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教材之宝,奠写作之基

2021-08-04 07:30刘美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5期
关键词:习作笔者教材

刘美玲

【摘要】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把课文与单元习作联系起来,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引导得当,课文往往可以让学生勾起回忆,产生表达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积累好句好段以及懂得行文规律。学生有话可写,有章可循,有言可用,有感可发,“妙笔生花”。

【关键词】教材;习作

教材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的一座必不可少的桥梁,它让教师教有所依,让学生学有所靠,是教和学的重要依托。部编版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而又清晰,既指向阅读,又指向写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深挖教材,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把课文内容与单元习作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借课文内容,忆生活经历

每到提笔写作文的时候,许多学生总觉得灵活的大脑顿时变得空空如也,面对着作文本,要么咬笔头,要么挠脑袋,不知该从何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一些学生感到没内容可写,是因为生活的大门没被打开。而我们课文的内容往往是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学生的生活大门,引领学生回归丰富多彩的生活。

比如,教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乡下人家》后,趁着学生被乡下那美丽迷人的风景吸引住的时候,笔者播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乡村图片,引导他们:“生活中,你觉得哪个地方最吸引你?你最喜欢在那儿干什么?”这样由课文引向生活,学生的生活之门感觉顿时被打开了,纷纷与大家分享带给自己乐趣的一些地方。而这个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在课文的引领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回忆生活的点滴,想起给予自己美好与快乐的地方,提笔就再也不用咬笔头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有快乐也有烦恼,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感动也有失落。而在课文教学时,教师注意利用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关注生活,这个过程就不知不觉地为本单元的习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单元习作时,教师稍作引导,学生就会有茅塞顿开之感,思绪如泉涌流淌于笔尖。

二、学布局谋篇,得行文规律

我们通常说的“布局谋篇”,其实就是把作文的材料合理、有序地排列,然后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常言说:“文无定法,有规可循。”在学习一些课文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布局谋篇,总结文章的行文规律,掌握一些可循之规,习作时就有章可循了。

在教学《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框架结构,让他们归纳这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海上日出》是定点观察,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天气晴朗和有云时的日出奇观;而《记金华的双龙洞》则移步换景,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分别描写了各景点的不同景观。然后进而引导学生,我们写作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才会让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而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浏览顺序写景物”,学生在学课文时初步了解了写景文章的布局方法,懂得了行文的规律。习作时就按照习得的方法,先快速地把作文框架搭建好,然后剩下的事情就觉得轻而易举了,而且所作之文言之有序,脉络清晰,顺利地达到了本单元的习作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教材,并善于捕捉机会,把握好时机,引领学生借鉴课文的构思方法,待到执笔习作之时,学生便可轻松、快乐地享受美好的作文之旅了。

三、悟文章真情,抒内心实感

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忽略触动学生的情感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就会处于“老师要我写”的困境中,对写作心存恐惧,而写作方法的指导也就徒劳了。在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如果把握好时机,注重触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就可以为后面的抒写生活作好铺垫,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文教学时,笔者常紧扣关键的语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如,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紧扣住文中的“进工厂找母亲”和“母亲给钱我买书”这两个场景的描写,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感受母亲贫穷辛劳、深爱孩子的伟大形象。学生通过对这两个场景的品读和揣摩,如同已置身其境,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朗读声中既有同情,又有感动。“可怜天下父母心”,相信每个孩子的父母在生活中都有无数深爱自己子女的言行举止。讲完课文,笔者便引导学生回想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点滴,心灵已被触动的他们,很快便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产生表达的灵感。笔者便顺势再引导学生:此时,你想对你的爸爸或妈妈说些什么?学生的情感之门就这样被打开了,他们滔滔不绝,有思念之绪,有愧疚之感,有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习作是“我想对您说”,有了前面的口头表达基础,当指导本单元的习作时,教师就轻松多了。因为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已经萌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或对父母,或对老师,或对朋友,不抒不快。习作时,自然而然就把“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情感的洪流涌出来了,抒写时就感觉得心应手了。学生们发实感、抒真情,写作就成了一件让他们感到快乐而又自信的事情。

四、抓课堂练笔,促书面表达

小练笔往往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而且见效比较快。课堂中,如果小练笔设计得当,落实有效,不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具有灵活性、创造性,更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教材设计好的小练笔让学生进行练习,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己设计小练笔。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课文后面就设计了一道仿写小练笔。这道小练笔意在让学生学会运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小练笔,并及时评讲,然后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写、评、改的过程中学会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写一段话,扎实地掌握了对比的表达方式。本单元的习作是写“我的奇思妙想”,在指导习作时,笔者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小练笔时所学到的表达小技巧。学生在习作时便自如地用上小练笔中习得的方法,某些地方甚至直接用上小练笔的句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精彩句段;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其实,进行小练笔就是学生积累与实践的过程。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如果教师能坚持、长期抓课堂小练笔,日积月累,学生便拥有了大量的精彩语句、段落。学生的储备足够多了,习作时就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总之,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向教材深挖可以作为作文训练的“泉眼”,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的材料、元素。它们可以引導学生联系实际,积累词句,总结方法,感悟生活,让学生的习作成为有源之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习作笔者教材
教材精读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