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弛, 龙莉波, 陆 锴, 国文智, 张祝荣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上海 200080)
上海一直致力于将浦东机场打造成新的国际航空港。从一、二期项目的T1、T2航站楼,到三期的卫星厅,再到四期的T3航站楼,在中轴线上形成了主体服务于航空业的综合枢纽。
而浦东机场T3航站楼的建造最为复杂,除了原有道路与管线的搬迁,还有复杂的高架,和更为复杂的轨交线路。此外,更增加了飞机不停航的新要求。这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为了避免,机场超大基坑开挖过程中车辆破坏道路的问题,拟采用水力冲挖和接力泵送的全新的大型基坑的开挖和出土措施。
到为了试验水冲法在浦东机场T3航站楼等工程超大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技术及设备安装、调试,以及管线排布等问题,并结合超大基坑顺、逆作结合开挖的实际情况,在浦东机场T3航站楼的前期工程中选取排水渠和地道的一段作为水冲法的试验区。水冲法已经大量运用在地下工程中。相比于大型基坑,运用水冲法可以快速开挖明渠或浅层河流这一类无须支撑的狭长型“基坑”。
在浦东机场T3航站楼的前期工程中,因为机场的不停航要求与整个机场区域的排水需求,需要搬迁原有场地内的一些道路和既有管线,增加临时的排水明渠来疏导机场范围内收集的降水,拟在场地的东侧和北侧修建东绕水渠。
T3前期工程包含S32临时改道、排水渠临时东绕、管线改迁、P7停车场搬迁等诸多项目,其中新建S32临时地道为10 m~0 m深的深基坑,总面积7 200 m2,出土量41 520 m3,基坑宽度18 m,东线长243 m,西线长323 m。该地道采用SMW工法桩围护,2道支撑(混凝土+钢)。
现以该地道作为T3航站楼基坑水冲法施工的实验对象,重点探究不同土层、土质采用水冲法施工的出土功效、沿路路由碰到的建、构筑物处理措施的可行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S32临时地道标高下的土层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临时地道标高下的土质情况
S32地道基坑除表层土(2.5 m深)以外剩余土层均适用于水冲法/挖机喂斗法施工,共计需约3万m2。
选定浦东机场T3航站楼东绕水渠的东南末端和东绕道路的下穿地道段,作为试验段。并且思考如何运用整个T3场地内的施工废水、施工期内的雨水、基坑降水,以及回收泥浆成土时候外排的淅出水[6]。东绕水渠与东绕道路与浦东机场T3航站楼的基坑位置如图2所示。
图2
通过取水管道从外部引入清水至项目现场基坑内,通过高压泵水流产生压力,使用水枪采用高速水柱将土体切割、粉碎后土体将会发生湿化、崩解现象,使泥浆和泥块相混合,当达到足够均匀混合后,采用泥浆泵(泰安泵)及其输泥管将其吸送至回填区的泥库,完成场内土方外运工作,如图3所示。
图3
水力冲挖施工时泥浆泵设置在场内最低点,水枪是围绕泵体由高向低处扫射,土体高差不宜大于2 m[1]。配合机械开挖与修边。放坡坡度(高宽比)不宜大于1∶0.33[2]。因此作业时明渠基本能满足支护施工要求。
由于管线长、作业高低差大,根据项目特性必须设置接力泵,本工程由于高差大,因此在基坑边设第一个接力泵(电力),其次以每2 km设置一台柴油接力泵(图3d)(过程管线无电源考虑)。因水力冲挖需要高压水泵冲泥而需要水源,因此取土场内需设置临时蓄水池,在就近围场河设置抽水泵站,并挖渠引水至蓄水池,如图4a、图4b所示。
同时为T3航站楼积累技术储备,本项目排水渠特设立300 m长度水冲法出土试验区。试验区域设置400 m长泥浆管路,将泥浆输送至临时土方卸点,沉积后利用挖机及土方车外运至土方卸点。泥浆管路由采取3条线路,每条线路1台22 kW的泥浆泵,配合2台4 kW清水泵抽运至附近临时泥库中,每条线路24h出土量为300~400 m3,临时土方卸点如图4c所示。
水冲法施工时,无论明渠还是地道,坑内都会有大量的泥浆。为了防止基坑内泥浆将抗侧移的土体浸泡软化,采用“先中央,后四周,分层冲挖”的原则。并且,尽量减少基坑周边被泥浆浸泡的时间,保证基坑的稳定[3]。水冲法开挖的流程:首先测量放线定位,挖机去除表层填土,再布置给水、出土路由及相关设备,挖机除去表层填土,采用水冲法出土,小挖机协助翻土,坑内淤积水或降雨后需要降水,降水完成开始结构施工。
