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不确定性”的课堂才有“反脆弱性”

2021-08-05 08:33冯跃忠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脆弱性不确定性自然段

冯跃忠

在《反脆弱》一书中,作者塔勒布提出,很多学校和家庭都期望不要出现任何意外,带着孩子把所有的教育流程完美地走一遍,然后孩子就能拥有体面的未来。事实真的会如他们所愿吗?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若沿用惯性思维,怀着惰性心理去教育教学,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应对未知世界的能力可能会越来越弱,处理不确定事物的本领可能会越来越差。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练就“反脆弱性”,或许是未来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

以往的課堂,教师还没有跨进教室,学生就已经知道当天要学习的内容了。如果教师敢于打破“确定性”,拥抱“不确定性”,迎来的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

如,在上六年级上册鲁迅单元的第一节课时,我一反常态,故意迟了几分钟进教室,发现学生都在预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少年闰土》。“今天,我们研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我刚一宣布,教室里就一片惊叹。我没有打开PPT,直接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找重点,圈难点,写观点。在随后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致始终是高昂的,探索始终是主动的,互动始终是积极的。可见,恰当地运用“不确定”的内容,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教学组织的“不确定性”

低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需要了。教师理应转变观念,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进程,采用多种“不确定”的组织样式,及时调整教学样态,给学生以最充分的探索未知的空间和时间。

如,在教学习作《有你,真好》时,我打破常态,直接带学生去了学校的传达室。他们一脸蒙。这可是上午第一节语文课!到了传达室外,我宣布了教学内容,让他们自己组团采访、讨论、构思……学生兴高采烈,群策群力。作文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大大提高,文笔的流畅度和优美度也大大提升。可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近学生的兴趣点,这样的教学组织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反脆弱性”的。

教学考核的“不确定性”

考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合理有效的考核有利于教师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日常考核呢?不妨借鉴“查酒驾”的模式,让考核具有“不确定性”——随时随地进行,不事先告诉学生考核内容。

比如,在了解《穷人》的预习情况时,我没有考核课文朗读,没有考核词语默写,也没有考核文章内容,而是突击检查学生是否数清楚了自然段的数量。因为这篇课文中的自然段特别多,如果没有真正地去预习、标记,是很难数清的。看到自己露出了马脚,个别学生的脸红了,头低了。相信经过这样一次次“不确定”的考核,学生的学习观念会逐渐转变,不再是考核什么就准备什么,而是为自己而学习,为未来而努力。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唯有拥抱不断迭代更新的世界,唯有练就应对“不确定性”的“反脆弱”本领,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国家如此,企业如此,教学亦如此。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小学    314200)

猜你喜欢
脆弱性不确定性自然段
区域生态脆弱性与贫困的耦合关系
秋天
基于PSR模型的上海地区河网脆弱性探讨
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不确定性与希望并存
美丽的秋天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桩板式挡墙施工风险评估
广义直觉模糊软集的格结构
基于脆弱性的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研究
企业网络系统脆弱性的产生扩散与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