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学》的转型实践研究

2021-08-04 10:48王琰
出版广角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办刊期刊转型

【关  键  词】《北京文学》;数字转型;最美期刊;品质优势

【作者单位】王琰,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2.013

《北京文學》是北京文联主办的综合性文学刊物,主要刊登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散文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1961年《北京文艺》发表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引发社会关注。1980年10月,《北京文艺》正式更名为《北京文学》。新时代,《北京文学》秉承“为读者办刊,为读者着想,为读者服务”的办刊理念,严格把控内容品质,推出新颖别致的杂志版式,为读者提供新潮、好看的作品,使该刊成为文学界有较大影响力的杂志。

一、《北京文学》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北京文学》坚持数字化办刊理念,面向时代、面向大众不断创新,凸显大众性与可读性,彰显现实感与时代感,备受读者欢迎,取得了较好的转型效果。

1.把握媒体融合本质,打造期刊传播的融媒体矩阵

在数字化转型中,《北京文学》精准把握媒体融合本质,及时转变发展思维,构建了全新发展模式。2001年,《北京文学》与新浪读书联合推出电子版杂志,开创我国文学类杂志的互联网传播先河。2004年,《北京文学》与龙源国际期刊网合作,推出面向国内外的电子版杂志,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优势,有效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此外,《北京文学》还开通博客、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构建包含内容展示、期刊推介等融媒体传播体系,成功实现转型。

2.把握内容优势,为期刊数字化转型提供动力

新媒体时代,期刊品质已成为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北京文学》结合新媒体特征,坚守内容优势,适应时代环境。在内容筛选上,《北京文学》立足精品筛选标准,保证文学品质与影响力。在栏目设置上,《北京文学》结合大众阅读需要,推出“网络奇文”“新人自荐”等栏目,实现栏目设置与时代需要的完美融合。在引领创新上,《北京文学》把握时代脉搏,了解读者兴趣,研判行业趋势,形成了一系列有深度、有思考的作品。如《北京文学》2019年第3期“文化观察”板块选登了“新媒体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活动的部分征文,如周其伦创作的《阅读是追求内心安宁的一种姿态》等,契合了当下书籍报刊 “阅读质感”的话题。

3.借力新媒体服务优势,探寻全新营销与推广模式

期刊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微信、微博和网页优势,创新内容展示形式,已成必然趋势。《北京文学》关注时代形势,构建“两微一端”服务平台,提升了杂志的市场关注度与社会影响力。首先,开通官方网站。在官方网站中,读者可以了解《北京文学》的最新信息动态,也能够对最新刊物、往期刊物进行数字化阅读。《北京文学》的官方网站还链接了部分知名作家的博客、微博,为读者与作者互动交流搭建了数字化平台。其次,开通新浪微博、微信公众服务号。新浪微博不仅是优秀文章的推广平台,还是读者与杂志社有效互动的平台。《北京文学》与《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均开通了新浪微博。从具体数据上看,截至2021年6月,《北京文学》共有粉丝51383人,发布微博10628条;《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共有粉丝8811人,发布微博2278条。最后,在杂志营销中,除了传统购买渠道,读者还可以在龙源期刊网购买《北京文学》电子版,在微店、当当等电商平台购买纸质版。

二、《北京文学》的装帧设计实践

在办刊过程中,《北京文学》在主抓内容质量的同时,始终强调杂志的艺术设计美,优化展示形式,坚持改版创新。

1.立足形式新颖,打造格调高雅、真实清新的期刊

《北京文学》从包容性与开放性出发,高度重视刊物的形式与格调。从封面上看,每期杂志刊登当期一位作家的漫画肖像,增强刊物的趣味性。在文字方面,刊名“北京文学”四个字铿锵有力,笔格遒劲,并以红色为底,白色为字,虚实结合,极其醒目。期刊边栏部分还使用了幽默形象的“漫画”,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除了形式新颖,《北京文学》还注重格调高雅。2017年,《北京文学》按照毛笔、硬笔书法门类,向全社会征集标题书法作品,进一步提升期刊的文化内涵,彰显了高雅格调。在插图应用上,“现实中国”栏目使用高清图片,通过展现真实的拍摄资料为读者提供阅读辅助。如2019年第1期《北京文学》刊登了由陈启文创作的生态报告文学《穿越共和盆地》,作者深入我国西部高原的共和盆地,讲述牧民退牧还草、在荒漠育苗等新的生态故事。除了写实文字,作者还使用五幅图片佐证,包括“黄河流过共和盆地”“藏原羚”“牧民退牧还草”等题材。作者用真实的图片,使读者对共和盆地的生态状况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发挥了图片的阅读辅助效果。

