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兰兰 单兆伟
【摘 要】 胃下垂与中气下陷有着密切联系,但临证中,单用升阳之法疗效差强人意。文章总结了单兆伟教授用升阳降浊法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加以阐述。
【关键词】 胃下垂;升阳降浊;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1-0090-03
Abstract:Gastroptos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Zhongqi depression, but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effect of Yang rising method is not satisfacto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Professor Shan Zhaowei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ing gastroptosis with the method of ascending Yang and descending turbidity, and expounds it with a case.
Keywords:Gastroptosis; Ascending Lucidity and Descending Turbidity; Doctor Experience
单兆伟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脾胃病专家。从医五十余载,深得孟河医派之精髓,组方清灵,用药严谨,德艺双馨,尤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吾随师侍诊,亲聆其教诲,获益匪浅。兹将单教授运用升阳通降法治疗胃下垂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位置下降,胃小弯切迹在髂嵴水平连线以下,多见于瘦长体型、久病体弱者、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者。西医学认为胃下垂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降低,肝胃、膈胃韧带松弛,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等原因引起。X线钡餐透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将胃下垂分为轻、中、重度,以胃小弯切迹低于两髂嵴连线水平1~5 cm为轻度,6~10 cm为中度,11 cm以上为重度[1]。现代医学对此病目前没有很好地解决方法,但患者主观感觉痛苦,对其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而大多数中医认为胃下垂是中气不足,不能升举所致,治疗以单一的升阳举陷为主。而单兆伟教授认为,对胃下垂病因病机,不能简单归结为中气下陷,大多数患者还有气滞的一面,居于此,单教授提出了升阳降浊,恢复脾胃生理功能的基本治疗原则,临床上疗效显著。
1 病因病机
胃下垂属于中医“胃缓”“胃痞”“痞满”等范畴。《灵枢·本脏》中称之为“胃下”“胃缓”,后世医籍中,虽未将胃缓作为专门病症加以讨论,但不少有关脾胃脏腑功能失调的病证论述中,多涉及胃下垂的症状,如腹胀、痞满、嗳气等。《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称本病为“胃痞”“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单兆伟教授认为胃下垂病位在胃,与脾脏密切相关。脾胃乃人体生、长、化、收、藏之源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同属中焦,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以充养全身;胃主受纳腐熟,消磨水谷以下传小肠,脾升胃降,共同完成对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输布。但由于禀赋薄弱,长期饮食失宜,或七情内伤,劳倦过度,或年老体衰诸因,导致脾胃气虚,“后天之本”生化乏源,脾升胃降功能失常,二者升降相依,脾气不升则胃气不降,宿食痰饮滞留中焦。胃体既已失濡养又负担过重,长此以往胃体不支而致下垂。临床上胃下垂常表现为两类症状:一者为脾不升清而反下陷的症状如:肢体疲软,倦怠乏力,脘腹坠胀,不耐劳作,食后或久立症状加重,平卧时症状有所减轻;一者为胃不降浊而反上逆的症状如:脘腹胀闷,纳食欠馨,嗳气呃逆,甚则恶心呕吐,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浊气在上,则生胀。”
2 临证经验
《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提出“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的气机升降理论。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清代黄元御认为“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单兆伟教授熟读经典,融会贯通,认为人生天地之间,禀承天地之精,与四时阴阳相应,人的生命活动是气“高下相召,升降相因”变化所致,胃下垂一病不但有“清气不升”之因,还有“浊气不降”之故。临证处方遵循“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意,在前人一味运用补阳升提治疗胃下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恢复胃的降浊功能的治法,即升清降浊,以平为期。
2.1 潜方用药 单兆伟教授处方简约,药中病所,临证处方时多选用药性平和之品,每首处方不过八九味,多则十一二味,且每味药用量轻巧,充分继承和发扬了孟河学派用药轻灵之特色。他治疗胃下垂一病时,常选用补中益气汤与枳术丸加减运用。同时根据辨证论治原则,辅以滋养胃阴,疏肝理气等治法。
2.2 扶正固本,以复其气 《灵枢·本脏》曰:“脾应肉……肉不称身者胃下……肉不坚者胃缓”。本病主要则之于脾胃气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素问·至真要大论》有“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单兆伟教授临证时常仿东垣补中益气汤“补其中,升其阳”[2]之意选用黄芪、炒白术、潞党参为主药,以健运脾气、顾护中州。黄芪又名黄耆,在《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李时珍《本草纲目》更是对黄芪推崇备至:“耆者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者之长。”单兆伟教授在治疗胃下垂遣方时常以生黄芪为君,取其性轻清而力锐,轻清则能升阳举陷,气锐则其补更速,从而振奋脾胃功能。“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本草汇言》)。吾跟师学习时,常听他说白术“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本草求真》),“凡欲补脾,则用白术”(《本草崇原》)。现代药理研究[3]白术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补益之中,又可调节胃体运动,达到补而不滞之效。潞党参具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功。《本草正义》云:“党参力能补脾養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与人参不相甚远。”胃为阴土,降为和畅,方药应选轻灵之品,少用重浊厚味、刚劲燥烈之属,勿使中焦痞塞[4]。潞党参“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本草正义》)正切合胃喜润恶燥之性。三药和用,脾胃之气得以充养,中州得顾。