对于排水渠而言,推荐选取200 m为一个工作段,其中50 m一个施工搭接段。每段施工工序:轻型井点布置,再降水,再土方开挖,最后结构施工。施工工期如图5所示。
图5 排水渠(或浅层河流)水冲法开挖施工工期图
轻型井点降水三排布置,每50 m有3套,如图6所示。坑内井管降水1周后拔除;坑外井管待侧墙及底板施工完成后拔除。拔除的井管转移至下个工作段继续使用。
图6 一个工作段(200m)上的轻型井点布置图
与传统的挖机或抓斗配合运输车辆或传送带的挖土与运土方式比,水冲法的土方开挖与运送方法有这样一些特征:不受雨天影响施工(特大暴雨除外),工期可控;不受交通道路影响,无防尘、交通安全风险低;泥浆泵可附带明排水,应能减免基坑降水措施;施工成本比干挖陆运低;泵功率大,用电配备要求高;施工时需要有取水和排水要求;有管线布设区域场地。
充分考虑设备的不同以及材质管线的不同,以及坡度,土质等因素影响,水冲法的效率会有区分。并且水冲法的挖土方式也可以与机械的开挖和运输方式相互配合。就挖土和出土的工法与工效作如下对比:
方案1设想,传统机械方式出土。在S32临时地道施工现场开设5个工作面同步进行土方开挖工作,每工作面设置一台长臂挖机配合一台小型挖机,每工作面理论日最大出土量为800 m2所有工作面共同出土日理论最大出土总量为4 000 m2,施工现场每小时共计出13台满载土方车。
方案2设想,喂斗法与常规挖土结合,如图7a所示。S32临时地道施工现场同样开设5个工作面同步开挖,每工作面设置一台长臂挖机配合一台小型挖机,但基坑外设置一台土斗,接泥浆泵及一根DN400PVC管,通过挖机→土方车→土斗→泥浆泵→管道进入卸土点围堰。
图7
方案3设想,水冲挖土和管道出土,如图7b所示。S32临时地道基坑水冲法施工期间由新建及原排水渠取水,考虑0.9的给水损耗,共需水量约为0.5 m3/s。基坑内出土布置三根支管,总管布置一根DN400PVC管,理论日出土量为4 000 m3。
三种方案的优缺点总结见表1。
表1 出土方式优缺点对比
初步计算泥库面积489.5万m2,泥库围堰堆高2 m,场内实际堆高1.5 m计算,实际库容326.3万m2,满足要求。泥库位置与泥库围堰方法如图8所示。
图8
泥库围堰初步设置两种方案。泥库围堰方案一:泥库围堰堆高不超过2 m,拟采取土坝进行围护。泥塘放样时,在实地采用全站仪放泥塘外边线及围堰横断面,并用白石灰划出。施工前用推土机平整场地,清除障碍,修筑泥塘施工进场便道,开设排水沟。围堰修筑采用挖掘机、推土机结合人工修筑。筑堰施工由低处开始,按水平方向高处逐层铺平夯实。
为防止围堰出现冲刷和漏水,用编织袋填土护坡加固。对围堰的安全要引起足够重视,做到万无一失。同时在施工中确保做到下述工序:堰基上的杂草、树根、腐殖土层等清除干净;围堰填筑前,将堰基上表层土翻松,然后填新土予以压实;泥库内侧沿线布置塑料薄膜,防止渗漏;坝顶围堰周边设置临边围护,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泥库,且设专人24 h值守巡护;泥库设置3级沉淀池,经过沉淀合格后,方可排入围场河中循环利用[4]。
水冲法的关键在与确保被冲土体的安全,避免滑坡等事故[5]。此外,由于高压电缆排管为本地区居民区供电的主电缆,搬迁需要时间。且13根3.5万V高压电缆事关附近地区居民的主要供电缆,为高压电缆。在围护体施工时,对电缆的保护至关重要,特殊节点需:
过路处理(管道开槽暗埋,路面钢板保护);
过河过滑行道处理(管道桥下敷设强排);每套吹土设备配备独立管道,管道每2 km设置一台柴油接力泵(过程管线无电源考虑)。
使用水力冲洗挖土,每一阶段需使用吹砂设备过多,而每套设备需对应一根水管、一根泥浆管,造成场内管道过多,可能影响施工车辆进出,如图9所示。而掉入泥浆池也是工人在抽泥浆时候不得不考虑的安全问题。虽然如此,在明暗渠、浅层河流以及地道和隧道的开挖中,水冲法仍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图9 水力冲挖明渠或浅层河流的现场施工案例
水冲法在最适宜开挖明渠和浅层河流。要在每一工作断面上设置轻型井点降水。在开挖地道时候,要注意周边的排水和地道的渗水情况,做好防水。末端的泥库先用挖机塑形,再采用编织袋围堰或土工布围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