2.坚持改版创新,打造设计时尚与办刊美学相融合的期刊

《北京文学》注重期刊设计艺术效果与制作工艺、技术的融合统一,在坚持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改版,为读者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改版后,《北京文学》的版面更改为全彩风格,取得了图文并茂的良好效果。在具体的页面布局上,《北京文学》的文字内容与边框使用对立填充的方式,即文字内容部分与边框部分不同,除了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还展示了文学的虚实结合特点。《北京文学》通过协调发挥文字形式、图片与印刷技术,实现了期刊内容与装帧设计的美学融合,进行了最美展示。

三、《北京文学》对其他文学期刊的启示

在数字化阅读浪潮下,《北京文学》在追求艺术设计美的同时,融入大众新的阅读习惯,提炼杂志内容,优化展示方式,为大众提供数字化阅读、便捷购买等多种功能,成功构建了“两微一端”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化成功转型。从2003年开始,由北京文学月刊社承办的“《北京文学》奖”暨“《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已经发展成为文学界的重磅奖项,获奖的作家、文学作品类型多样,体现了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同心的良好传统。《北京文学》刊登的许多作品分别获得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文学奖项。《北京文学》的转型实践为其他期刊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1.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搭建融媒体传播矩阵

新媒体时代,期刊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服务功能,融入服务理念,搭建融媒体传播矩阵,实施智慧化、数字化办刊。期刊可立足大众新的阅读习惯,对纸质内容进行改造、升级,发挥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的传播优势,深化纸网互动,使传统纸质期刊升级为全方位展示、立体化传播的全新形态。同时,期刊要充分利用数字化阅读平台和电商销售平台,延伸期刊的价值链条,提升期刊影响力。

2.充分把握美学内涵,重视装帧设计

在严格把控期刊内容品质,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期刊要坚持创新,重视装帧设计。封面设计要依据内容,合理选择图片、設置文字与色彩。期刊内页要注重诠释应有的格调,合理布局文字,创新内容展示。装帧设计风格要结合大众阅读需求,及时更新。通过立足期刊定位、大众审美规律,组合多种设计要素,可实现期刊视觉的最佳展示。

3.坚持内容品质,打造便捷传播体系

获得读者认可是期刊生存的根本。期刊在选稿时,要立足高水平、精品质的选稿标准,推出精品文章,确保刊物形成品质优势。期刊要坚持“只谈作品、不论身份”的选稿理念,确保刊物的创新性。期刊要注重培养一批有敬业精神的编辑队伍,认真办刊、精心办刊;要发挥期刊内容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效应,丰富期刊传播途径,丰富产品形态,构建现代化期刊传播体系。

当前,数字阅读已成为大众重要的阅读习惯,传统期刊转型势在必行。《北京文学》在确保设计美与艺术美的前提下,合理应用微博、网站和微信的传播优势,成功打造期刊传播的融媒体平台。文学期刊要在严格把控品质、丰富产品形态、打造融媒体服务矩阵方面,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办刊路径。

|参考文献|

[1]纪敬,杨晓升:文学热闹的背后是编辑在耐受寂寞[EB/OL]. (2016-10-17)[2020-02-23]. http://culture. qianlong. com/2016/1017/1016436. shtml.

[2]潘萌. 《北京文学》杂志改版升级[EB/OL]. (2017-03-27)[2020-02-23]. https://www.sohu.com/a/130428982_119038.

[3]宋庄. 文学期刊搭建数字阅读平台[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4-21.

[4]《北京文学》获2018“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和“中国最美期刊”[EB/OL]. (2018-08-29)[2020-02-23]. http://www. sohu. com/a/256731785_740399.

[5]廖翊. “线上”连“线下”:传统文学新“转机”[EB/OL]. (2016-07-29)[2020-02-23].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7-29/doc-ifxunyyf6233450.shtml.

[6]李小凡. 论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的发展:基于《收获》《小说月报》微信公众号的案例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67-71.

[7]赵新乐. 文学期刊挺过“寒冬”正回暖 提供“细嚼慢咽”的精致[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11-02.

猜你喜欢
办刊期刊转型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期刊问答
转型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沣芝转型记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