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军路 李金佩 张竹青
摘 要:针对高校工科类教学中知识老化速度加快、学校设备更新速度慢、理论与生产实际脱节这一普遍性问题,分析原因,探索新方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以焊接技术课程为例探讨焊接现场技术和焊接课程教学的融合,总结技术经验和教学经验,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教学。其经验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改革,同时也为培养从高校学习到行业生产无缝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积累可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产教融合 焊接 生产实际 教学改革
On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in welding technology course
Xing Junlu Li Jinpei Zhang Zhuqing
Abstract: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ing at the common problems of knowledge aging, equipment updating and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explores new metho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welding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integration of welding field technology and welding course teaching, summarizes the technical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guides the practice with theory, and promotes the teaching with practice. This experience is beneficial to th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future, and can also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y skilled talents who can seamlessly transition from college study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Welding;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面对信息革命时代的知识急剧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知识与实践脱节问题在社会以及高校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1],产教融合的大背景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变得尤为重要[2]。焊接作为现代材料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连接工艺及技术,在现代金属工业制造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3]。目前焊接专业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面对人才缺口,高校有使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技能焊接人才[4]。焊接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主要专业课,学生掌握焊接技术对机械行业有极大的支持作用。
1 主要问题
首先,在焊接技术教学中,实验项目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能得到有效训练。受学生人数多和和焊接工位少等问题影响,学生焊接操作实践的时间较少,教学效果不佳,导致学生通过理论、实验、实训环节的锻炼后依然不能在生产岗位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焊接操作问题。
其次,由于知识老化速度加快,教师依然在用自己多年前掌握的技能和未更新的理论知识教授学生,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时的生产实际技能脱节,学生无法融合理论和技能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5]。理论教师不擅长焊接操作,实训老师理论知识水平有限,教师难以充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相对复杂的实践环节,同样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最后,焊接技术迅速发展,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行业对焊接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但学校受资金等因素影響,焊接教学设备更新速度极慢,很多学校还在用多年前的焊接设备进行实践环节训练,导致学生到工作岗位有极大的不适应。
2 应对措施
2.1 产教融合
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师资,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和大工匠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开发适用的教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建立人才、技术、设备资源的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开展各项教学活动,通过认知、跟岗、毕业实习,全方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地方产业发展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焊接技术人才。
2.1.1 人才培养
按照“产教融合、引领产业、专业对接、课程衔接”的思路,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培养制度[6];依据产业最新发展需求,共同打造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特色化模块课程体系;创新项目化教学内容,把企业技术及服务的领先优势与高校学科知识教学优势相结合;推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形成校企协同、工学结合、产学研融合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机制。
推进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改革,鼓励教师进行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企业实操教学等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
围绕地方制造产业发展对焊接人才的需求,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成果持续改进机制。校企开放合作,整合校企创新要素和资源,凝练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1.2 校企合作
立足实际,以企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据教学需要,由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并实施专业学生实习方案,并对参与实习学生做出客观、公正考核评价。双方共同协商,以定期或不定期形式安排一定数量人员到对方进行挂职锻炼。依托企业先进技术资源和学校优质师资力量,在专业实训、课程教材和课程等方面进行联合开发。通过以上方式,积极探索并有力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2.1.3 保障体系
在学院建设上给予充足的教学设备支持,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购置实习实训设备。改革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上给予更大的自由度。
优化资源筹集与配置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设置专项经费,鼓励企业多种方式参与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产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优先支持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践创新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并给予建设经费保障。
根据学院发展战略及重点方向,布局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整体规划,在人才引进上给予政策支持,支持教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设置企业教师岗位,鼓励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担任课程教学。建立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培育机制,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提供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整合优势资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团队和管理团队。
3 教学环节具体做法
3.1 知识记忆能力锻炼
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结合生产实际中焊接工艺工程师的操作经验,以机械采油井用到的抽油机驴头为例,教师首先讲解手工电弧焊的原理、特点、操作要领,紧接着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驴头的结构特点和焊机部位,教师结合工程现场操作经验总结驴头焊缝主要是内部的焊接和一些短缝焊接,应采用手工电弧焊,在焊接时要重点避免焊接引起的集中引力,以免因盈利集中问题造成部件破坏[7];然后让学生思考要保证驴头的焊接质量,应该如何安排驴头的焊接顺序比较合理,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焊接工艺分析,最后教师用思维导图把手工电弧焊的核心知识点再次强调记忆。知识转换成场景后更有利于学生长久记忆知识点,以便为以后解决其它焊接问题提供知识积累。
3.2 学习思维能力锻炼
教师在实验课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石油装备行业的焊接工艺师提供的现场案例作为一个知识的场景应用,根据现场要求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焊接问题,进一步反思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是如何衔接的。比如游梁式抽油机的游梁的顶板、侧板、底板等零件特点是结构尺寸偏细长,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容易引起变形,从而影响整个游梁结构的刚度和强度[8]。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控制焊接引起的扭曲变形?”“如何控制变形在公差范围内?”“针对游梁的结构特点应采用什么焊接方法?”“如何安排焊接顺序?”。让学生根据问题思考解决办法,紧接着放映视频或者现场演示实际生产中焊接工程师是焊接游梁的全过程。
学生根据理论和实践学习进行焊接操作,操作结束后对比学生焊接和焊接工艺师的焊接结果,揭晓焊接工艺师在游梁焊接过程中考虑到的夹具装配法、焊接方法和焊接顺序的确定、焊接电流的控制等解决的具体问题。学生可以在操作中会有获得感,会认为学习的知识是可以指导实践的、是可以解决生产问题的。“认知-模仿-重复-灵活运用”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锻炼的学习思维能力,为以后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铺垫。
3.3 批判与质疑能力锻炼
课堂上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有能力、有勇气对问题提出质疑。比如针对抽油机连杆其结构单薄、工作过程中受交变载荷、尺寸长等特点[9],焊接工艺师采用先机加工再焊接的方式、采用定位装配法、采用直流焊机焊接、焊接后加热或保温、采用振动仪消除残余应力等焊接工艺进行连杆焊接。向学生播放现场焊接视频,同时教师提出疑问“先机加工再焊接会使焊接结果有什么不同?”“焊接后如果不加热不保温可以吗?为什么?”“如果不用振动仪等方式消除残余应力会造成什么结果?”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逐渐提高了批判问题质疑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焊接技能。
4 结语
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企业的现场经验拓展了理论知识的应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指导焊接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理论和焊接工艺师的技能相互融合,打通了理论和实践,同时理论水平较高的同学或教师可以从实践中提炼理论模型,从而解决更多的生产问题。学校依托企业办学,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结合,知识老化、设备不新、与实践脱节等在目前的焊接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民办高校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SJGLX512);
参考文献:
[1]董得明.简述我校焊接专业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网友世界,2013(Z4):118+120.
[2]裴孝清.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3):67.
[3]洪敏,刘兆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焊接专业建设的思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0(04):43-45.
[4]吴明清,王真.我国焊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现状与人才培养对策分析[J].现代焊接,2008(12):11-13.
[5]陈琪昊,周方明,陈书锦,黎文航.基于OBE理念的焊接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究[J].科技视界,2020(32):41-45.
[6]陈星.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7.
[7]张万江,于胜存,陈国党.游梁平衡式抽油机结构件特点及焊接工艺[J].石油礦场机械,2010,39(06):82-84.
[8]孟晓磊,王鑫,徐洪兵.游梁式抽油机游梁焊接的变形控制技术[J].中国设备工程,2020(18):176-177.
[9]范晓龙.游梁式抽油机焊接过程中的问题与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8(24):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