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鹤庆瓦猫工艺研究

2021-08-05 05:27李梦倩陈染霖
大众文艺 2021年13期
关键词:泥料造物工艺

李梦倩 陈染霖 张 景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一、鹤庆瓦猫基本情况概述

笔者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实地考察,对云南瓦猫的历史渊源、分布进行研究,认为云南瓦猫最有可能源自中原:1.中原流传的猫镇鬼邪的功能与瓦猫有相似之处;2.云南民族文化处于汉文化、藏族文化、印度文化、东南亚文化等文化的交汇区域,而汉文化的传播与瓦猫的使用区域相吻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和容性”,这种态度与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美我美,以及人之美”的宽容相似,使其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又传承发展着本民族的文化。因此形成了云南当地特有的屋脊兽瓦猫;3.云南昆明、曲靖、鹤庆等地区瓦猫身上的八卦图和石敢当的牌子均是汉文化的特征,八卦是《周易》中古人对事物的归类,也是驱邪消灾的吉祥之物,是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这个符号出现在瓦猫身上,说明当地经过了与中原文化的交流,瓦猫是各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结果。

云南瓦猫由于不同地区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审美不同,各地瓦猫的形象也呈多样化特征。其中在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理鹤庆瓦猫。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鹤庆瓦猫的形态既没有规范的工艺样式也不是特别注重装饰艺术性和生活写实性,而是构造不协调的比例和夸张到极致的面貌特征,其创作的重点在于形态的抽象美、气势美和寓意美,给人以神秘且有着原始趣味的审美感受,展现出醇厚、粗犷和稚拙的原始生态之美。这种造型的审美标准来源于瓦猫镇宅辟邪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大理白族人的生存意识。在大理白族民间信仰系统中,原始崇拜、图腾崇拜、本主崇拜、佛教密宗、禅宗、道教、儒家思想并存,而瓦猫是当地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的物化。

二、鹤庆瓦猫的材料及工艺

(一)鹤庆瓦猫的材料及工具

从制作材料来看,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民间艺术瓦猫创作与发展成为可能。赵屯村当地田泥资源丰富,在制作过程中有较好的可塑性,同时在烧制后具有较高的硬度,因此是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有时,为提高泥料的强度和韧性,可添加棉毛在田泥中,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小型瓦猫的制作工具,仅需一团泥,一碗水,纯手工捏制。一般瓦猫制作的工具:①雕刻笔:分为木材和钢铁两种材质,两端分别是刀形和尖形,用来刻画整体外形和局部;②空心钢管:空心钢管大小不等,有时也用空心竹管或圆珠笔管代替,主要用于瓦猫纹样细刻;③碗:主要用于盛放清水,在制作过程中调和泥料与后期刷水;④塑料纸:平时包裹住泥料,防止水分蒸发和促进泥料发酵;⑤工作台:分为二种,揉泥使用的工作台和放置瓦猫成品的工作台。

(二)鹤庆瓦猫的工艺流程及体系

在工艺上,与其他民间工艺相比,瓦猫制作相对简单。经过前人的研究和探索,瓦猫制作的主要工艺:取土、浸土、晒泥、揉塑、刷水、阴干、装窑、煅烧。

鹤庆赵屯村瓦猫制作泥料取自当地田泥,手工将瓦猫捏制成型后入窑烧制。主要分为以下步骤:①先将窑泥与少量细黄泥搅和,反复揉搓再把泥放在轮盘上;②将瓦猫的头与四肢身躯做成管状物体;③在泥条上挖出瓦猫口型,然后用泥条把嘴唇、舌头和牙齿都做出来;④把泥挤成眼睛形状,粘在上下眼睑,中间放两个泥球,形成眼睛;⑤把泥捏成耳朵形状,粘耳朵位置;⑥在眼睛之间安装鼻子,瓦猫脑袋就形成了;⑦刻画花纹做细节;⑧烧制,烧制前在阴凉处晾干,直至完全干燥,炉温一般控制在1300左右℃。

项目小组对文献的整理与田野的调研,梳理鹤庆瓦猫传统工艺的全景样例。分别从工艺对象、工艺手段、工艺流程、工艺主体及工艺结果等角度入手,得出其工艺体系仍采用传统泥塑;生产环境也保持原有的简朴性;泥料处理由纯手工改为机械化搅拌;制作工序高度程式化。

