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21-08-05 19:23唐云
速读·中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唐云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扭转师生地位,明确学生的主体地,教师要赋予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探究的空间,实现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因而,在当下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赋予学生探究的真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目的。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小学数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作用;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教育强调将扭转师生地位作为主要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落脚点,全面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小数数学课堂由于教学理念等原因,教学内容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教学阶段,教师占据绝对主导,缺乏的主观能动性尚未被激发,难以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亟待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而全面提升其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强调将学生作为主体,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欲望的同时兼顾其个性化发展。然而,在当下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课堂上,学生“沉默”“启而不发”的现象存在。其次,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解重点知识和概念,剩下的就交由学生自己练习和理解,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空间,其主体性难以发挥。最后,数学教师大都喜欢采用“填充式”的强行灌注方法,并在课堂内占据绝对主导,更加强调“教”而非“导”,极大的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不愿意去思考、不会去思考的情况,最终限制其思维。因而,教师要深度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导”,赋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专注于探究式学习,进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策略

1.数学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个良好的数学情境是激发学生互动意识、参与意识的关键,在情境探究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融入课堂,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进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营造良好的情境,给予学生自主讨论和探究的空间,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进一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探寻更多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北师大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一个情境导入课堂:“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遇到一片瓜田,瓜田的主人很热情,给了他们一个西瓜,悟空为了公平起见,提议将西瓜分成四份,一人一份,也就是1/4,八戒却觉得自己度量大,应该要吃1/6,憨厚老实的沙僧于是给了八戒1/6,八戒吃着吃着发现不对,反而觉得少了。同学们帮八戒分析分析,八戒是吃多了还是少了呢?”有了这样一个情境,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大增,纷纷开始讨论起来,并开始推理“到底谁吃的多”,有的学生甚至开始在草稿纸上“画”西瓜,有效投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其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2.游戏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游戏化教学是有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方法,小学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课堂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动起来、讨论起来、思考起来、活跃起来,进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知识教学中,在导入环节可以设计“投球”环节,在游戏当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人数比较少,一组人数比较多,然后记录哪一组投的球比较多,投球多的一定是人数多的那一组,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发生质疑,认为人数没有平均分开,觉得游戏的结果不公平,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质疑,在游戏当中引入“数据整理”这一知识的概念,通过这种游戏导入的方式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游戲教学,在课堂的教学当中,恰当的引入游戏进行教学,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成果。比如在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找茬”和“被找茬”的心理,把全班的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组四到五人,让学生从家里面带来像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的物体,让一组同学展示,另一组同学猜图形,并指出图形的形状,然后再派出一个小组来检查对错,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学生认真执行的任务,还能够快速准确的认识这些图形,让学生在生生互动过程中提升其团结协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并收获极大的快乐,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有效发挥。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问题驱动教学

教师的引导对于推动整个教学情节有着重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于注重“教”,而是要注重“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引导,借助于问题驱动教学,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推理、探究这一过程。例如在学习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之后,教师安排这样一个练习题:“用三角板画一个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这时会进行绘画,教师这时候再用疑惑的口气提出问题:“那么面积为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应该如何画呢?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学生这时通常会探究欲望大增,其探究意识和提问意识也会更加强烈,纷纷开始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同学甚至开始讨论起来,课堂氛围进一步活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其主体性得以真正发挥。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发挥学生主体性重要性,及时转变教学手段,借助于情境导入、游戏教学、对话式教学,多元化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赋予学生自主探究的阵地,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极大的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建容.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试题与研究,2020(32):149.

[2]罗惠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155.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