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 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评估 会计凭证
新常态下,企业迫切需要创新管理模式,通过降低运营成本和规避经营风险,使自身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其中,财务共享模式在降低财务成本、提升财务效率和规避财务风险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成为财务转型的主要趋势。当然,财务共享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来保障其稳定、高效运行。近年来,许多大型集团公司在构建财务内控体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在借鉴其他公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还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才能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内控体系,从而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稳健运营。
一、财务共享模式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一)对财务模式的影响
财务共享模式是在财务信息化基础上发展而来,依托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分散的会计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并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这种模式下,每一名财务人员无须直接对接业务人员,就可以掌握各项业务中产生的会计资料、获取相应的财务报表,从而使得企业财会工作的流程更加精简,专业化程度更高。另外,财务共享模式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财会工作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在享受财务信息系统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保障信息系统和信息数据的安全也成为新时期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对财务人员的影响
实行财务共享模式后,企业财务工作的内容、方式、要求等各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财务共享模式固然有着显著的优势,但是对于财务工作者来说,也会受到首当其冲的影响。事实上,部分财会人员因为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环境,不熟悉新流程、新要求,导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许多工作难以高标准、规范化的开展,反而可能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当然,除了负面影响外,实行财务共享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加明显。例如,财务信息系统普及应用使得财务人员不需要从事重复、烦琐的信息收集工作,能够一展所学,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1]。因此,财务人员应客观看待财务共享模式对本职工作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主动转变思维、创新观念、更新知识,才能始终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力。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构建财务内控体系的必要性
(一)强化风险意识,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
相比于原来“分散式”的财务模式,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所有的会计资料、财务报表等全部集中到一起,由财务人员做统一处理。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了凭证、票据审核不严格,或者是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除了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可能对其他部门的业务开展造成干扰,进而使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因此在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后,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严格审核会计资料、加快凭证处理速度、提升财务控制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降低运营过程中遭受风险的概率,使企业得以健康发展。
(二)优化内控流程,提升了内部控制水平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实现资金科学利用、有效解决资金浪费的一种手段。但是以往实行的财务内控需要层层审核、分级办理,一方面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财务工作的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财务内控的时效,不利于风险的早发现、早控制。而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后,各子(分)公司不再设立基层财务部门,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也统一发送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整个运行流程得以精简,让财务人员摆脱了繁琐的数据收集、核算等工作,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依赖于会计软件开展技术含量更高的会计分析、风险评估等工作,从而实现内控水平的提升。
(三)整合數据资源,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
信息时代,数据信息的资源化属性更加明显,如果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利用,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内控提供翔实的依据。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各个部门日常运营产生的资料、文件(凭证、票据等),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将其统一归集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然后由财务人员利用信息系统或会计软件对其进行整合、分析,实现了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让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价值得以提升,为下一步编制会计分析报告,或者是开展风险预警与防控等工作提供了必要支持[2]。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在企业的财务部门中,推行财务共享模式本身就是一项重大创新。在新旧模式转换期间,必然会面临更加多样的风险。例如,在实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初期,由于配套的制度不健全,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不熟悉,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引发财务风险。由于财务共享模式下,风险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以及高发性等特征,决定了内部控制工作中必须将风险防控作为核心任务。目前来看,很多实行了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虽然从思想层面上意识到了风险防控的必要性,但是由于风险评估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没有可靠的指标进行评判,潜在的风险难以及时被发现,从而制约了财务内控水平的提升。因此,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需要,尽快实行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成为当下工作的关键。
(二)财务内部控制的方式单一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合理配置资源的一种常见手段,在实行财务共享模式后其战略意义得到了进一步凸显。调查显示,集团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虽然采取了内部控制措施,但是方式比较单一,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财务审核不到位,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进行处理时缺少复核程序,导致一些来源不明确、填写不规范的原始凭证未被及时发现,从而增加了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其次就是各类凭证、票据的处理方式落后,以人工为主处理纸质凭证,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无法保证凭证审查的严谨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表明了企业财务内控存在漏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企业加快创新财务内控方式、构建完善内控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三)信息沟通与交流存在风险
