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图书编辑;图书设计;主体作用
【作者单位】吴键,海南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2.017
图书整体设计是有意图、有组织、有顺序地设计和编排书稿的文字、图像、表格、公式等要素,清晰、生动,富有层次感、节奏感地把书稿的图文信息恰当地表达出来;选择合适的纸张和各种装帧材料,将文稿大量地印制并装订成册,使其载录得体、翻阅方便,利于传播、易于收藏。编辑是图书出版过程中重要的组织者、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编辑的格局、水准、能力、态度决定了一部书稿的命运。编辑只有在掌握正文和辅文的“出镜”顺序,了解图书版式设计相关知识,统筹呼应信息间的匹配性,合理地使用纸张和运用色彩等方面发挥主体性作用,才能打造出一部优质的作品。
一、编辑必须掌握正文和辅文的“出镜”顺序
不同类型的书稿内容篇幅大小不同,结构各异,但正文和辅文是一部书稿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编辑要明确正文和各类辅文的“出镜”顺序。
1.辅文的三种类型
辅文分为正文前辅文、正文中辅文和正文后辅文。正文前辅文包括附书名页、主书名页[由扉页(书名页)和版本记录页(版权页)组成]、作者名单或编委会名单、出版前言(出版单位的说明)、序(又称叙,一般是他人作序)、前言(也称引言、前记)、自序、目录、凡例。需要注意的是,如有代序不应再有他序和自序;译序在原序之前,新序在旧序之前。正文中辅文包括书眉、页码、按语,作者注、他人注(按照加注者分类),出处注、内容注(按照注释的功能分类),图注和表注、夹注、边(旁)注、脚(页末)注、尾(文后)注。正文后辅文包括参考文献、附录、索引、跋(相对于序言)、后记和附记[相对于前言(引言、前记)、绪言]、编后记(出版后记)。
2.辅文是否必备项
一般图书必须含有正文和辅文中的主书名页、前言、目录等必备项,可根据书稿类型从其余可选项中筛选需要部件。在一些书稿中,我们不时见到将他序放在自序后、把附录置于参考文献前等差错,由此可见各类辅文的“出镜”顺序有误之一斑。因此,编辑在学习图书整体设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采用任务清单式的管理方法,直观、感性地强化自身对各类辅文“出镜”顺序的认识,承担起在书稿出版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二、编辑必须了解图书版式设计的相关知识
图书版式设计是书稿内容的延续和深入,是对书稿内容的再创造。图书版式设计涉及体例,标题字体和字号,标题占行、转行和位置,出血和二维码,书眉和页码等方面的知识。
1.图书体例
书稿结构层次编排顺序应做到全文统一,层次分明,按“编、章、节”标示。序码可以越级使用,但不能颠倒,更不能出现序号重叠或跳跃等差错。当文稿层级过多时,可以借鉴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将编或篇设计成辑封或篇章页,占单页,并采用彩印。
2.标题字体和字号
字体的优美会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常用的标题字体分为基本字体[包含宋体(直粗横细)、黑体(横竖粗细一致)、楷体(圆润活泼,接近书法特点)、仿宋体(笔画较细)等]、基本字体的变体(包含宋三体、秀丽体、报宋体、等线体、圆头体等) 、艺术体(包含隶书体、魏碑体、方正舒体、行楷体、彩云体、幼圆体等)。常用的标题字体按照标题类型排序为黑体、黑变、长黑、扁黑、姚体、大标宋、小标宋、报宋、书宋、中等线、仿宋体。标题用字的选择原则是为变化求生动,以和谐出美感,等级相对较多的标题应遵循字级大小有序的规则,最小的标题字体必须异于正文字体。字号大小不同,在版面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字号大,在视觉上会形成强烈的冲击感;字号小,在视觉上会产生连续阅读的吸引感,构成的版面整体性强。等级相对较多的标题应遵循字号轻重相间的规则,各级标题的字号不可以重复出现,且字号要由大到小,不可逆行。此外,最小的标题字号必须大于正文字号,注释、图题、表题的字号应该小于正文字号。
3.标题占行、转行和位置
标题转行有转行顶格、转行齐肩和转行居中三种形式。标题占行一经设定,全书必须一致。只有在两级标题连续排列的情况下才可以省减一行,以免造成两级标题之间的距离过宽。在标题文字的行长超过正文行长3/4的情况下,应做转行处理,标题转行的根本原则是不能割裂复音词,在满足该条件的前提下,还应考虑助词(如“的”“所”“者”)、叹词(如“啊”“哟”“嗯”)要留在上行的末尾,以及介词(如“以”“为”“于”)、连词(如“而”“则”“与”)要转为下一行的第一个字。标题位置有居左、居右、居中、居上、居下等几种,标题位置的设计必须依据图书开本大小、标题文字多少、版面整体布局等实际状况而定。
4.出血和二维码
出血的图像要留有3 mm 被裁剪的余地,如果有跨页图就必须要预留出位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诸多书稿中都在适当位置嵌入了链接相关内容的二维码,这样既可以节省版面,又有益于读者了解补充内容,但编辑一定要拿捏好二维码插入的数量和位置,既不可让二维码“喧宾夺主”,也不能让版面凌乱不堪。
5.书眉和页码
书眉本无所谓有无,因此不能为了放置书眉而生搬硬套。书眉既要美观、简洁,又要实用、清晰,达到与正文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的效果。书眉一般由粗线条的图案和文字组成,纵横皆可。由于书眉的用途是检索篇章,因此正文前辅文建议不放置书眉。有些书稿中由于存在較多图像、表格、公式等,版面丰富,因此也不宜设置书眉。一般双码面上的书眉放书名,单码面上的书眉放编名或章名。页码置于天头或地脚、居中或靠翻口均可。页码分成明码、暗码、空码,页码要便于在目录中标注,页码占几位在目录中就出现几位,暗码不能在目录中出现页码序号。正文前辅文单独编排页码,正文后辅文一般延续正文页码。
三、编辑必须统筹把握信息之间的匹配性
编辑必须确保辅文内容信息匹配、排列顺序一致、落款时间合理,协调统一相关标准和规范,不能出现纰漏,否则将严重影响书稿的编校质量。
1.信息匹配
