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卿
摘 要:同课异构是创新教学思想与模式的实践产物,其教学效果与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学习特点等众多因素息息相关。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在备课、课程设计以及教学组织等环节均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做好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将会更好地发挥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拓宽体育视野,启发体育智慧。文章针对同课异构的内涵、意义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阐述与分析,并简要介绍几种同课异构教学应用策略。
关键词:同课异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一、引言
同课异构是以同中存异、异中求同为根本,在教学的设计、组织等环节中寻找最佳教学方式的实践模式,对于优化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积极应用同课异构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更能够有效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提升体育训练的实效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同课异构的基本内涵
同课异构主要是指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学情,以教学环境作为依托,根据自身风格,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教学的环节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等,形成不同的训练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成效的教学模式[2]。同课异构以实施个性化、创造性教学为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教学互评、总结与反思,使教师之间互助互学,优势互补,从而使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
三、同课异构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意义
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本着同中存异、异中寻优的原则,在备课、教学以及总结、反思等过程中,通过增加教师的交流,使其相互学习、借鉴,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环节的组织中下功夫,充分拓展教学思维,从而优化教学的时间内容安排,对体育课程进行精心设计与再设计,剔除无效教学环节,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式开展体育训练,使体育教学在有限时间内发挥出最大效能,更好地推动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化发展。
四、同课异构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的影响分析
教师是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教师在性格、年龄、教学能力以及性别、特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体育内容的认知、理解各有不同,进而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组织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呈现不同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点[3]。正是教师的差异性,形成了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基础。
(二)学生的影响分析
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对于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也存在较大差异[4],因此,相同的教学内容,会在不同的班级、年级中呈现不同的教学反映。由于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运动基础有所不同,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根据实际学情,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的方法、策略以及教学环节等,才能确保体育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
(三)教学方式的影响分析
教学方式是协调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与效果的重要工具,也是同课异构教学中最为灵活的影响要素,在体育课程中运用方式灵活、多样,多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以随机、帮教以及同质等方法分组开展体育教学,能够使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的训练特点达成一致性,最大限度优化体育训练效果。正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课异构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五、同课异构应用于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采用集体备课,优化教研活动
为了提升同课异构在初中体育中的教学实效,需要充分发挥同课异构优势,采用集体备课等方式,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相互启迪智慧,使教学策略获得最大限度的思维碰撞,更好地优化教学设计与教研活动,推动体育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升。
体育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制定并完善备课制度,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对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讨论与设计,基于以往教学的经验,有效改进本学年体育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实践成果。基于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教师可以采用集体交流与评议的方式,逐一分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认知,并结合自己所带班級学生的特点,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进行阐述。这样不仅能够使其他教师获得新的教学灵感,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也能够使自身及时参考评议意见,全面反思教学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完善与改进,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落到实处。另外,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法开展教学研究,在搜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将有共性的教学方案进行对比,发掘优秀教学方案中所存在的普适规律,并将其创新运用于当下的教学实践中,以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
(二)丰富教学活动,发挥教学优势
对于相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授课。对不同的年级,可以制定不同的训练目标,做好授课内容的调整,合理把握重难点,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灵活设计相应的训练环节,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另外,在不同的教师之间,可以定期开展教学设计分享交流会,使承担相同教学任务的教师对比教学效果,相互学习,借鉴教学优势,通过对比教学设计,找准教学的不足之处,做好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完善,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此外,体育教师队伍可以开展传帮带、师带徒等教研活动,将老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异构连接,使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创新的教学思维、理念相互结合,实现体育教学的飞跃发展。
(三)开展课后教研,做好同课再构
除了做好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等基本环节,积极重视并有效开展课后教研与同课再构,也是应用同课异构,优化体育训练成果的重要环节。这不仅要求体育教师落实好对于体育课程的预先设计,还需要在相同教学内容与方案之间进行对比与客观评价,形成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思维再碰撞,进而为下一次实施体育教学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
以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为例,教师可以将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结果进行对比,查找教学方式与训练效果之间的关联性。如教学方式墨守成规,学生训练效果一般;教学方法巧妙,但是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语言风格较为沉闷,学生普遍学习兴趣较低,训练效果不甚理想;而教学语言幽默,语调变化丰富,教学方法更为灵活,且具有新意,则篮球训练结果最佳。通过研讨与分析,不难发现,具有新意的教学方式与趣味化的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初中学生对于篮球训练的认知心理。因此,充分调动初中学生的训练热情成为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创新导入游戏,穿插一定的辅助练习,为学生学好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做好心理与身体素质的铺垫;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实践经验,对三步上篮的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完善,创新运用体操垫、彩旗等器具,提升训练的趣味性,优化体育的同课再构。
参考文献
[1]王勇.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策略探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8.
[2]周嘉怡,王家伦.同课异构之“同”与“异”[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20(02):26-28.
[3]张重阳.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在中职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3):91,93.
[4]周纯阳.同课异构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8(0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