2.3 通降胃气,以平为期 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不降则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壅阻中焦,乃发胃病。单兆伟教授指出,在治疗胃病时应遵循胃以通为补、以降为顺的生理特点,将“通降胃气”视为重要法则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但单兆伟教授同时指出“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维系人体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升降有其常度[5]。升者有法,降者有度,脏腑功能才能井然不乱,协调有序。处方用药多选用药性平缓之物如枳壳。《本草经疏》云:“枳壳,气味所主,……善下达;枳壳形大,其气散,其性缓,故其行稍迟,是以能入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肠也。”单兆伟教授指出古有“枳壳治高治气”之说,枳壳味苦性降,以行气消胀,开胸快膈见长。另有枳实一药,虽与枳壳同出一源,“但枳实形小,其气全,其性烈”,有破气消痞之功,然胃下垂病人多形体消瘦,气虚无力,贸然运用性烈之枳实,无异于雪上加霜,而犯《内经》的“虚虚实实”之戒。
2.4 升提清阳,用量宜轻 在治疗胃下垂时,单兆伟教授认为运用补益脾气之药的同时稍佐以荷叶、升麻等升提脾气的轻清之品。尊先师东垣枳术丸之法,单兆伟教授喜用荷叶一物升提清阳,以托水谷之气。荷叶“中央空虚,……,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也,甲胆者风也,生化万物之根蒂也”“荷叶之体,生于水土之下,……,食药感此气之化,胃气何由不上升乎”[6]。荷叶一方面能升腾脾胃之气,从而逐步推进全身气机运动,恢复脾胃功能;另一方面,荷叶的升发之机与枳实的下行之力相配,一升一降,人体气机之枢得以运转,从而加快了人体脾胃气机运转的恢复。单兆伟教授认为,胃下垂从其宏观病因来看主要则之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但就胃气本身来说,又有胃中清气不升及浊气不降之分。先师东垣曾云“升麻发散阳明风邪,升胃中清气,又引甘温之药上升,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故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本草纲目》中亦提出:“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脾胃引经最要药也。”《本草备要》中亦云柴胡“味薄气升为阳,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行”。柴胡、升麻加减运用以复胃中阳气。
2.5 临证加减,灵活多变 单兆伟教授从医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始终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处方灵活,药物加减运用精当。在临床中,单兆伟教授通常根据病人的自觉症状不同而适当加减。如脾虚甚者,加以淮山药、太子参、炒苡仁等清补之味,使补而不滞;若虚胀甚者,在补脾的基础上,加用佛手、香橼皮等理气之品,行气而不破气;若肝郁气滞之人,则加以玫瑰花、合欢皮等轻疏肝郁而不伤气之品;若兼食滞者,加用炒麦芽、炒谷芽、莱菔子等消食行滞。
3 验案举隅
患者赵某某,女,36岁,2011年5月20日至江苏省中医药名医堂求诊于单兆伟教授,门诊号Z03719266。主诉:胃脘部不适2年余。患者2年来胃脘胀痛不舒,多地求医无效。查胃镜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HP(-)。2011年5月19日行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显示:胃小弯下降至髂嵴连线距离达7 cm,为Ⅱ度胃下垂。刻下:胃脘胀痛不适,嗳气,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平躺后稍缓解,畏寒,寐差,月经已4月未行,便可,舌暗红,苔薄白,脉细。身高158 cm,体重37 kg,不能从事任何体力劳动。否认怀孕。证属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治当补中益气、养血温经。拟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加减。方药:生黄芪10 g,潞党参10 g,炒白术10 g,炒枳壳10 g,炙升麻5 g,荷叶10 g,干姜2 g,春柴胡5 g,百合15 g,炙甘草5 g。14剂,水煎服,每次200 mL,治疗两周后,胃脘胀痛好转,纳食有所增加,夜寐安和,畏寒较前好转。2011年6月04日二诊:原方去干姜,百合,甘草,加炒当归10 g,砂仁2 g(后下),广陈皮6 g,鸡血藤15 g。再进14剂,水煎服,每次200 mL。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随证加减,服药4个月后,患者体重增加后3 kg,月经来潮。患者要求继续服药,仍据二诊方随症加获神15 g,间断服药1年半后,患者胃脘胀痛不显,纳可,寐安,复查上消化道钡餐已正常,月经按时来潮。体重较初诊时增加10 kg,并在当地玩具厂打工,6个月后随访,未有发作。
按语:此患者青年女性,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盘踞中焦。正所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气虚无力不能腐化食物,则纳呆食少,纳后胀甚,嗳气频频,四肢乏力。女子按月来潮,以血为基,血之生成,需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入心化赤,脾胃无力运化水谷,心气心血易不足,无以化血,此女则月经不至,夜寐难安。单兆伟教授以生黄芪、潞党参、炒白术健脾补气,枳壳配白术;又能补中有降;党参配干姜、甘草有理中汤之意,气虚生内寒,温补相合以治内生之寒;炙升麻、荷叶、春柴胡取其升提之意,百合养心安神,亦可制约全方之温燥。全方攻补结合,升降相宜,温补相合,一诊治疗2周症状好转,患者信心大增,二诊加当归、鸡血藤养血补血,调经活血;砂仁、陈皮理气调中,和胃醒脾,患者體重增加,月经来潮,病情基本告愈。
4 小结
胃下垂,虽不复杂,但现代医学缺乏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手段,而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方面疗效显著,胃下垂患者常常主观感觉较重,病情甚者波及学习、工作、生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单兆伟教授运用古方,又不拘泥于古方,通过汲取孟河一派之精髓及多年临床实践,运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加减运用治疗胃下垂,补而不滞,寓降于升,用药清灵,处方精当,使脾胃功能恢复,则诸症自除。
参考文献
[1]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张年顺.李东垣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3]王华新,刘文娟.白术在胃肠道疾病方面的药理与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847-2848.
[4]单兆伟.医苑撷英话仓廪[J].江苏中医,1997,18(8):3-4.
[5]何镔.单兆伟孟河医学思想和诊疗用药特色浅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6(3): 207-209.
[6]李杲.内外伤辨惑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收稿日期:2020-11-08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