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编辑核心能力的四个维度

2021-08-04 10:48李龙传
出版广角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书稿丛书策划

【关  键  词】医学编辑;核心能力;“一带一路”;医学丛书

【作者单位】李龙传,郑州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2.018

2020年,郑州大学出版社围绕“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策划出版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临床医学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丛书由国内160多家著名医学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和临床医院600多位医学专家和临床医学科研工作者用英文撰写,内容包括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涉及医学基础学科、临床各专科和人文社会医学,反映了中国临床医学各科的诊断与治疗思路、临床技术、用药经验,以及临床医学各学科最新理论成果和技术进展、国际医学前沿学术成果等,读者对象定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临床医学工作者、医学研究者、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等。丛书2018年7月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其第一辑的《系统解剖学 Systemic Anatomy》《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等17种图书入选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医学工具书,对传播当代中国医药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丛书自选题策划到出版发行,历时四年多,体现了医学出版人的使命担当、职业追求、专业功底等,极大地提升了医学编辑的政治把握能力、策划创新能力、医学编辑能力、学术服务能力等核心能力。

一、政治把握能力

第一,政治判断力。从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策划编辑走访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20余所高校及多家医院,召开座谈会,收集信息,广泛调研,深入分析,进而判断,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家需要一套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的临床医学工具书。开展临床医学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具惠民性和公益性的项目之一,能够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同度;临床医学服务容易跨越民族障碍、超越文化差异,进而让双方开展合作并取得较好的成效。整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华人华侨众多,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与我国地缘接近、人文互通、疾病谱和医药习惯相似,临床医学合作交流有广阔发展空间。

第二,政治领悟力。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交流蓬勃开展”。“一带一路”既是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互惠之路,也是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合作交流的友谊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既是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和健康共同体。编辑策划选题时,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主动作为,从提出选题到选题调研、落实选题,全程体现了策划编辑的政治自觉性和政治领悟力。

第三,政治执行力。在丛书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等环节,策划编辑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和政治責任。策划编辑选作者、审大纲、看样章,召开编写会议、通稿定稿会议等,既是对书稿内容的初步研判,也是对书稿政治性差错的排除。在甄选责编、作者的过程中,郑州大学出版社的策划编辑主要考虑其责任心、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凡是有问题的作者一律不用;在书稿编辑过程中,凡是涉及意识形态、民族、宗教、军事、历史疆域、法律等内容,一律请权威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把关。整体来看,在丛书策划和出版过程中,郑州大学出版社的策划编辑从选人、用人到过程管理,将政治执行力贯穿始终,坚持四年,终出精品。

二、策划创新能力

策划过程亦是创新的过程,读者的需要就是策划编辑的追求,读者在哪里,选题的根就扎到哪里。丛书读者定位准确,目的是解决读者的阅读障碍,提高读者的医学理论水平和医学技术实践能力。市场上有同类书,但不全面、不系统,知识陈旧,影印版居多,无法体现中国近年来的医学发展水平,而中国人用英语撰写的医学图书很少,特别是临床医学图书几乎没有。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需要策划编辑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策划编辑在策划阶段,就要考虑丛书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作者、读者等方面的创新和特色问题。

第一,丛书临床医学知识丰富,充分体现了内容的创新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科技不断推陈出新,理论和实践、手术方式的改造升级、新药物的应用、新材料的使用、名词术语的应用变化、介入医学和核医学的发展应用等,都是丛书要体现的前沿科技成果。

第二,丛书结构体系完备,充分体现了医学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丛书内容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实验技能、医学人文等,体系完整,与过去类似的图书相比,更加重视医学人文社科知识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应用,引用的参考文献也是近五年之内的文献,因而更全面、更成体系、更加实用。

第三,丛书作者队伍权威,充分体现了学术的严肃性。丛书的作者都来自临床医疗、科研院所一线,多数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三甲医院学科的带头人和权威学者,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这些作者在专业领域很活跃,经常作为学术报告的主讲人或主持嘉宾出现,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常常被学术期刊引用。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临床医学丛书”项目,郑州大学出版社还成立了丛书专家指导委员会和编审委员会,每本书都采取主编负责制,另请该学科著名专家作为名誉主编或主审,从多角度对丛书进行把关。

第四,丛书装帧设计完美,充分体现了形式上的审美性。丛书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创新,丛书的多种图书全部用英文表达,采用国际16开本,内文用80g双胶书写环保纸,双色或彩色排版印制,插图、表格用色系区分,标题层次以字体字号和色彩搭配多角度复合呈现。每一本书都让人觉得厚重大方、色彩出众,俨然是精美的艺术品。

三、医学编辑能力

严密的科学性、高度的专业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是医学图书的灵魂。医学编辑必须具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储备量,以及较强的医学书稿处理能力、医学英语应用能力和学术著作营销能力。

第一,医学书稿处理能力。医学编辑要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对书稿内容进行准确的鉴别和筛选,全面研判书稿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要明确答复作者是退稿、退修还是录用。对于退修的书稿,要告诉作者如何修改,以使修改后的书稿符合出版要求。对于拟采用的书稿,要做到改必有据、规范统一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编辑过程中,新编辑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稿件,或者处理不当,或者忽视作者意见;所掌握的知识不能转化为职业能力;审稿抓不住要点,在细节上耽误时间,在可改可不改的地方纠结等。对于这些情况,出版社要通过各种学习培训以及编辑部内部的“传帮带”,提高新编辑的书稿处理能力。总的来说,通过编辑的处理,可以使稿件格式合适、逻辑性强、术语规范,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提升作品的学术价值,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和交流。

