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松
[摘 要] 在新时期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提问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影响,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依然存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但新时代人才市场的最大需求是具有独立思维、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的人才. 初中数学作为一种基础教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提问教学,让学生从基础学习阶段便养成良好的爱思考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初中生正处于身体生长、智力增长的关键阶段,通常具有天马行空的想法. 爱思考、爱提问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提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设置精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稚气,缺乏深度,问题和思维比较浅显,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精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摇几何图形初步”的主要内容有几何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由于这一章的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更加适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一章时,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一些精细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对生活常识和数学知识的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里,多姿多彩的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主要由锥体、圆柱、棱柱等立体图形构成. 例如,在我们的教室里,教室空间呈长方体,黑板也呈长方体,粉笔是圆柱体. 我们眼里看见的、手上接触的各种各样的物体,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构成的. 而立体图形是由很多平面图形组成的,就像我们的教室,空间呈长方体,其每一个面均是长方形. 丰富多彩的图形可以构成一个奇妙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吧!
师:为了探究图形世界,同学们需要思考如下问题. (1)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相信你们对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我们身边都有哪些立体图形呢?(对于这个问题,初中生可以很快地答出来. 比如体育课上经常玩的篮球、足球、乒乓球和排球是球体,工地上的砖头是长方体,易拉罐是圆柱体,魔方是正方体,斗笠是圆锥)(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来加以应用的?(3)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从身高的比较中你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有哪些比较线段长短的实例?(4)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有哪些?(5)关于角度的变化,你们从钟表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通常来说,提问的主体是学生,而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更多精细的问题作为引导内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提问.
设计提问教学环节,给予学生提问机会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几乎满堂,学生缺乏思考和提问的时间,而在课后,教师有自己需要处理的事情或者工作,学生也有很多作业需要完成,双方都没有太多时间交流和沟通,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提问机会,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有效的讲解,久而久之,班级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均大大降低. 为了让学生有效提问,教师有效讲解,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设计提问环节,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这样教师自己也能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从而进行有效讲解.
例如,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第二章是勾股定理,其中,学生需要学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可见,本章主要围绕勾股定理的基础知识,逐渐延伸勾股定理的应用与内涵. 定义、定理和公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理论性的知识最容易让学生犯困. 勾股定理作为初中数学的一大定理,应用较广,对初中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一章时,应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有效提问. 当教师带领学生探索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以及研究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时,学生必定有很多疑问,所以教师应设计合理的提问环节. 比如,学生会不清楚勾股定理的推导而死记硬背公式,这对他们后期的学习非常不利,比如不理解勾股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不理解勾股定理和其逆定理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的疑问得不到及时点拨和疏通,那么他们将来的学习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应该将讲解和提问相互融合,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大胆地提问,或者在每一堂课后留下一些时间作为提问时间,此时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说出自己对本节课的疑惑,教师则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选择性讲解——对于基础问题,单独讲解;如果是很深奥的问题或重难点,则面向全班讲解.
完整的提问环节能给学生更多更好的提问机会,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在合理的时间和场景下激发更多思考和提问的灵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初中生的学习经验较少,学习能力、自控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均较弱,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提问,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是概率初步,这一章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学习内容主要分为3小节:随机事件与概率、用列举法求概率、用频率估计概率. 如今的数学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不再只专注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了,而是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了,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后进行视力调查、物品价格调查、抽签等实践性活动,并将其同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數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数学学习中了解生活,将现实生活渗入数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课题活动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来帮助自己做出估计、判断和决策,同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更多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调查本校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包括短期内的阅读时间、速度,及长期的阅读情况. 在此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小组合作制订一个调查方案,以确定调查的方式、对象和时间,然后展开调查,最后对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获得相关信息,提出合理的建议. 对于这个课题,学生从最终获得的完整数据中除了了解本校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外,还可以得出本校九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再将其与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使用电子设备的习惯等习惯联系起来,便可以得到这些主要因素与近视或者近视程度的联系,进而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但是对于这个课题,由于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初中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过困难是引发问题和提问的最好方式,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课题活动引导学生提问,这也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好问精神,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
对于学习者来说,不管处于哪一个年龄阶段,学习什么样的内容,爱学、好问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精神.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思考的阶段,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接受知识,喜欢探索. 教师应抓住初中生的这些特点,培养他们的好问精神,以提升其探索能力.
例如,对于人教版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主要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这样能更加有效地认识数据和利用数据. 本章所学的标准差、方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都是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特殊数据,它们能体现整组数据的特点. 其中平均数表明了总体的中心,标准差表明了总体的离散程度. 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整组数据,并引导学生思考、提问. 比如,组织学生学习小组调查某地区同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一个工厂产品质量的控制数据、某位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数据、学生的数学成绩等,这些都可以构成一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完整的分析. 要求学生最终得出该地区同龄儿童整体的营养情况、发育情况,该工厂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该短跑运动员的成绩进退情况……学生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的疑问,比如,小组怎样进行分工?从哪里开始调查?哪一种方案更合理?分析什么?怎样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何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应根据什么因素来选择适当的调查与分析方式?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应该设置提问环节,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激发、引导、点拨和指导相融合,多位一体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效提问,邂逅数学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