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珍 朱雅琴
摘 要:导学关系是研究生求学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段人际关系,极大的关系着研究生培养水平。为了落实国家政策,提出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重构新型和谐导学关系是必然趋势。立足于立德树人的视野,重新定义了和谐导学关系的新含义。针对当前导学存在的问题,从导学关系平等、师生责任、情感沟通与高校建设四个方面,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重构了和谐导学关系。
关键词:立德树人;重构;导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3.026
导学关系是指研究生在参加课题项目、学习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与导师之间形成的一种教育教学基本关系。导学关系是在传统教学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学术型导学关系,究其根本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形成师生间凝聚力的基础。导学关系并不局限于教学与科研上的指导,还涉及德化育人与精神支撑。导学关系的和谐程度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和导师如何扮演好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高校与导师的负面舆论频繁出现,导生关系不和谐的情况屡屡发生,研究生被放养、被压榨、被剥削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由于导师涉嫌违反师德而发生悲剧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因与导师交恶不堪重压坠楼身亡,中南大学研究生因毕业答辩受到导师刁难而跳楼自杀等,这些恶性事件发人深省,反映了当前导学关系的困境。显而易见导学关系不和谐会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和导师应该予以重视,导学关系的重构十分必要。
1 “立德树人”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的新内涵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科教兴国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的必要举措。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就是创造力及差异化的竞争,而研究生作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实力是一支必不可少的力量。因此必须凸显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加大对立德树人政策及导学关系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改善导学关系,充分发挥研究生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
构建和谐导学关系是实施立德树人策略的基本条件。导学关系不和谐会造成师生间无法进行基本沟通,没有沟通何谈立德树人。师生关系融洽和睦,导师才能够树立威信,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原则为研究生传道授业。
立德树人是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关键一步和重要手段。导学关系建设的前提是导师与研究生双方互相尊敬、和谐交流。在此基础上,导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素养熏陶着研究生,从而通过立德树人的方式向研究生传递自己的思想,构建出健康合理的导学关系。
“立德树人”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就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手段和方法,以导学关系和谐为目标,构建新型导生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为教育之魂,党和国家都极为重视研究生教育对立德树人的把握程度。《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去,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士有百行,以德为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能力要求,国家更加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对于人才的培养水平,高校和导师负首要责任。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的背景对导学关系进行重构是十分必要的。
2 当前导学关系遭遇的困境及诱因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作用也逐渐体现出来。培养优质研究生是储备社会可用之才的聚集器,是体现国家实力差异化的直接力量,导学关系和谐与否是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然而近年来,高校研究生逐渐沦为“廉价劳动力”,研究生加入导师课题也演变成“无偿替老板出力”。甚至研究生胁迫老师、产生自杀等病态心理的情况经常出现,导生矛盾逐渐凸显。因此和谐导学关系的内涵发展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而深刻了解这些师生矛盾的类型以及矛盾产生的原因,是缓和师生关系、促进导生和睦相处的基本条件。
2.1 师生关系不平等
古云:在原始的师生关系中,导生地位尊崇,学生对导师心存敬畏,始终保持着距离感。随着时代发展,类似的传统师徒关系演化出新生的雇佣型导学关系,导师是老板处于优势地位,全权掌握着研究生的学术方向、毕业选题甚至就业实习等方面的生杀大权。研究生是替老板打工,创新性和自主性受到导师课题的限制,学术研究服务于导师。研究生与导师经济、话语权力不对称,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导生之间形成阶级鲜明的雇佣关系。导生地位的不对等,使导生关系愈加不平衡,导生之间距离感更加明显。逐渐形成研究生害怕导师催稿、不主动与导师沟通,导师也懒得交流,从而师生关系渐行渐远。
2.2 师生权利义务不明确,学术理念功利化
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表的责任义务。近年来随着高校甚至社会对导师评价的偏向功利性,导师更多的关注于自己的学术发表、论文数量、课题级别,而忽略了对研究生教学与指导,与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思想背道而驰。导师的学术水平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许多高校导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而许多研究生学习动机不纯,学生就读具有功利性。多数研究生读研纯粹是为了一纸文凭,试图通过高学历、高门槛而获得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出于单纯的学术性目的来深造研究,研究生专业基础有待提高。
2.3 师生关系疏远,缺乏沟通
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得高校师资力量捉襟见肘,一位导师可能要带多个学生,从而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另外,很多导师同时担任行政职位,不再是单一地扮演着教师的角色,加上科研任务、课题申请等工作,许多导师身负多个职位,分身乏术,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關心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另外班级授课形式取代了传统的师父带徒弟的教学模式,使得师徒间的传承和交往逐渐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