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轩
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由宋祖英演唱的《好日子》和《越来越好》火遍大江南北,一时间全民传唱。这两首歌的歌词生活气息浓郁,生动描绘了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以通俗的语言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热切向往。但说起两首歌的来历,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们始自黑龙江省的两台晚会。
缘起省报晚会
故事还得从《黑龙江日报》说起。
《黑龙江日报》创刊于1945年,是国内较早创立的省级报刊之一。1995年,黑龙江日报社要组织一场“《黑龙江日报》创办50年”的电视晚会,报社领导请当时在黑龙江电视台文艺部担任导演的车行和李昕创作一首好听的歌曲。
1978年至1995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车行和李昕都是20世纪50年代生人,下过乡、当过工人,经历过许多生活坎坷,对这种变化有着深切体会。
两人一碰面,便开始了“思想碰撞”。在主题思想上,车行觉得,作为媒体的报纸和电视,更应该关注社会发展,反映百姓心声。对于老百姓来说,改革开放就是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舒心。创作这首歌,要反映出老百姓在改革开放中享受日新月异美好生活的喜悦心情。《黑龙江日报》创办50年是个好日子,人民群众也希望过上好日子,歌曲的主题就应该是“好日子”。
在谱曲上,李昕认为,“好日子”首先应该是民族化调式,要欢快、喜庆,有节日气氛。李昕平时就很注意音乐语言的积累,熟知几百首中外歌曲,朋友送其外号“中华曲库”。他认为,不管是什么调式、旋律,都应该表现出欢快而热烈的感觉。像“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等乐句的调式,很少有人用,单独听起来甚至很别扭,但是把几个乐句连起来唱,既好听,又有个性。心中的情感和音乐的积淀,使他只用半小时就完成了谱曲。
歌曲定型后,一开始定名为《今天又是好日子》,在晚会上大获成功,观众赞不绝口。作为晚会的开场歌舞,歌曲首先呈现出一种欢快吉祥的景象:“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门外的灯笼露出红红的光景,好听的歌儿传达浓浓的深情。月光的水彩涂亮明天的日子,美好的世界在我们的心中。”在这种欢快吉祥的气氛里,道出了晚会的主题和人们的心愿:“今天是个好日子,五十年奋斗是光荣。明天是个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盛世咱享太平。”
晚会结束后,总导演觉得这首歌很有时代特征,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切身体验,还能进一步深入人心,只用在一台晚会上有些可惜,于是对歌词进行了调整,把原来的“今天是个好日子,五十年奋斗是光荣”改成“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随后把歌曲推荐给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但由于时间太紧,已经来不及上当年的春晚。
合作更上层楼
幸运的是,时任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主任、歌曲《好大一棵树》的作者邹友开听到这首歌曲后,认为“很不错”,要把它制作成电视音乐节目,只是觉得歌名《今天又是好日子》有点儿长,建议改成《好日子》。李昕接到中央电视台编导的传呼时,还以为是同事开玩笑。后来才知道,歌曲不但录制完成,而且中央电视台马上就要开播。中央电视台策划1998年春晚时,第一个确定的节目就是《好日子》。
转眼到了2000年,车行和李昕又应邀为黑龙江省一个关于扶贫的晚会创作歌曲。这时距他们创作《好日子》已经过去五年,世界进入了崭新的千禧年,全国人民的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车行和李昕到一些市、县参观采访,深深感到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车行琢磨,如何在《好日子》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那就是“越来越好”,所以选择了这个主题。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和李昕还在黑龙江电视台工作,我们的办公桌是面对面,我就问他:‘越来越好这个命题怎么样?他当时就很兴奋,说这个作品成了!”
《越来越好》中没有空洞的溢美之词,而是通过“房子大了电话小了”“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婆媳和了家庭暖了”“孩子高了懂事多了”“朋友多了心相通了”“道路宽了心气顺了”这些细节,生动地反映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音乐创作上,《越来越好》比《好日子》要难一些,因为它与《好日子》属于同题材创作,音乐要体现喜庆、欢快和热烈,但在旋律上又要另辟蹊径。《好日子》的音乐元素多来自北方,《越来越好》则吸收了一些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歌曲在扶贫晚会上唱响,紧接着就成为2001年央视春晚的主要歌曲。
《越来越好》的歌词通俗流畅、旋律欢快活泼,展现了人们生活的从容惬意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宋祖英以其甜美的歌声、完美的演绎,给这首歌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好》以欢快、优美的旋律,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歌唱社会的新面貌,唱出了百姓的心声。
李昕说,《越来越好》从词曲创作到登上央视春晚,再到拍成电视音乐片,一共两个多月的时间,是他和车行合作中传播速度最快的一首歌曲。
歌声来自期盼
《好日子》《越来越好》可谓家喻户晓,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哼唱几句。有一段时间,无论是各种迎庆节日的大型晚会,还是居民社区的歌舞表演,抑或是江边的广场舞,甚至幼儿园孩子们表演节目的配乐,都能听到这两首歌曲的旋律。
这两首歌流行的秘诀是什么?车行的回答是:“我这个年龄虽然经历不算太多,但是也不少了。从我自己的家庭看,从我身边的邻居看,百姓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好。我由衷地说出了心里的感受,一点儿也不夸张,更不是作秀!”
李昕也说:“这两首歌之所以能被老百姓喜爱,作者的创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与国家的大好形势紧密相连。老百姓更能体会到今天的好日子,所以这两首歌才能被大家接受。”
的确,从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开始,在由解决人民温饱到总体上实现小康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一点,出生于20世纪中期的人体会尤为深切。正如有的网友所说:“我们这一代人是由贫困向小康,经历科技进步最快、社会变化最大、生活方式改变最显著的一代人。我们曾面朝黄土背朝天,吃过劳苦、做过美梦、有过理想。儿时有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三转一响的期盼,大了也享受过呼机、手机、电视、电脑的物质丰富阶段。”“好日子越来越好”,这是车行、李昕的由衷感受,也特別能引起同时代人的强烈共鸣。
当然,“好日子越来越好”不仅仅是赞叹,也是期盼。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未来的期望值更高。国家在加快发展,人民生活在不断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类似于《好日子》《越来越好》这样的亮丽音符,也一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