封面上信息(书名、著作责任者、著作方式、出版者、出版地)与扉页、版权页、书脊、封底上的对应信息必须契合,否则在不定期的图书质量抽查工作和各级组织开展的评奖活动中,该错误类型将归为封扉不一致,将被 一票否决。另外,《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3259—92)中规定:“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应依照本标准的规定,在封面,或扉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图书中的图像、表格、公式等要按照相关规范,正文中应首先提及图像、表格、公式等,再以合适的大小,选择恰当位置予以呈现,正文中陈述的内容必须与图像、表格、公式中的信息吻合,不得张冠李戴。
2.排列顺序一致
封面上著作责任者和著作方式排列顺序必须与扉页、版权页、书脊、封底上的相应内容一致,这一点编辑常常会疏忽。
3.落款时间合理
编辑还需要注意,版权页上CIP中心批准书号时间、出版时间、印刷时间与前言中落款时间、后记中落款时间,必须在合乎逻辑关系的前提下环环相扣[1]。
4.协调统一相关标准与规范
《学术出版规范-注释》(CY/T 121—2015 )中规定:“同一出版物应采用一种出处注格式。”笔者在日常审读书稿时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同一出版物虽然脚注中出处注的内容和参考文献中出处注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编辑分别采用了注释—编号制和顺序编码制的方式呈现。造成上述差错的原因多为编辑未理解并协调统一相关标准和规范。
四、编辑必须合理地使用纸张和运用色彩
虽然文字编辑无须亲自设计图书封面和版式,但也应在此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图书封面设计和版式设计大有学问,文字编辑要与美术编辑以及作者多沟通多交流,提炼书稿的主题思想,把握图书设计的风格定位。
1.开本
通常来说,较厚的图书及发行量较大的图书一般采用常规开本;画册、图集等多采用大型开本或特殊开本;经典著作或学术著作及大型工具书、高等教育教材、期刊等多采用较大的中型开本;中小学教材采用较小的中型开本;小型工具书等便携类图书多采用小型开本;诗集、谜语集、名言集等可采用竖开本;儿童读物可采用特殊开本或横开本。
2.版心
版心是印版或印刷成品幅面中规定印刷面积。版心是版面上容纳文字、图像、表格(一般不包括书眉、中缝、页码)的部位。其面积大小和在版面上的位置对于版式的美观、读者的阅读、纸张的合理利用皆有影响,要根据图书的性质、种类和既定开本来确定。如实用型、通俗型图书和经济型小开本图书的版心不宜过小,以便容纳更多的图文内容。
3.周空
周空和版心尺寸互相制约,即“白与黑”的比例掌控。周空较大的设计版面疏朗、爽目;周空较小的设计版面饱满、醒目。如休闲类、美术类、随笔类、诗歌类等中型开本图书的周空设计较大。
4.用纸
发行量较大的图书内文一般不采用特型纸印刷,为更好地控制经济成本,多使用正度纸印刷。另外,封面用纸要兼顾色彩与内文的呼应关系。
5.色彩
编辑应把握能用灰度深浅变化就不采用双色,能用双色就不采用四色,双色或四色能集中印刷就不分散印刷等节约书稿印刷成本的原则。
五、编辑应充分参与书稿的出版过程并发挥主体性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编辑正走在更专业化的道路上,成为介于作者和读者之间不可或缺的功能性存在[2]。编辑若想充分参与书稿出版过程并发挥主体性作用,就应该在工作中养成事在心上、心在事上的良好习惯。
1.广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编辑要尽可能多地参加图书博览会、图书订货会等,只有广泛吸收国内外图书整体设计的流行趋势,集成各家优势,融入自家特色,才有可能使亲手打造的图书跟上、超越乃至引领图书设计的潮流。
2.勤记
编辑应加强艺术方面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熏陶,如在翻阅著作的过程中感受并记录腰封、护封(包封)、书函(四合套、六合套)、书套(五面体)、环衬(蝴蝶页)、衬页的使用环境,以便适时应用;又如在欣赏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蒙娜丽莎》之余,揣摩黄金分割这一被公认的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1:1.618的妙用,应用于图书封面和扉页上书名的位置布局。
3.多思
从作者将书稿交给出版社编辑到图书面世,编辑可给作者提供可行的修改建议,作者也会同时对一些文本上的不完善之处进行处理,由此可能会牵涉书名、著作责任者或编委会名单、章名等发生变化。如笔者在工作中就曾发现过由于某种原因,书名或章名有所变动但是未修改书眉文字的编校差错。编辑作为图书设计的主体,在书稿付印前,即使时间再紧迫也必须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梳理一遍书稿出版的所有环节,确认毫无疏漏之后才可以签字印刷。
4.善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编辑必须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在领悟图书的艺术性与工艺性的前提下,充分地发挥主体性作用[3],切实把社会效益置于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
总之,图书编辑工作中要思路清晰、认真细致,在学懂相關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在工作实践中做到融会贯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为出版事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 石玉玲,刘莹. 书稿编审中的时效性研究[J]. 采写编,2020(3):127-128.
[2] 刘庆昌. 论编辑的文化素养[J]. 编辑之友, 2017(1):80-86.
[3] 沈卫娟. 编辑在图书装帧设计中的主体性作用新探[J]. 科技与出版,2020(9):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