三、鹤庆瓦猫的造物特征

(一)因地制宜、因意赋形的造物逻辑

大理鹤庆瓦猫的造物活动遵循着顺应自然规律,就地取材,合理利用材料性能,巧施工艺的原则。而且在创作成型的过程中有着高度程式化的生产过程。作者对瓦猫的代表性产地之一鹤庆县进行了深入调查。首先,从制作材料来看。瓦猫的制作的原材料都取自本地特有的田泥,由于不同地区泥土的颜色、成分不相同,各地瓦猫烧制出的色彩、质地也呈现多样的特征。大理鹤庆瓦猫与当地烧制砖瓦的材料一样,都是本地特有的黄色田泥,不同的是瓦猫所用的泥土更为讲究,材料的优良会直接影响瓦猫最终呈现的效果,需要取5米深以下的田泥并用细网过滤,然后经反复踩踏后用塑料纸包裹静置,这种精泥具有更好地黏性和可塑性,烧制后的硬度较高,并和当地建筑的砖瓦一起同窑烧制,烧制出来的颜色同为青灰色,建筑作为瓦猫的载体,瓦猫作为建筑的装饰,两者互相依存、相得益彰,这种自然不添加任何修饰的色彩具有和谐统一的简朴之美。而在捏塑一些大体型的瓦猫时,因瓦猫面部和身体所占比例较大、体积较重,因此需要在田泥里加入一定比率的棉毛添加物,瓦猫的四肢才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去支撑,体现出了工匠们造物的智慧。

瓦猫的形象以意理舍形,追求情感上的真,往往不注重形象上的真。其依托于砖瓦产业而产生,是当地居民,砖瓦工人利用空闲时间,用烧制砖瓦的泥料捏制而成,并借助烧制砖瓦之便,烧制而出。是创造主体关于“虎”形象的抽象概念以及个人想象力的体现,窑上的师傅几乎都会捏瓦猫,在他们看来,捏制瓦猫不需要多少技术,只是有着捏得像不像的区别。因此,即便在相同地区和民族,不同匠人捏制出来的瓦猫形象也各有特色。瓦猫是工匠的文化观念导向,是制作工匠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民间工匠是当地民间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在制作过程中,必然会有民间的和群体的印记,同时也会融合个人的情感和精神。既有传统的对吉祥美好之向往,也有民间的生活情趣的反映。

(二)物为人用、和谐人际的造物本质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凡是我们用的东西,如果它很好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否则它就同时是恶的又是丑的。”美善等同,因为善的最基本要求是使人生存,能更好地生活,因此它必然是功能性的、实用的。瓦猫除了是民间文化的载体,本质上也具有实用性。作为建筑结构中使用的构件,首先它符合古代建筑设计原理,从前的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大多是在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的,将瓦猫放置于屋脊上,具有加固屋脊,防止瓦片被风吹落、防止屋脊漏雨的功能。可以说瓦猫在建筑中就是动物形象化了的“瓦钉”,保护屋脊,遮风挡雨,实用是其本源。

其次,起初对于当地的工匠而言,瓦猫并不是所有人需要时,都为其捏制,还要看人际关系的亲疏,关系不好,就不为其捏制。因此,瓦猫也是匠人与受赠者之间关系友好的象征。发转至今,出现了专本的瓦猫制作者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并以实用品、装饰品和工艺品的形式来出售。同时,瓦猫也代表了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赋予瓦猫招财纳福、镇宅辟邪、求吉除秽等等的美好寓意,使瓦猫带有鲜明的积极性,被赋予吉祥寓意的瓦猫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人们在互相往来的过程中会互相赠送具有祝福寓意的物件,可以调节人际关系。促进情感交流。

(三)朴素质真、天人合一的造物智慧

瓦猫体现出了祖先的生态观点,先民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认为“万物有灵”,四季周而复始具有规律,人们在造物活动中要遵循自然,从自然中选取材料,充分利用当地物产的同时即节约了运输的成本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在自然材料特性的前提下,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地域环境和文化传统,对材料进行巧妙的加工,将瓦猫因地制宜放到使用环境中去设计创造,以达到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状态,器物的修饰、雕琢较为简单,始终遵循着绿色生态的设计思想。强调使用天然材料,并根据材料自身的特性进行创作,讲究材料因材施艺,注重保留材质的自然美感,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施以相应的工艺,这样的设计让瓦猫拥有生动自然、素净质朴的美感。同时体现了人、自然、器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与自然相亲的自然观告诉我们要尊敬自然,世界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可以合理利用的。

四、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南人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审美方式、建筑形式也产生了变化,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传统文化与造物思想面临的传承问题。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及造物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现代设计对传统造物文化的漠视,寻找造物思想和传统文化新的依存载体和转化路径,才是对传统良好的传承方式。综上所述,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传统民间造物以实现材料与功能、造型、结构、色泽、质感、装饰的统一为创作路线。掌握材料的特性,因材施艺的巧妙思维,赋巧于拙的韵味,简朴中庸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在不断创新的中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泥料造物工艺
针刺无骨花灯的造物艺术与传承发展研究
LNG加气站工艺危害分析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物物与共,美美与共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以木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