第二,医学英语应用能力。医学英语编辑本身就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复合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编辑出版专业知识、良好的英文水平和写作能力,又要掌握一定的醫学专业知识、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应用技术等[1]。对于医学编辑来说,目前较为前沿的医学信息往往是在国际期刊上用英文发表的,因而查阅文献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同时,医学分支学科众多,涉及领域广且发展迅速,英语语法、结构、用词等存在差异,因而医学编辑英语编校能力也是其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丛书初稿的英文表达存在医学名词术语不规范、词汇不恰当、语法杂糅、语病零散等诸多问题,经过一年多的修改,达到万分之一以内的差错率实属不易。总体来看,医学英语编辑工作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复杂工作,对于大多数母语非英语的编辑而言绝非易事,医学编辑只有端正态度,不断学习、反复实践、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高医学英语应用能力。

第三,学术著作营销能力。医学编辑熟悉市场和渠道,而学术作者长于作品内容和学术思想;编辑往往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学术作者以作品的完美呈现为目的,编辑和学术作者都希望在更广范围内更好地传播优秀作品。对于确定的作者和某些具体的学术著作,医学编辑往往根据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职业范围、学术层次、行动轨迹等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活动,如学术期刊宣传、学术会议、专家讲座、自媒体平台、微博微信、学术书评等[2]。学术著作发行量能达到多少,受众有多少,有多大的影响力等,与医学编辑的营销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仅依靠传统的新华书店发行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医学图书营销扎根于具体的学术实践活动,丛书自选题策划开始,经常利用各种专业学术活动为丛书的出版夯实基础,如在学术会议上组织与会人员讨论、沟通、交流,这既是组稿,也是宣传营销。

四、学术服务能力

出版业是内容服务产业,知识内容是出版业的核心,做好服务是出版社编辑的本职工作。学术服务就是知识服务,是为作者和读者服务,而图书编辑是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出版融合发展的程度取决于新技术应用程度,终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多层次、多介质、立体化、全方位的知识服务。一方面,医学编辑助力医学知识资源的生产与供给,为作者服务;另一方面,医学编辑选择恰当的途径传播医学科技知识,为读者服务。总的来说,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是医学编辑永恒的追求[3]。

第一,学术编辑的赋值能力。医学编辑在审稿和编辑加工过程中,要以严格的学术品质和内容标准处理书稿,要成为书稿学术价值的发现者和推广者。医学编辑需具备过硬的本领,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原创性、前沿性、科学性,通过恰当的版式设计、装帧设计、标题设计,迎合读者的审美需求,进而激起读者的探索欲望,引发读者和作者的共鸣,推动学术思想的传播与交流。丛书的编辑过程也是学术编辑智力投入与赋值的过程,如医学编辑从最新文献资料中筛选了一些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标准等供作者参考,这就是一个赋值过程。

第二,科技知识的传承能力。随着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以及数字出版的发展和媒介的变革,医学科技知识的传承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4]。丛书着眼于公益,注重交流和展示,凸显社会效益,借助各种发行渠道和新技术手段,发行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受众覆盖面广。此外,医学编辑通过每本书的作者团队,尤其是主编、副主编,将图书内容以同心圆似的方式向外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三,学术成果的转化能力。医学专著承载的研究成果与学术思想,对医学研究、医学事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版专著是推广新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知识服务、知识收费的便捷手段。医学专著具有内容“专、精、深”、知识资源成体系、读者定位明确、品牌认可度高等特点;医学编辑通过医学专著的发行,扩大了学术影响力,促使学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郑州大学出版社在丛书的出版发行过程中,以年轻学者或临床医生为受众群体,经常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专家论坛、三甲医院学术论坛、学术演讲等,创建外文临床医学知识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郑州大学出版社利用智能信息技术,如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平台构建技术等,多手段、全方位促进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医学科技知识的普及[5],也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五、结语

图书编辑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其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时代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政治把握能力是党管出版、党领导出版的政治保障,为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编辑的策划创新能力对作者创作作品具有指导性和决定性作用,是整个编辑过程的先导、核心和灵魂;编辑能力是编辑专业出版的基本技能;学术服务是出版社服务社会的价值体现,学术服务能力既是编辑的“软实力”,也是出版社服务社会的“硬功夫”。

|参考文献|

[1]金蕾. 医学类译著中的现状及编辑加工技巧的探讨[J]. 传媒论坛,2019(2):145-147.

[2]俞道凯. 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的营销之道[J]. 新媒体研究,2019(5):62-63.

[3]魏国强,陈莹,吕鹏启. 教育出版的知识服务功能转型研究[J]. 出版广角,2018(23):44-46.

[4]王大可,李本乾. 数字时代救灾应急出版的传承与新变[J]. 中国编辑,2020(7):58-61.

[5]刘春艳,廉强. 我国出版智库知识服务创新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20(12):122-127.

猜你喜欢
书稿丛书策划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本期策划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