的问题,逐年累积的返利额也可以为企业业绩带来缓冲,平衡周期波动。
3.2 格力电器销售返利政策产生的影响
3.2.1 影响企业负债
格力计提的销售返利记入“其他流动负债”科目。通过2017-2019年的数据可以看到,格力的其他流动负债金额分别为609.12亿元、633.62亿元以及651.81亿元,而其中销售返利分别为594.66亿元、618.78亿元以及617.52亿元,基本占据了其他流动负债的90%以上,占总负债的比重为40%左右,形成了高流动负债现象。由此可见,销售返利政策为格力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同时,这也成为格力的融资渠道,使其不需要再进行其他手段融资,也基本不需要长期负债,更无需支付借款带来的利息费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务费用。这种由经销商带来的充足资金不仅降低了公司的财务费用,也为公司形成了更高的净利润。
3.2.2 影响企业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值,该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销售收入能带来多少的净利润。格力通过采取销售返利政策每年都会保持较高的销售水平,如果当年计提了比较多的销售返利就会使得销售费用增加,进而减少当年的净利润。如果当年计提的销售返利金额下降,就会使得销售费用也随之下降,从而使企业净利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格力的销售净利率。
3.2.3 影响企业净利润现金比率
净利润现金比率等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是分析企业盈利状况常用的指标之一。净利润现金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越好。由于销售返利政策,经销商会预先给格力打款,这就使得格力拥有大量预收账款,增加了格力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导致分子增大。另外,格力计提的销售返利计入销售费用会扣减利润,降低了企业的净利润,从而使分母变小,这就使得格力的净利润现金比率增大。
3.2.4 影响营业收入与销售费用配比性
某个时期内企业的收入与费用应当遵循配比原则,因为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有因果关系的,收入与费用之间也应当相关。由2017-2019年的年报可知,格力2017-2019年營业收入增幅分别为36.92%、33.61%以及0.02%,而销售费用增幅分别为1.11%、13.44%以及-3.12%,可见格力的销售费用增幅明显小于营业收入,缺乏配比性。这是由于格力的营业收入其实是与经销商的提货能力有关,如果市场环境良好,提货多,那么营业收入就会大幅增长。而根据每期经销商的提货与上期的销货表现,使得返利的计提与冲减都有巨大变动,从而导致了营业收入与销售费用的增幅变化出现较大差异,配比性不足。
4 结论
销售返利政策作为格力的营销策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助力,使其牢牢占据着家电行业的龙头位置。但也不能忽视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4.1 协调商业秘密保护与信息披露的关系
销售返利政策是格力营销策略的一大亮点,也是实现公司发展的一大助力。虽然商业秘密的保护是维护企业进一步发展与社会公平的重要方式,但也要加强这种信息的适当披露。对其中与投资者决策相关的信息予以适当披露,以便帮助投资者作出经济决策,从而推动市场运行效率,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同时,预防出现违反准则规定的行为。因此,公司应当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必要的信息进行披露,从而规范自身的盈余管理行为。
4.2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管理层人员的行为进行制约与监督,规范人员职业道德。同时,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真正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决策中的制衡作用。此外,还应完善公司内部信息披露制度,对必要信息进行披露。通过建立一整套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警惕与预防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更加科学合理地实施盈余管理,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4.3 完善激励制度
公司可以对内部管理层实行相应的激励制度,从而对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一方面,可以通过薪酬激励的手段来调动管理层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认真完成本岗位内的工作,同时,促使管理层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实现互相的制约与监督,从而推动企业更加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方式的选择,可以有效结合激励与惩罚机制,使管理层人员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行使各自的职权,避免权力滥用。与此同时,还要督促管理层遵守企业制度,防范出现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25-35.
【2】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37-42.
【3】杨家祥,黄月眉,杨绍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规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9):159-160.
【4】邢恩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以东北电气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2):96-98.
【5】李延喜,包世泽,高锐,等.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南开管理评论,2007(6):55-61.
【6】于文君.上市公司亏损后的盈余管理问题探究[J].商业经济,2013(5):114-116.
【7】蒋大富,熊剑.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准则变更与ST公司盈余管理[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4):151-160.
【8】龙怡婷,孙建书.基于地区差异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检验[J].财政科学,2016(4):88-94.
【9】项英.审计质量、IPO盈余管理方式和公司业绩[J].财会通讯,2017(36):24-29.
【10】肖华斌.瑞茂通资产重组中的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案例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
【11】谢海娟.盈余管理对政府补助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会月刊,2019(6):55-62.
【12】王闯,王康.格力电器会计政策选择分析——基于销售返利政策[J].当代会计,2020(2):82-84.
【13】李卫斌,李静.对格力电器销售返利会计处理的分析与思考[J].财会月刊,2017(20):70-74.
【14】杨定堃.真实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以格力电器为例[J].经贸实践,2017(1):65-67.
【15】郭洪一,王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4):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