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共享农场的电商平台构建”商业模式分析

2021-08-05 19:49钟旭蕾张优华施嘉莉吕丽莎刘宓蜜杨俊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9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析

钟旭蕾 张优华 施嘉莉 吕丽莎 刘宓蜜 杨俊

【摘要】政府部门于2016年农业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发展农业新方向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将以传统农作物产量滞销、农村土地闲置问题为切入点,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之下对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共享、农作物认领、网络云种植为主体的APP结合具体情况就“基于互联网+共享农场的电商平台构建”商业模式展开分析。

【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农场;电商平台构建;商业模式;分析

【基金项目】本论文发表得到湖南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支持,项目编号:2020181  项目名称:“种之有道”基于互联网+共享农场的电商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9..064

5G概念的正式提出,证实着互联网领域的新革新产生,互联网+模式的快速发展与5G时代的来临积极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传统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传统农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没有优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功能越来越小;从微观层面,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度小,农业生产合作化程度低,滥用农药和添加剂等种种问题正在冲击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态系统,多方面制约了传统农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新型农业模式应运而生,将逐步取代传统农业。本文将于共享经济与共享农场为切入点展开“基于互联网+共享农场的电商平台构建”项目的商业模式分析。

1.共享经济基本含义

罗宾·蔡斯,共享经济的创始人,他认为:共享经济是一个平台经济,它整合了个人和企业的最佳能力,并使组织和个人具有灵活性。国内共享经济发展报告组(2016)张新红等认为,共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共享大量的闲置资源,以满足经济活动的多样化需求。而我们的共享农场便是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同一性质的经济模式。

2. 共享农场

2.1 共享农场的含义

共享农场是一个“互联网+农业+O2O”的平台。其有机地将线下的传统农业与线上的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也将互联网共享经济与农村种养业结合,提高种养收益。其可以被称为是政府、农民、农民和城市消费者的互赢。

2.2 共享农场的运营模式

2.2.1 国外共享农庄运营模式

目前国外共享农庄有三种模式:ICSA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支持农业、有机蔬菜会员制、会员制和订单式农业。

本文分析的商业运营模式最接近于ICSA模式,并且是中和了ICSA与有机蔬菜会员制,ICSA: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支持农业ICSA(Internet-Based 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不断涌进城市,导致农村的农耕土地大量闲置,闲置土地被各大企业租赁、承包。农民想要过在土地上种出好日子的生活变得艰难,既保持农耕生活又能缩小城乡差距,团队合作是必要的。

发达的物联网技术与物联网的平台构建,可以使消费者获取更多农产品与CSA的信息并促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得这种模式应得更多的消费者,这是基于互联网应用平台的社区支持农业(Internet-Based 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 简称ICSA)。

其他论文中提到了ICSA的模式解释与笔者的想法一致,本文将引用该论文的定义进行下一步解释。ICSA模式的建立避免了传统CSA在运营过程中的弊端,拉近了社区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距离,增加彼此信任度,在互联网技术与物联网平台的基础上,拓宽消费者群体,实现平台交底、整合农场资源、农人资源、编制一年种养殖计划、土地实时视频、水肥管控、远程操作、经验交流、订单操作、全产业链追踪配送等。消费者也可加入到保障食品安全的行列,可以作为农人星探,推荐优秀的生产者;还可以申请成为品牌特工,不定期去农场暗访或考察体验,进一步确保品质。ICSA可进一步拉近城市社区与乡村的距离,达成健康长久的合作协议。农场作为社区城市居民的的蔬菜供应合作基地,用生态的方式生产健康的食物,农民和消费者组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农民借此平台又有足够的条件去用生态方式生产健康的食物,信任彼此加固,這种相互提携、“团结合作”的农业模式有待发展。

有机蔬菜会员制,是基于用户自愿成为会员与商家达成长期交易的模式,企业为会员提供会员专有服务、开展宣传、促销等活动等培养忠诚于企业的用户。通过这种黏性来达到营业的目的。论文中“基于互联网+共享农场的电商平台构建”这一商业模式既有会员制的部分又有ICSA的部分。中和了的模式生存方式便不像传统模式单一,多了另一种发展方向。

2.2.2 国内共享农庄运营模式

针对性共享模式。笔者认为针对性模式是国外农场模式的进步版本,这种模式是农场主通过农产品认种等方式把投资方、管理方、消费者三方联系起来的模式,这是可以将利益最大化的模式,核心在于供方与需方达成直接交流沟通,农场产出的产品种类由消费者直接决定,解决了供应方与需求方信息不对等而产生的市场对接度不高的现象,形成良好的市场循环。简单来说国内的运营模式是以产品、以市场为核心的。劣势便是不能规模化,管理运营成本高。

平台构建的共享农场模式。针对性的共享模式规模不能像网络平台一样管理成本低,并且不能成规模化。平台可以弥补线下的针对性共享,以网络信用为基础,虚拟化现实场景,更加便捷,可以实现大范围的扩张。这种模式由于成本更低,距离优势更大,用户便可以实时在网络上查看认领作物的生长状态,更娱乐化。

但是由于是虚拟化的产物,中间对接过程中容易出现信任危机。这个时候便需要平台培养与用户的感情,以及信息化的透明处理,达成信任合作。

3. “基于互联网+共享农场的电商平台构建”

这种“共享农场”的基本概念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采用了体验式有机农业新零售模式,打通消费者和农户的沟通渠道。农产品采用线上认养、线下代养的运营模式,让消费者与农户达成合作,分享农场种植成果,实现农场直供,实现地方特色产品与消费者的直接供销,整条产业链由过去的“产供销”变成了“销供产”,农产品滞销的风险被大大降低。

农场的卖点并不仅局限于农产品,还能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情感链接,目标市场是城市居民的同时,以体验、互动项目为卖点,将特色农产品、旅游景点、风情民宿进行整合包装,打包兜售。在帮助现代都市人认识农业、体验农园观光需求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

加速网络农业的发展,让线上用户投身于网络带动农业的发展中。把线上的农业引入社交玩法,让用户与农户之间能有更多线上互动的可能。同时,也开放线下农场,更好的让上班族缓解平时工作的压力。

4. 总结

分析了国内外的共享农庄,笔者发现,互联网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是更具有多种发展可能的模式,解决了国内外共享模式单一化,规模限制,成本高等问题。论文中分析的“基于互联网+共享农场的电商平台构建”学习了国外的部分ICSA和会员制也加入了国内针对性模式和平台模式,这使得改进后的共享农场的电商构建除了线上交流之外的还有线下活动,增强用户的情感联系,线上和线下的系统结合更为人性化,相比国内两种模式互的补可以很好的产业与用户之间的平衡,它既继承了两种模式结合的优点又多了人性情感的联系,农户和用户之间不再只是单纯的雇佣关系,更是朋友、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康兴涛.共享农庄运营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9(02):111-112.

[2]郑涵茜.共享经济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共享农场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8(04):7-10.

[3]张晓芹.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
商业模式考验
Units 13—14解题分析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