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流程上来看,数据采集和信息传递是保证财务内控成效的基础。由于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和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会计资料等全部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统一处理,因此必须要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提供安全、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以保证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在建成信息系统后,基本上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信息无障碍交流。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数据信息在存储期间、传输期间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3]。由于财务共享中心的海量数据与企业的商业机密息息相关,一旦信息沟通与交流中发生风险,除了影响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还有可能因为核心数据、商业机密的泄露而影响企业的竞争与发展。
四、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财务内控体系构建策略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1.风险识别。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的行业环境与竞争态势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在这一背景下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必须要警惕各类潜在的财务风险。在构建财务内控体系时,首要任务就是精准识别风险,然后采取财务手段加以控制,在保证内控时效性的基础上,切实维护企业的利益。风险评估体系作为财务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风险来源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战略层面的风险、业务层面的风险以及执行层面的风险。每个类别下又包含了多种具体风险,例如业务层面的风险涵盖了因为信息失真导致的风险,因为制度不完善导致的风险,或者是因为信息系统安全漏洞导致的风险等。
2.风险分析和应对。在明确风险类型后,还要针对每一种具体的财务风险展开分析,包括剖析发生原因、制定应对方案、预测危害后果等。根据风险类型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策略,是構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根本目的。例如,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的工作任务明显加重、压力也成倍增加,如果待遇不变很容易引发人员流失风险。为此,企业应当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行激励机制,像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等,可以增强财务人员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归属感;除此之外,对于信息失真风险、过程控制风险等,也要有专门的应对方案。确保在财务风险出现的第一时间利用该方案进行控制,在强化财务内控力度的基础上,为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创新财务内控方式,加强财务内控力度
1.严格落实财务复核。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推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初衷之一是避免财务人员直接接触业务相关的票据、凭证,从而达到杜绝串通舞弊行为、保障企业资产安全的最终目的。但是为了保障会计资料、信息数据的可靠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切实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按照共享中心的规章制度,履行好单据审核、财务复核的责任。例如财务人员要熟悉各类发票的填写规范,具备真伪辨别能力。在严格把守财务复核关的基础上,为财务内控的实施和财务风险的防控创设良好的环境。
2.增设财务初审岗位。在原来的财务运行模式下,各子(分)公司的基层财务人员除了接收票据、凭证等资料外,还负责对这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进行初审。但是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子(分)公司不再设立财务部门,也就难以保证会计资料、财务数据的真实与完整。因此,建议实行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增设“财务初审岗”,形成“财务初审+共享中心复审”的双重审核模式,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为下一步财务分析和内部控制创设便利条件[4]。
3.加快凭证处理速度。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后,应当逐渐降低纸质凭证的使用比例,整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序向无纸化办公过渡。对于企业日常运营中产生的原始凭证、会计凭证以及其他实物凭证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数字化转化。在保证电子凭证合法性、规范性的前提下,优势之一是降低了成本,符合“绿色化办公”的理念;优势之二是凭证的签发和接收、审核等,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办理完成,加快了凭证处理速度,对提升财务审核效率和财务内控水平有积极帮助。需要注意的是,在追求更快的凭证处理速度时,也必须保证凭证审核的严谨性。在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于财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些功能,避免人工审核出现失误的情况。
(三)创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交流机制
1.保障信息安全。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所有的业务信息、会计数据等全部集中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旦出现安全漏洞,造成信息泄露或丢失,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构建财务内控体系时,应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财务数据、会计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一种措施是被动防护,在日常培训时,要强化财务人员的信息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例如计算机上设置访问权限,做到“一人一机”,杜绝他人违规操作导致信息泄露;另一种是主动保护,运用先进的信息保护技术,例如数字签名认证、加密解密技术等,确保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财务数据免遭破坏。对于存储的数据也要定期进行备份,并且将备份数据选择异地存储的方式,始终保持会计资料、财务数据的完整性[5]。
2.强化内外部沟通。企业在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后,财务人员无法直接获取企业的业务信息,由于会计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财务内控水平下降。因此,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也要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系统,方便财务人员能够直接获取企业日常业务的相关信息。另外,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例如规范、正确地填写各类报表,保证业务信息真实、有效等。通过加强内外沟通,一方面确保财务人员获取的信息具有时效性,为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够构建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
五、结语
实行财务共享模式,是集团公司强化整体管控水平、有效应对新常态下各类风险,进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举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精简财务管理流程、降低财务工作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特点与需求,构建财务内控体系成为当下集团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创新财务内控方式,以及创新信息交流机制等措施,有助于更好彰显财务共享模式的实用价值,使企业规避经营中的潜在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威,黄迪,汪捷丽.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0):57-58.
[2]张晓龙.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以SGM公司为例[J].大众投资指南,2020(15):108-109.
[3]王鑫.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发展研究[C]//201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2018.
[4]张红梅.“区块链”视角下企业财务共享模式架构的效益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20(10):55-58.
[5]于萌萌.“互联网+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20(16):146-147.
作者单位:广州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