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PACK理论的创新创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究

2021-08-06 14:12黎晓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双创框架教学法

黎晓君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广东·广州 510303)

随着“互联网+”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十四五”时期国家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面临更大的挑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变革冲击着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对师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TPACK理论框架下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型,有助于分析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的转变特点,提出混合式教学实践策略,为提升双创课程教学效果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 TPACK理论框架下创新创业课程研究现状

TPACK,全称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一套融合学科内容(CK)、教学法(PK)、信息技术(TK)的课程教学知识理论。理论框架中的 PCK概念最早由舒尔曼提出,后经美国学者Koehler和Mishra修正,并对TPACK框架中的最终交互后形成的七个元素进行了阐述。TPACK理论强调教师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实现TK、PK、CK三个元素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作用。近十多年来,TPACK理论及其测评量表广泛应用于实证研究,包括课堂教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评价等相关主题,研究证明TPACK理论是一套具有概念性操作价值的课程教学实践的工具性框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专业知识基础上的教育实践活动与专业能力应用训练,而课堂教学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随着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持续开发,双创教育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通过在知网与万方数据检索关键词“创新创业”与“教学”,搜出超过470篇期刊论文。以“TPACK”及“创新创业”为关键词在知网与万方数据检索发现,相关论文数量极少。尽管国内双创教育研究产生大量的成果,但基于TPACK框架的创新创业课程研究不足,依然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2 基于TPACK理论的创新创业课程混合式教学

顺应国家创新创业政策趋势,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以TPACK作为指导理论,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融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的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知识设计教学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设计包括三个核心要素: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知识(PK)、信息技术知识(TK),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基于TPACK的创业创新课程混合式教学框架(如图所示)。

图1:TPACK理论下的创业创新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型

2.1 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八个内容模块,课程内容按照难度依次递进,整个课程模块融贯混合式教学方式,学生掌握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在启蒙理论知识阶段,学生通过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与专题学习网站观看创业理论教学视频与企业案例视频,学生了解创业政策、创业精神、创业要素等理论知识,在线上回答讨论题。在实践调研阶段,学生形成小组合作,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在线问卷,完成目标行业的市场调研报告,确定目标行业、产品、商业运营方式与营销途径,并在线下进行现场汇报分享。在成果总结阶段,以任务为驱动,学生组成小组完成创业计划书,并线下模拟路演宣讲和现场投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体现混合式教学的高效性与多样性。

2.2 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

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让技术与教学法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实现个性化发展与集体合作双轨模式,体现便捷性、差异性、多元化的特点。混合式教学赋予学生选择学习环境的自由,合理安排时间地点观看MOOC平台上的优质教学视频。学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任务驱动下,小组合作完成在线问卷调查,通过录制视频、PPT课件展示调研成果,自学微信公众号营销方式、微信小程序设计展示产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2.3 学科教学知识(PCK)

新时代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熟练掌握教学法策略实现学科教学。教师进行双创教育时,在学科知识(PK)基础上融合教学法知识,采用讲授法、讨论式、小组合作法、PBL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把行业最新动态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课程实践融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组成5-6人小组,对行业案例进行讨论与互助点评,完成市场调研与创业计划的小组任务,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和有效沟通的技巧。高校双创教育设立了理论与实践双导师机制,邀请企业代表开设行业讲座,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双创课题与参加创业竞赛等,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

2.4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学科内容、教学法、信息技术各个要素的交叉整合,教师综合运用来对双创课程进行全新的、多元化的设计。完整的混合式教学模型覆盖了双创课程目标、学科内容、教学方法、校内教学与校外社会资源。学生进行线上预习,小组在线市场调研,参观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修改创业计划与模拟创业宣讲路演,推选学生团队参加创业创新竞赛。TPACK框架下的双创教学活动把专业教育、科研、行业经验紧密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导向,具有整合性、科学性、适用性的特点。

3 基于TPACK理论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评价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遵循全面、规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本文以广东省X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修读《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的25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学习过程表现评估与学生自评问卷的方式,分析教学评价结果。全级学生在线视频观看完成率为100%,在线作业完成率为96.1%,期末平均成绩为87.7,优秀率为57.2%。课程结束后,三个项目团队共16名学生参与校级创新创业竞赛,并获得优异名次。学生学习过程表现效果良好。以下为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其中“不赞同”的样本比例较小,不在下表列出呈现):

表1: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评价调查

对于该门课程的总体学习效果,84.5%学生认为能增强批判思考与创新能力,88.3%认为能提高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互动能力,82.6%学生赞同混合式教学融入双创课程让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双创课程混合式教学较好体现了 TPACK理论框架的优势,回应了国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实施效果优良。

4 总结与建议

基于TPACK理论框架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回应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符合国家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TPACK框架下双创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突出学习者中心的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兴趣,解决当下传统高校双创课程实施形式单一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然而,该模模型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在实践教学中亟须探索学科知识、教学法与信息技术三个要素的有效结合形式,未来在此之基础上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开发与技术工具应用,开发配套的完整双创课程教学资源。研究者需持续修正TPACK框架下课程与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不断优化与深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猜你喜欢
双创框架教学法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WTO框架下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