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健身气功老师们(一)

2021-08-05 02:31白明岗
健身气功 2021年4期
关键词:八段锦气功动作

白明岗

2014年,我因为健身气功征文获奖,有幸参加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九华山举办的第二届“精英计划”培训班,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杨柏龙老师。学习健身气功·八段锦,一直是看着杨老师的视频学习的,这次能亲临本人面前学习,着实很是激动。

组织方分配给我一件光荣的任务:保管扩音器——这是专门为每天早上带学员站桩练习的杨柏龙老师准备的。我晚上记着给音响充满电,对好手机闹钟,早上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左右来到练功场;杨柏龙老师随后也就到了。杨老师一到,学员们都聚拢在他的身边,讨教一些八段锦的动作标准,杨老师就一遍遍地给大家讲解、示范。

六点半一到,我将耳麦递给杨老师,帮他将小扩音器系在衣服上。初秋的早晨,天气有些清冷,而前来早操锻炼的学员都是认认真真的。在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做几分钟的热身运动,伸臂、转腰、附身、仰头,待到身体充分热了起来之后,杨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八段锦中的重要内容——抱球桩。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的宽度,指的是内侧与肩同宽。两脚平行站立,脚掌要全面落地,不能出现八字脚......”杨老师一边缓缓地说着,一边走动纠正学员的错误动作。“放松身体,呼吸自然,心平气和,面带微笑,目视前下方。两膝微屈,如坐高凳。双手合抱,高度在胸腹之间,手指自然撑开,十指相对,掌心朝内,两手距离以舒服为度,呈抱球状......”杨老师从站桩的神态、呼吸、屈膝的高低、手脚的姿态等各个方面都进行着详细的说明要求。

“古人说‘百练不如一站,这句话充分说明站桩对于健身气功锻炼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把这个桩法练好,为我们习练八段锦打好基础!”杨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对大家进行规范、要求,一边还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批评。“也许是年纪大了就特别爱说话,我总是忍不住要对大家说个不完。请大家能够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学员们站着桩,杨老师巡回走动,逐个纠正学员站桩出现的问题,反复强调动作要领:有八字脚的要求脚尖内扣,出现跪膝的让屈膝架子高点,上身不正的要求收腹敛臀......

培训学习期间,每天一个小时的晨练时间,常常会超出十几分钟才能结束。在杨老师的指点下,大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基本都掌握了抱球桩的要领。之后几年,几次国家级健身气功培训学习中,杨柏龙老师一直负责晨练任务,所以我与他的接触就多了起来。

在我们这个健身气功学习集体里,杨老师很具有权威性,享有极高的威望。有的学员每遇到杨老师,就称呼他“大师”。杨老师对这个称呼很反感。他经常提醒大家,不要称呼他大师,就叫他杨老师。他说,自己不是什么大师,在健身气功这条路上,他不过是比大家先行一步。他也是学习者,是将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以当代人的生活习惯与身体状况加以整理、创新,然后推广给现代人群的。

健身气功·八段锦最难的一个动作就是“摇头摆尾去心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练好了这一势动作,八段锦的其他动作就不成问题了,因此,学员每遇到杨老师,都要讨教这个动作的诀窍。杨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学员们来演示、讲解这一势动作的要点。他先分解动作讲解,然后再完整演示,让大家近距离仔细观察头部与尾闾转动的方向,使我们都很受益,逐渐掌握了这个动作的基本方法。

每当杨老师边解说边示范动作的时候,总有一些学员会拿出手机来录视频。杨老师不赞成大家这样做,他严肃地对我们说道:“我的视频网上都有,不需要拍摄。现在最关键地是,你们要用心认真体会,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肢体来记忆,不要把精力放在拍视频上面!”拍视频的学员就收了手机,跟着杨老师学做动作,然后自己来做,让杨老师进行纠正。

几次培训没有杨老师的讲座,但是他总是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请来的国学大师讲课,听得很是投入,绝没有半点的敷衍,也不会中途退场。

