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摘要】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具有多种优越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引学生联想想象,提升学生美术创造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能够兼顾美术教学的外显性,学生主体性及内涵式美育协同发展,让学生可以主动靠近美,欣赏美,创造美,彰显美术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多元化价值。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多媒体 运用 创新
引言: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落实美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更要从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落实全面美育。依托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中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层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追求享乐主义,审美停留于表层,自身对美缺乏创造性成了当前中学美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要能够更好地以丰富手段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一、多媒体技术融入初中美术的优势分析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从多个角度向学生讲解美,展示美,引领学生创造美,依托多媒体的展示和互动功能,可以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助学价值。
1.1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创新的兴趣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当前人们对美的品味越来越高,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教师在对学生落实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持续兴趣,并通过各种美的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创新的兴趣。单纯依赖教材上呈现的内容教学,学生所能够接触的事物有限,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审美视野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融合于多个过程,引领学生感知美、欣赏美,为学生创造美带来新鲜血液,深度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1.2丰富美术课堂元素提升美育效果
美术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学习画画,而是要激起学生的美术探究兴趣,让他们可以创造出更多富有生命力的鲜活作品。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能够指引学生以开放的视野学习借鉴,这样才可以指引学生更好地创新与发展,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以全新的视角,向学生展示多种美丽事物。尤其是一些作品本身有丰富的内涵,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除了构图细致之外,其中传递出了力量之美、劳动之美、生命之美。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一些作品欣赏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融合与视频、文字、图片、音乐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丰富美术课堂元素,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提升美术欣赏的效果。
1.3能够更好地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被极大地拓宽。在初中美术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除了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素材之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微视、火山小视频等,接触或了解各类美的事物或作品。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很好的营造了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到台前进行一些分享互动,将自己对美的认知充分阐述,这样可以更好地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型,而且在学生分享、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灵感,让他们对美产生丰富认知,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对于促进学生的多元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原则分析
2.1适度性原则
当前,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大多数教师的首要选择,但是在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滥用、过度使用的问题。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预留的发言时间有限。大部分时候都是听教师在上面讲解和分析,学生看的眼花缭乱,但是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共鸣,因此,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坚持适度性原则,以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的运用要能够适度,既不会打乱课程整体节奏,又能够为学生独立表达、创作、展示预留一定的空间。
2.2诱导性原则
多媒体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同时多媒体中可融入的元素非常多,因此在多媒体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以多媒体为基础,灵活插入一些其他元素作品,为学生营造丰富生动教学情景,为学生独立创作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夏日风景作品系列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基础,让学生对其中的一些通感名句有效欣赏,并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作品,为学生创作注入更多灵感,刺激学生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让他们尝试如何在一副作品上呈现出多种感官的交替融合,如怎样呈现出画面的流动,怎样表达出清香飘渺,这些都可以对学生美术创作起到很好的诱导作用。
2.3拓展性原则
在美术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喜欢紧扣教材和大纲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带有极大的局限性。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各类素材,如文学类素材美术作品,一些雕塑作品,印染作品,或者是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一些建筑设计等,都可以在美术课堂上有效展示。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美术创作的素材库,还能够让他们对美建立起全面的认知,使学生的审美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依托多媒体技术,打造美术活力课堂的积极对策
3.1贴近学生认知兴趣,彰显美术课程意蕴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美术的人美术学习都不够重视,仅仅将美术当成一门附课,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获得也非常的片面。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不仅可以更好地彰显美术直观色彩,同时教师还要能够更好地贴近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心理,以丰富多元的素材内容,让学生对于美术建立起生动建立起强烈的认知欲望。通过一些具有浓郁美术气息和美育因子的作品展示,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创造意识,让学生具备自己独特的美术创造风格,彰显出这一阶段中学生特有的活力与自信。
例如,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主题向学生渗透劳动之美。当前,很多孩子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他们对于劳动天然带有抵触心理,如何以恰当的手段激发学生自身的劳动参与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劳动之美,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植树节前后,教师就可以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因势利导使学生有效品味劳动之美。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播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瑰丽与神奇,同时从侧面向学生展示环境破坏之后,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等可能产生的一些危害,激发起学生自身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接着,教师引出主题植树节活动,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绘画作品,表现自己渴望值绿护绿、保护环境的美好诉求。通过并与植树节活动相结合,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学生在植树节期间做出的一些自自己参与劳动的一些画面,通过多媒体在课堂有效分享,将美术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效欣赏美术作品,并积极进行一些相关主题的创作,使学生对于劳动之美产生丰富认知。
3.2尊重学生个性,引领学生积累和升华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指引学生进行一些审美活动时,不要将个人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能够重视学生主体价值的彰显。通过美育活动的落实,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创造。教师要通过多种元素有机融合,唤醒学生心底的向上和奮进意识。
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将同一个主题学生不同的作品有效收集,让学生们试着带着对比、欣赏的态度有效交流和表达,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同时,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收集和整理意识,针对同一个学生,将她不同时期的作品有效记录,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他们制作成电子相册或动态图册,引领学生有效回顾自己美术学习的道路,让他们教师与学生一起见证他们的点滴进步。
同时,大量作品的累计可以很好的冲击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会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坚持不懈,积极创作。让学生尝试多种风格,多个方向的作品。同时,教师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处于不断的成长之中,使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更加丰富,自身的创作意识也能不断增强。如学生们绘制的“登山”主题,就有一个学生选择了挑山工的角色,在他的作品中劳动的力量得到了有效彰显,受到同学和教师一致称赞,学生的学习自信得到很大提升。
3.3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展现学生创造力
美术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在很早之前,人们对于美术创作就极富热情,时代发展到今天,一些传统的美术作品、创作手法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在初中美术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学生学习创新提供有效助力。
以传统的扎染工艺为例,这是先人的智慧。在初中美术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彩的扎染作品呈现给学生,带给学生一场视觉盛宴。同时借助多媒体将扎染工艺有效的解释和说明,并鼓励学生具体进行有效的尝试。在让学生借助现代化手段记录自己制作而成的不同作品。依托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精粹有机融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发生神奇的反应,学生对美术不再排斥,而是可以自己进行创新,美术课堂上可以彰显智慧创意,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热情。
另外,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互动活动。如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游戏互动,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分角度的赏析与结构,还有现代平面媒体的一些设计创意、色彩搭配,蒙特里安绘画技法等,教师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有机呈现,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鲜活生动的方式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要能够尊重学生自身的学习创造性,让他们展示更多富有生命活力的作品。师生共同在课堂上高效互动,积极表达,彰显学生主体性价值的同时,让创意成为美术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
参 考 文 献
[1] 徐会坤. 利用科技手段转变教学模式——多媒体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25):166-166.
[2] 汪艳萍.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11):248-248.
[3] 徐稳. 多媒体——绘制绚丽美术课堂的新型画笔——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18(3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