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言变异是语言学中的一种常见概念,指的是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含义,这一现象在生活中颇为常见,也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这一语言变异很容易给相关从业者带来困扰。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对语言变异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结合部分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的例子,提出了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对于语言变异的解读策略。希望本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整体翻译水平。
◆关键词:文学作品;翻译;语言变异
文学语言与语言的其他表达形式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在大多数文学作品中,作者通常会对传统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艺术加工,即有意识地异化,通过这种方式,往往能够传递给读者别样的阅读体验与美学感受。不同时代、不同语言之间的变异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文学翻译领域,译者必须准确识别文学作品中词语变异的实际内涵,并在译文中通过科学策略将原文内容成功复刻,并赋予其相应的美学内涵,使其完成语境之间的诗学连贯。
一、语言变异内涵
语言变异是指文学作品作者由于文体的特殊需要或者是出于其他目的,作者有意完成的偏离常规语言使用方式或内涵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一现象在文学作品中极其普遍,在众多文学作品作者眼中,这是对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作者选择过去曾经被应用过,已经成为定式的语言变异形式。(2)作者超越了所有的语义形式,有意创造出了新的异化形式。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遇到的语言变异方向包括很多种,包括但不限于句法、词汇、方言等,这也是文学作品翻译从业者必须要克服的重要难关。
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与连贯解读
连贯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根据有关专家所下的定义,连贯在文学作品层面被定义为读者可以通过自身的认知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赋予文学作品一定的连贯性。连贯性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于各种语句要素之间,能够通过各种衔接手段呈现在读者眼前。文学本身是众多语言要素的集合体,而连贯是一种贯穿在这些要素之中的、将这些要素相互串联起来的一种网格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呈现一个具备整体意义的语篇。从这一角度讲,一个文学作品的意义来源其实源自于其内部语句之间的关联性与读者认知结构之间的契合程度。因此,在大多数的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都会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的形式对文章结构进行处理,最终达到强化其连贯性的目的[1]。
语言变异在文学作品中是为了满足作者实现作品文学性要求而诞生出来的,从本质而言,与传统语句表现形式有所区别的陌生化语言变异手段就是强化作品文学化程度的最佳手段。然而,在使用语言变异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艺术性包装的同时,其语言表达形式一定会与大多数人的固有认知结构产生冲突,从而影响整个作品的连贯性,其内在联结方式从外显性转化为内隐性,这在我国传统文学作品——诗词中最为常见。因此,语言变异并不只是起到简单的修饰作用,而是真正成为了文学作品美学因素的一份子,具备一定的文学修辞价值。在实践中,作者通常会有意识的通过语域变体、年龄变体等方式对文辞进行修改,最终实现自身文学作品独有的连贯性。
翻译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依据译文阅读者语境要求,对原作品内容进行合理转化的重构活动。从概念角度来讲,翻译活动主要重视的是在译文读者认知范围内将原文学作品进行适当修订与转化。因此,翻译从业者应该在连贯原则的指引下,认真领会文学作品的实际含义,进而再现原文的诗学意图。
三、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对于语言变异的解读
由于语言变异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无法进行全面分析,因此本文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社会语言变体形式进行连贯解读。
根据社会语言學相关研究显示,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实际语言使用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各个阶层、各个社会组织成员、各个年龄段的个体在实际生活中都会有不同的语言使用特点,这也成为了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特点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毛姆的作品Cakes and ale中的一段经典内容为例:
原文::Lord George sayse never knew they was broke, ande makes oute was as surprised as anybody[2].
译文1:乔治勋爵说他一点不知道这对夫妇是穷光蛋,还装着鹅(和)别人一样吃惊。
译文2:乔治老爷竟说他一点不知道那两口子是穷人,还装着和别人一样没想到哩。
本文所引用的原文是佣人玛丽在原文中说的一句话,玛丽的原生家庭贫穷,受教育程度不高,文中的语言表达形式明显突出了这一特点,将语法、单词有意弄错,说话时将“h”音漏掉等。在译文1中,译者处理明显比较生硬,将其中的语言变异部分直接改成中文的谐音字,这种方法并不合理,因为中文中的谐音字并不能够体现出英语语境中谐音的效果,且采用了一些本不应从玛丽口中说出的书面称呼——如“勋爵”。而译文2中的处理就比较科学,将勋爵一词巧妙的转化成了老爷,契合了原文中“lord”一词所隐含的讽刺意味,且在语言变异部分的翻译十分科学,并没有拘泥于其表现形式,而是考虑到了整体语境的含义,采用汉语的方式对这段文字进行了整体重构,能够显著提升读者观赏体验。
四、结论
纵观全文,语言变异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性被众多文学作品作者所青睐,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学作品翻译难度。针对这种情况,相关文学作品译者应该以连贯性为原则,在译文读者的语言环境内对原文进行重构,不应拘泥于其外在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语言变异部分内容与形式完全统一,进而提升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岩. 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探究[J]. 英语广场, 2019(7).
[2]上官雨桐. 分析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J]. 中华传奇, 2019(10):159-160.
作者简介
包斯琴(1979.10-),性别:女,民族:蒙古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学历:本科;现有职称:助理翻译;研究方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