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重余
(绿瘦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145)
全寿命周期理论于20世纪受到了社会关注,目前将此种理论应用到产业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尽管当下社会产业认为全寿命理论的可操作性较强,但目前建筑市场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建筑效益分析为例,使用全寿命周期对节能效益展开分析时,其过程缺少针对性的测算指标,使得周期性概念与成本概念存在混淆不清的问题。
从建筑主体全寿命周期层面分析,其建筑施工行为的发生成本,受到外界相关因素的影响较多,为了进一步掌握建筑成本结构影响因素,对建筑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主体建筑成本结构分析
如上述表1所述,在进行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合理的选择材料供应商、定期对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加大对主体建筑的后期维护投入,可有效的延长主体建筑寿命。
在开展建筑节能效益分析前,应先掌握主体建筑在投入市场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耗能情况。结合建筑市场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在投入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已呈现严重超标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绿色施工理念的延续,污染超标的建筑也在很大程度对居住群体的身体安全造成威胁。对主体建筑能耗的分析见表2。
表2 主体建筑能耗分析
如上述表2所示,我国当下主体建筑的能耗主要来源于人类生活,按照建筑50年寿命周期分析,其建筑材料与建筑施工技术所消耗的能源较少,大部分建筑耗能的发生均来源于用户采暖耗能与非采暖耗能。
基于建筑主体的全寿命周期层面分析,可将其产生的节能效益分为隐性效益与显性效益两种[1]。具体内容见表3。
表3 增量经济效益分析
如表3所示,在主体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引入太阳能供应建筑能源消耗,是产生经济增量效果的主要原因。根据太阳能的光照系统,可从建筑物居民用户的年用水量、比热容等层面对水温进行设定,从而降低热水器消耗电能产生的能耗[3]。从而缓解储水箱供热成本过高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主体建筑所处的经济增量效益与建筑主体所处的地质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建筑所处经纬度越低,可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越高,增量经济效益越显著。
假定建筑主体的占地面积为5000.0平方米,按照我国建筑耗能的标准收费,对此建筑主体进行太阳能改造,此建筑一年可节约3000人民币的耗能成本。倘若在全国主体建筑执行此种建筑结构改造,将产生超过约7000万元的经济增量效益。
在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支撑下,主体建筑节水效益显著,施工技术已实现了由传统的供给-排放模式转变成了“水资源供给-生活污水排放-水资源储备”的循环利用模式。在此种资源循环模式的支撑下,不仅可实现为社会生态效益创造更高的价值,也可以为建筑产业的经济创造更高的价值。例如,收集建筑居民的生活排放废水,将废水经过特殊的净化处理,用于小区景观排水。此种将水资源进行循环处理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建筑居民生活用水的压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某个建筑主体项目为例,在对其进行建筑节水实践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水质的差别,应从针对性的角度提出节水处理方案,同步将经过净化处理的水资源循环使用。例如,针对某建筑的绿化用水,可遵循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收集降雨的雨水与居民排出生活用水,根据水资源的回收量统计总回水用量,将此部分水资源用到灌溉小区绿化区域内[3]。此种方式不仅可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也可起到提升节水效益的作用。根据目前建筑产业的发展现状,小区内绿化用水总量与节水效益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前者消耗较多的情况下,建筑节水效益愈发显著。而现如今,随着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意识到了水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与此同时,建筑主体的生活居民用水单价也同比提高。因此,加大对雨水或居民用水等的净化处理,可显著的提升建筑节水效益。
除上述提出两点节能效益,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还同步创造了相关的施工成本效益,具体内容见表4。
表4 建筑施工成本效益
如上述表4所示,在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支撑下,若能实现对上述提出工程项目的良好实施。从宏观层面可改善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方向,从微观层面可有效的提升建筑成本收益,但无论从上述任一方面分析,其建筑节能产生的效益均为显著的。
针对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几点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启示,具体内容见表5。
表5 建筑施工实施指导
按照上述表5中内容,重构建筑产业发展结构,从而实现建筑产业在市场可持续建设的同时,提高产业的市场收益。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成本结构,从增量经济效益、建筑节水效益、绿色建筑施工成本效益三个方面,开展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节能效益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建筑产业的发展与建设提出针对性指导,从而通过提高建筑产业的竞争能力,实现产业在经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