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安全管理的本质功能和信息化技术有机融合——访深圳市中瑞恒管理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

2021-08-04 02:54陈百兵
现代职业安全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瑞李东隐患

本刊记者 陈百兵|文

记者:近年来,各企业一直致力安全信息化,大型企业陆续启动智能作业,“智慧安全”已经成为大多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措施。您能简要介绍下什么是“智慧安全”,以及其发展现状么?

李东:我认为“智慧安全”就是一种更聪明、更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比较正式的描述为:“智慧安全”是指基于明智的理论、科学的规律,依托于本质安全理念、综合治理对策、系统防范工程,运用更加智能的工具实现的精准安全管理。“智慧安全”的实现需要以系统、组织的数据与信息为对象,基于系统安全等理论和技术,利用先进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感知网等信息技术,构建感知灵敏、数据精准、信息迅达的智能安全共享平台。相对于传统安全而言,智慧安全不仅是依赖相关人员的经验与能力,还需要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及时获取有关信息,作为全过程管控的决策依据,从而实现精准安全管理目标。

深圳市中瑞恒管理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

由于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对政府及经营单位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追责越来越严,这就倒逼所有单位必须以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式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履职尽职,避免失职追责。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应用“智慧安全”理念,开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每个单位的必经之路、必选之策。未来,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技术会运用到安全管理领域,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会极大提高隐患排查与治理的能力,AI分析可以运用到人员行为管理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用到人员的资质及能力认定领域。

记者:中瑞恒是一家安全管理研究与咨询机构,就目前而言请您具体介绍下贵公司在安全管理研究与提供安全服务时,“智慧安全”在哪一方面做的最为成功?

李东:中瑞恒作为安全管理咨询的专业机构,一直将持续创新作为公司的立司之本。在“智慧安全”方面,中瑞恒在三年前开始布局,并明确了 “互联网+”技术驱动下助力企业实现精准安全管理的业务发展战略。该战略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重要技术支撑,通过“信息流”的合理利用实现高价值资产在设计、建设、验收、运营等不同阶段的不同安全管理需求与具体应用场景的安全管理策略相匹配。目前,中瑞恒已经研发完成了基于行业化的隐患排查与治理系统,并已成功运用于施工建筑、大型商业、住宅物业、物流、大型场馆、医院等众多领域,此系统结合物联网终端检测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实现从具体的隐患映射到管理缺失的问题,从管理失位找准体系缺陷,真正做到以数据为出发点,以管理为落脚点,从源头避免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另外,在大数据分析方面,中瑞恒和多家知名高校达成战略合作,通过运用先进数学分析理论和模型,实现了对隐患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和研究,并依据智能工具,研究出针对性的治理对策和安全战略。

记者:在具体应用上中瑞恒通过智慧安全主要解决了企业的哪些痛点问题,请举一些具体案例来说明该产品的具体效果。从应用或者接纳智能安全的角度,您会给相关企业哪些建议,比如技术人员的培训,产品的选择。

李东:中瑞恒深耕安全咨询十余年,深知安全管理之难之痛,一些有远见的领导在意识层面高度重视安全,但是在落实层面却缺少方法与手段,在决策时更没有可信的数据支撑。因此,中瑞恒认为企业只有持续开展信息化建设,才可能从根本性解决上述问题。

下面我就介绍一个中瑞恒已经实施并成功上线运行的项目:中瑞恒针对商业项目人员密集、机电系统复杂、多处于城市核心区的特点,开发出了一套多专业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将专业巡检及日常排查发现的每一处隐患都视为一个数据,汇总归集形成初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清洗、原因分析、责任界定等工作。同时,为通过加强数据聚合,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中瑞恒还将这些线下数据与通过物联网获取的线上数据进行融合,结合隐患数据的属性,如项目归属、时间、专业领域、品牌、供应商等因素,构建结构化的数据库。借由数据库针对单个项目开展垂直化分析,针对多个项目开展横向分析,并通过分析结果,找到隐患发生的系统性原因,为识别管理对象、找到管理重点、明确投入水平及方式找到明确的决策依据。

另外,从应用或者接纳智慧安全的角度,我有如下建议:企业的管理层首先应认识到“智慧安全”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甚至从公司战略的角度审视其重要性及趋势性。在具体的实施环节,建议公司重视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总体方案设计、相关方选择、人员培训等,一定要考虑公司现有的资源投入的可行性,不要一味求大求全,可以考虑分阶段开发与部署,确保开发出来的系统能够有效落地实施。

记者:我国许多企业都在大力推进“安全信息化”,于此领域来说,结合中瑞恒的经验,您认为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何建议?

李东:正如您所言,现在除了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安全咨询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在内的许多其他企业也都在大力推进“安全信息化”。但是很遗憾,相当一部分“安全信息化”项目的实际应用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将安全管理的本质功能和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不能体现出行业的特点,只是将安全管理搬到信息化平台上,类似于安全管理OA化。由于过分追求大而全,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变成了资料化、档案化,在电子媒介上形成一堆无法量化分析和应用的数据,而在一些关键管理环节(如危险源管控、隐患治理、相关方管理等)无法深入,更不可能实现持续改进。

因此,我的建议是,企业在开展安全信息化建设时,一定要在前期规划时,明确各方的工作界面与职责,将安全信息化系统与公司的业务流程深度结合,深入分析本行业存在的危险源、隐患类型、典型事故事件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编制构建本单位各专业(如消防、电气、燃气、施工、生产运营等)的危险源库、隐患库、法规库、人员能力库等基础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作为信息化系统开发的关键输入或底层素材,这样才能确保开发出来的信息化系统有效服务于公司的实际应用场景,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后续的大数据量化分析提供可能。

记者:接下来您所带领的团队,在安全生产领域“智慧安全”的研究方向是什么?这一过程中的最大挑战又是什么?

李东:中瑞恒已经在智慧安全持续深耕多年,结合业务场景特点以及多年的知识沉淀,中瑞恒明确了 “互联网+”技术驱动下助力运营单位实现高价值资产全生命周期精准安全管理的业务发展战略,旨在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更加全面、立体、系统地助力生产经营单位把握所属资产的总体安全管理状况。其中,物联网的作用在于打通线上线下数据,实现线上线下安全数据聚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为智慧安全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深化研究治理对策和安全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确保基础数据的客观性和可量化性,因为只有采集到客观全面的基础数据,运用科学手段对基础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才可得到有指导意义的结论,推动“智慧安全”达到新高度。

记者:请您对我国“智慧安全”的发展前景做个简要的瞻望。

李东:如前所述,我认为“智慧安全”是每个单位(包括政府与企业)未来都将开展的一项具体工作,是实现理想的安全管理目标的必经之路。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种高科技的运用日益成熟,运用场景越来越广泛,这为安全管理也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无论是政府、企业、员工还是第三方服务机构都会成为受益方,关键是我们所追求的“智慧安全”应该是有价值的,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解决痛点的,而不是为了智慧而智慧,为了时髦而搞信息化。如果始终将价值创造作为“智慧安全”的基本原则与理念,智慧安全就会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我们也将迎来更好的安全管理形势,我相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安

猜你喜欢
中瑞李东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Mosquitoes: Annoying but Amazing
The influe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瑞士建筑大师出席 首届中瑞建筑对话
从“中瑞对话”中寻求发展机遇
中瑞农场土地利用及主要驱动力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