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铮,张务伟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首先要利用好土地这一重要资源,通过村庄合并、易地搬迁政策、宅基地一宅一户政策等流转出农村闲置土地,并整理、开发、重新规划土地用途,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能够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难、收入低的问题。针对土地要素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学者们从土地规模经营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土地资源整理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村庄布局整理与乡村振兴的关系3 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杨子等[1]提出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有显著正向影响,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危薇等[2]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机械(租赁)市场愈加活跃,家庭农场土地生产率边际报酬递减程度越小;关付新[3]研究发现种粮收益低是驱动家庭农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主要因素;仇焕广等[4]研究发现经营规模的扩大在短期内不会带来土地生产率的下降,二者之间呈现稳健的“∩”关系。聂英等[5]运用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计算农地整理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整理产生的经济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良好;卢新海等[6]认为农村土地整理可以保持耕地动态平衡,优化农村土地运用结构,提升农村土地质量;陈浮等[7]认为社区重建、农田流转从根本上促成了乡村振兴;王海娟等[8]认为土地整合在发展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村公共建设秩序、村庄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朱琳等[9]提出了土地多功能利用助推乡村振兴途径;申端锋等[10]提出土地治理是普通农业型村庄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基本经验;孔雪松等[11]研究发现乡村振兴为农村土地整治转型与创新提供了驱动力,农村土地整治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着力点。村庄布局规划从协调农村居民点布局入手,为个别的、局部的规划提供了整体思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探索[12];刘科伟等[13]认为以村庄空间结构及特征为基础分析的村庄布局规划,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质量;陈坤秋等[14]指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多功能价值和制度联动作用,推进乡村地域功能演变与乡村振兴;楼江等[15]分析了导致村庄建设管理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了村庄改造的总体思路,同时对促进村庄改造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了探讨。虽然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乡村振兴中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研究仅限于政策理论分析,或是土地某一功能对乡村发展的研究,农村土地要素推进方式与乡村振兴水平关系的研究尚未涉及。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以山东省35 个村庄作为样本案例,总结典型村庄案例作为示范样板,系统研究土地要素中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3 个方面与乡村振兴水平的关系,探讨统筹土地要素推进类型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1.1 相关概念
1.1.1 土地规模化经营 乡村振兴中土地规模化经营,即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适当集中,达到适度规模,从而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土地规模化经营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通过土地市场化流转,一定程度上协调土地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间的合理配置,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6];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激励和支持农民返乡,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空心化现象,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可以造就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造就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17]。此外,土地规模化能有效缓解农民就业压力,非农人口向农村转移,有效缩小城乡差距。
1.1.2 土地资源整理 土地整理是一项涉及技术、社会、经济和政策的复杂工程,又关乎农民生计和乡村长计久安[16]。土地资源整理解决了农地细碎化与小农户家庭零散经营的问题,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土地经营规模化;土地综合利用保持农村耕地动态平衡、优化农村土地运用结构、提升土地质量,对乡村生态有改善提高作用;同时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产业化创新,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和非农就业,实现由城乡隔离的社会结构向构建和谐社会过程的统一。
1.1.3 村庄布局调整 村庄的布局调整是对一定区域内村庄的集聚方式方法、基础设施建设、村社规划体系进行优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易地搬迁扶贫、合村并居等布局调整措施,利用土地资源整理政策、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现村庄原有资源整合和潜在资源的开发整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村庄合理布局,实现村庄的集聚,能够增强村庄发展动力,满足区域内生增长的需要,不断巩固区域内生增长动力[17]。
1.2 数据来源
2019 年6~8 月组织调研队赴山东省11 个地市、35 个村庄(社区)进行实地调研,调查对象以务农人员为主,并通过与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村会计等座谈深入了解乡村情况。发放调查问卷40 份,回收有效问卷37 份,有效率为92.50%。
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5 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指标,31 个三级指标(表1)。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组织有关乡村振兴专家对样本村进行打分后取平均值,计算各村乡村振兴程度量化评分。选用最优尺度分析法对不同土地推进类型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表1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index weigh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2.1 因子分析
运用SPSS22.0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模型如公式(1) ~ (2) 所示。
式 (1) ~ (2) 中,Wi:第 i 个指标权重;Fj:主成分,Xi:第i 个指标;βij:第i 指标在主成分中的系数得分;εj:Fj的方程贡献率。
2.2 专家打分
邀请5 位乡村振兴方面的专家,采用5 点量表评分法,对样本村进行评分,采用公式(3)计算样本村各指标平均评分值,公式(4)~(5)计算乡村振兴程度量化评分。
2.3 最优尺度回归此次调研数据多属于分类变量,若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准确性较差,因此选用最优尺度分析法对不同土地推进类型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实地调研情况,设置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是否进行村庄布局调整、是否进行土地资源调整为自变量(表2),以村庄乡村振兴程度量化评分为因变量,模型如公式(5)所示。
表2 模型变量内涵Table 2 Connotation of model variables
式中,y:乡村振兴程度量化评分;x1: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x2:是否进行村庄布局调整;x3:是否进行土地资源整理;a、b、c:自变量系数;ε:误差项。
3.1 土地要素推进类型方式与乡村振兴频数关系
实地调研数据显示,57.14%的样本村未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60.00%的样本村已进行乡村布局调整,54.29%的样本村未进行土地资源整理。由此可见,研究区域的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村庄布局调整率、土地资源整理率均不足(表3)。
表3 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合与乡村振兴发展状况Table 3 Land scale management,village layout adjustment,l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3.2 不同土地推进类型与乡村振兴的回归分析
运用SPSS 15.0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最优尺度回归,得到模型(6),调整后的确定系数为0.755,表明该模型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拟合优度;P<0.001,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各自变量的容忍度在变换前后均>0.1,该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因此,研究结果具有现实意义。
从回归模型的相关参数(表5)可以看出:模型的相关性指标均为正值,表明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是否进行村庄布局调整、是否进行土地资源整理与乡村振兴程度量化评分正相相关,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是否进行村庄布局调整>是否进行土地资源整理,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越高、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均促进了乡村振兴发展。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土地规模化经营每提高一个层次,其乡村振兴发展程度相应提升0.494;进行村庄布局调整村庄的乡村振兴发展程度比未进行村庄布局调整的村庄高0.280,进行土地资源整理之后,村庄乡村振兴程度量化评分提升0.276。
综合上述,土地要素推进情况与村庄乡村振兴的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即是否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否进行村庄布局调整、是否进行土地资源整理与村庄乡村振兴发展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表4 相关性、容忍度指标和标准化系数Table 4 Correlation,tolerance indicators and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在当前的乡村振兴发展中要重视土地要素,尤其是土地规模化经营。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升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以实现乡村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