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祥
每逢清明,中国人即便琐事缠身都会毫不犹豫地放下,怀着深深的哀思,带着自己的儿孙去祭奠仙逝的长辈,这是中国人对仙逝的长辈悼念、缅怀的传统仪式,也是弘扬从古至今的传统美德。毫不例外,父亲也从异地返回了故乡,祭奠去世的爷爷奶奶。
每次祭祀爷爷奶奶时,父亲表情凝重,样子极其神圣,并郑重告诉我们:在他六岁时,奶奶生病,因无钱医治而过世,爷爷艰辛养大他们兄弟姐妹,直至成家立业……每当此时,父亲的眼眶不知不觉便湿润了。我虽与爷爷奶奶血脉相连,却因未曾谋面,而没有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又因年少不諳世事,祭祀爷爷奶奶在我的心中掀不起涟漪。
直到前几年,高龄的父亲止步于人间,我才意识到心灵上依靠的大山轰然倒塌,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和痛楚蔓延开来。也才读懂了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领悟了父亲在清明时念叨的肺腑之言:铭记祖辈的恩情,发扬祖辈任劳任怨的精神,传承祖辈朴实本分的秉性……同时,父亲让我厘清了清明隐匿的另一层意义: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今年清明,我像父亲生前一样,从异地赶赴故乡,拖着沉重的步伐,穿行在幽静的山间小路,来到父亲的坟茔。周围翠绿的草木点缀着缤纷的鲜花,这是大自然流露出的真诚,凭吊着父亲,就像我一样,真心而恭敬。
凝视碑上父亲的遗像,安详而平静,微笑端详着我,仿佛在说:儿呀,你看我来了。此时,我埋在心中许久的话默默与您倾诉:母亲和您的儿孙们一切安好……然而,我们近在咫尺,却是阴阳相隔。顷刻间,悲伤、失落涌上心头,那镌刻在脑海中的父亲的形象重新浮现,那坟茔前的流淌的河流仿佛也在诉说着父亲的过往。
父亲,您在资溪县陈坊林场当砍伐工,劳累的工作逼迫您的堂哥和堂弟都返乡种地,而您一直坚持,承受着硕大木头的重压,抗衡到底。那时,您每月工资30多元,自己省吃俭用,每月仅花费几元,剩下的全都寄回家。每次来信都谆谆教导我们:要听母亲的话、老师的教诲,要勤奋学习,母亲为了这个家含辛茹苦,做儿女的要帮母亲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记忆犹新是,我十岁那年,春节将至,您满怀喜悦回家与我们团圆。除夕前天,生产队宰杀一头黄牛,您兴致勃勃去领牛肉,可生产队有规定:欠钱的家庭不得领取牛肉。您两手空空回家,望着孩子们期盼的眼神,顿感自己无能,两行愧疚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之后,您更加拼力地干活儿。一次砍伐时,您被倒下的大树砸断了三根肋骨,吓得母亲直掉眼泪,您却笑着安慰母亲:“会好的,别担心,你把孩子们照顾好。”
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传来时,您双手捧着它,凝视着未来的希望,那希望的曙光激发着您的热泪从苍老的笑容上滚落,似是自言自语:“儿呀!你为祖宗增光添彩了!”那时,我亦是热泪盈眶,深知您饱受的苦难,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的意志。
此时,天空飘着绵绵细雨,那是我掉落的思念的眼泪,寄托着我对您无限的眷恋。朦朦胧胧的雨雾中,似隐约传来父亲声声的呼唤,虽略带潮湿,我却感到非常温暖。
我要拜托柔柔的风,承载我对您的内疚和祈祷飘向您的身边,融入您的灵魂,与您轻轻絮语,心灵相连。
我小心翼翼盛上一杯甘醇,献在您的碑前,深知您因劳作之后,喜欢呷上几口,驱散身躯的疲惫。只是,您那布满皱褶的脸始终凝重,略带忧虑的眼神闪烁着坚毅的光芒。现在,我才读懂您的表情内涵:您在思索如何来维持九口之家的生计。纵然您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但您始终直挺着坚硬的腰杆,顽强撑起了全家的生活。如今,您儿孙满堂,生活有模有样,您就放心尽兴地慢慢品尝,让昔日凝重的容颜舒展吧!
父亲,您是森林中的勇者,与树抗争,为国创收;您是一头黄牛,奋斗在田间地头,无怨无悔;您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最平凡的人,却为祖国大厦添砖加瓦;您是言传身教的师者,令儿女励志,充满阳光。下辈子,期望再做您的儿子。
我手捧鲜花,放在坟前,愿您在那边的日子如鲜花般绚烂多彩,不再劳累,充满幸福,享受安逸!
我静静地坐在父亲的坟茔旁,告诉您:请您放心,我们会尽心尽力孝顺母亲,让母亲晚年幸福,愿她长命百岁!
雨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朦胧雾霭中,我仿佛看到父亲面带笑容,正朝我频频挥手,依依不舍,朝着红霞飘去,似在示意我:不应过于悲伤,该回家了,家庭的重担需要你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