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国彪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宣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如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在全国两会中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绿色发展是实现的保证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对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表示,要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共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步伐而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认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涉及面非常之广,初看是一个能源问题,细看是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和工业结构的问题。碳减排与每一个行业都有关系,但又超越了每一个行业。
刘中民认为,科技部及相关部委前期部署的各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虽然涉及到一些碳减排技术,但要实现碳中和国家气候目标,不仅需要突破各领域众多关键技术,更需要破除各能源种类及各能源相关行业之间的壁垒,跨领域突破多能融合互补及支撑能源相关重点行业工业流程再造的关键瓶颈及核心技术。跨领域系统化布局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并带来巨大的总体节能减排效果。这也是我国新能源体系构建和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和难点。
刘中民表示,鉴于碳中和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强烈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跨领域综合交叉的碳中和重大科技专项,发挥国家体制优势,超越领域限制,加快形成全面支撑我国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的技术体系,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及工业结构全面升级,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求每一个行业自觉地去追求技术进步实现碳减排,同时又需要全国一盘棋地做好这件事,包括顶层设计技术路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速成果转化落地、加强战略研究和新型创新体系构建等。
全国人大代表、宝泰隆董事长焦云谈到,当前,全球能源行业正经历着以低碳化、无碳化、低污染为方向的第三次能源变革,工业废气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氧化碳的回收与有效利用已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更是加速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
“当前,二氧化碳的捕捉、回收、利用刚刚兴起,投资金额较大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多数企业皆在筹划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利用专利技术实施二氧化碳回收并有效利用,实现碳中和的项目,如果没有政府层面上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推进,发展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焦云表示。
为进一步促进局部地区加快实现碳中和,焦云建议国家扶持此类回收并利用二氧化碳的企业,并给予政策支持,这将更加有利于煤化工行业初步实现碳中和。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此类企业应加大扶持力度,在贷款限制、发债评级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对此类企业可给予每吨200?400元的碳回收资金补贴,促使此类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三是国家有关部门可将陕北、蒙西等西部煤化工聚集地列入重点发展地区,促进此类示范项目的加速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装备中心模具车间党支部书记、袁政海班组名誉班长、模具钳工袁政海表示,国有企业要携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袁政海表示,自国家倡导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出行理念以来,江铃集团持续深化转型,为全球消费者呈现充满想象力的、触手可及的纯电生活方式,与国家电网公司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共同参与者与合作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孔凡群说,“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是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作出的承诺。综合我国节能减排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来看,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增幅和总体规模虽然已位列世界首位,且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在化石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的推动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呈增长趋势并逐步达峰。从“十四五”起步到本世纪中叶,节能减排降碳、实现碳中和目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副总经理李永林建议,应加快气候变化顶层立法,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从全球实践看,制定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是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目前国际上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有的还通过立法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制,而我国目前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尚无上位法。因此应加快建立健全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
“为更好地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建议加快推进应对气候变化顶层立法,推动形成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合力。”李永林说。
全国人大代表、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负责人支月英表示,要教育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建设绿色低碳经济社会的行动中来。
支月英说,“我所在的小学教学点距离江西奉新县城50公里,距离澡下镇35公里,有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班级。教学点教学条件的改善,离不开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孩子们在亮堂堂的教室里能够安心学习,不断成长。”
她说,供电公司组织人员翻山越岭到学校进行电力设施巡视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更换了变压器,安装了新线路,给孩子们讲授安全用电知识,这一常态化管理已經坚持了20多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孩子们珍惜电能,用好电能,积极参与到建设绿色低碳经济社会的行动中来。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炼铁技术科技术员温菲表示,我国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钢铁行业面临能源转型压力将比其他行业压力更大,2020年萍钢耗电量达到了218740万千瓦时。
温菲建议,因此,要把技术进步和重点节能技术项目应用,加快能源转型,进一步提高新能源使用比例,提高电炉钢占比,作为钢铁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加快电能替代与钢铁行业转型在低碳发展的概念上是一致的。希望今后钢企、电企联合发力,切实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实现环境与发展共赢。
全国政协委员,淄博市政协副主席、齐鲁石化公司三级协理员达建文表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但要在全社会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更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二氧化碳减排政策。
达建文建议,国家要建立起碳总量的目标,统筹不同程度发达地区和不同功能区的碳排放政策与指标,充分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对减排贡献率的积极影响,抑制高能耗产业扩张;在完善二氧化碳减排政策体系的同时,加快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技术攻关,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攻关计划等鼓励企业为主体的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工业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委员会委员朱定真表示,以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可以使各方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走上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
朱定真委员认为,如果碳排放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气候风险将不断增大,并冲击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等,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社会。“面对既要尽快减少排放,又要把对经济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的要求,应以碳中和为目标,多举措进行应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这一目标显示出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要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金山说。
推进节能降耗,要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陈金山代表建议,提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实行能源合同管理等措施,推行少消耗、少排放、高产出的先进清洁生产方式。
“节能降耗与碳减排存在协同效应。”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认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必须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推动绿色发展,要啃下结构调整这块“硬骨头”。谷树忠委员说,“要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大力发展新能源。”
让绿水青山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已经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对此,代表委员们对此深有感触。他们表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发展的目标,也是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根本。
“建设美丽中国,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甘肃省水利厅厅长霍卫平委员认为,要打破壁垒,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协同推进。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建立起协同保护机制,形成多部门治理合力,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对此十分重视,“四川出台制定了‘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推进方案,提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截至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已覆盖全省92%的行政村,全省一、二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87.9%、82.4%,全省已有58.37%的行政村(含农社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兰念瑛表示,“我当村干部已经26年,亲眼目睹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变迁。资溪县最大的特点就是处处绿水青山,森林覆盖率高达87.7%,在推动新月村绿起来、富起来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
兰念瑛表示,无论是苗木产业、乡村旅游,还是酿酒等加工制造,越来越好的电力服务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对口帮扶新月村,投资100余万元资金,通过建设光伏电站、电缆入地、农网升级改造、路灯亮化等措施,村民用电得到保障,村容村貌变得更美了,来村里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因此形成了长期以煤为主,油气对外依存度高的能源结构,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要求紧迫。
他说,作为一次能源匮乏的省份,江西应通过持续加大新能源配套电网投入,不断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充分挖掘电网调峰能力,保障新能源优先发电,促进新能源高效利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前进道路上,保护好江西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提出,光伏发电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也有大幅降低,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降至0.26元/千瓦时以下。加快发展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必然选择。他建议,加快推进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加速碳中和进程,筑牢我国能源和外汇安全体系。通过10?20年时间,实现能源可再生、清洁化替代,在加快碳中和进程的同时,将国家能源供给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全国人大代表、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党委书记雷燕琴介绍,乡村要以能源转型为重点,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利用乡村风、水、光等资源优势,新建风电场、水电站、光伏站等清洁能源电站,逐步削减农村用煤、木材等方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依托生态优势、民族文化,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将樟坪畲族乡打造成绿色、共享、低碳的生态乡村。
“《纲要草案》提出,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这为我们今后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白加扎西代表表示,“果洛州地處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我们一方面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恢复生物多样性资源,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让更多农牧民分享生态红利。”
展望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远景目标令人期待,我们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底色。”白加扎西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