一次上课休息期间,杨老师与雷斌等几位教授坐在沙发上休息,我就站在他们旁边听他们聊天。杨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段子:他在编创健身气功·十二段锦之后,就特别喜欢盘坐。每天早上五点左右起床开始打坐,有时候可以进行两个小时。渐渐地,他的心中就萌发要去终南山找一座寺庙修行一段时间。“可是,我的妻子听后,给我撂了这样一句话:‘你赶紧去,成不了神仙就不要回来!我就再也不敢提这件事情了。”说完,杨老师敞怀大笑,我们大家也随着他一起大笑起来。

原来大师也是性情中人,与我们普通人一样,并不是人們想象中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

去年疫情的影响,健身气功国家级的一些培训学习基本停止,与杨柏龙老师见面就成为奢望。我有杨老师的微信,我们经常在微信上有互动。我在朋友圈转发一些文章,杨老师偶尔给我点赞;杨老师自己很少发朋友圈,但他发的每一篇文章我都会细细阅读,点赞留言。杨老师的谆谆教导,我至今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一次次鼓励着我向前行进。

十一月份中旬,我参加了陕西省健身气功裁判员的培训。在这次培训会上,有位老师在谈到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一势时,说教材新要求,身体在右倾左旋时,目光从看右脚脚面到脚跟改为看右脚的斜前方。对于这个说法,与杨老师一直强调的“目光从脚面看到脚跟”相违背。针对此,我就给杨老师发微信求证。

当天晚上,杨老师就给我发来十几条语音信息,对“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动作详细给我解读:蹲马步的时候,眼睛是朝前看的。接下来,重心向上稍升起,眼睛也是向前看的。右倾时,身体整体右移形成半马步桩,眼睛依然朝前看。开始俯身,眼睛先顺势看右前下方,左旋时眼睛由看脚尖转向看脚跟。摇头摆尾的时候,这双眼睛开始翻转往上看。目光实际是一个随视的过程,它不是说直接盯那块儿,应该是比较灵活的,但又不失去原则,随着身体幅度的高低来决定......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就是在网上才能看到杨柏龙老师。“世界健身气功日”当天,他做客演播室,向海内外健身气功爱好者解读八段锦的秘密;去年年底,他受邀参与在广东肇庆举办2020年12月“香港赛马会”杯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做评委,现场对参赛学员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示范纠正......

早前,我将自己习练的一段八段锦的视频发在微信视频号与朋友圈,很快看到杨老师给我点赞。我不敢盲目自大,就发信息给杨老师,让他给我提提意见。杨老师像上次一样,晚间给我发了好多条信息。在肯定我动作“松下来、柔下来了,内在的精神与劲力也有了,不像以前动作那样僵硬。”然后,杨老师逐一给我指出动作存在的问题:抱球桩双臂要捧起来,指尖距离有些远;“两手托天理三焦”双手落下来时有点松晃;“左右开弓似射雕”两手捧起来,开步时向上提,这里节分点不清楚;“双手攀足固肾腰”两手翻掌应在原位置,不能将两手有意掺在一起......

杨柏龙老师在北京体育大学时,一直从事武术与太极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说,自己掌握上百套的武术套路。自从他担任八段锦编创组组长以来,他的精力就完全放在了健身气功的研究与推广上了。我想用一句不成熟的诗来形容杨老师,那就是“终身习武鲜人闻,八段锦绣天下知!”

如果说,是八段锦成全了杨柏龙老师,倒不如说是杨柏龙让古老的八段锦在今天发挥出她绚烂夺目的光芒,闪耀出青春的活力,成为人们抵御现代病、增强免疫力的奇方妙药!

猜你喜欢
八段锦气功动作
勤习八段锦,促进心理健康
下一个动作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乌当区委离退局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八段锦源流考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口令
健身气功基础知识(手型篇)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高血压病人怎样选择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