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亚,乔馨瑶,王玉芳,张 燕,李雪梅,王春香,石 磊△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成都 610041;2.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41)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主要累及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国外一项系统综述统计UC的患病率为(0.60~505.00)/10万,CD的患病率是(0.60~322.00)/10万[1]。我国黑龙江省大庆市IBD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77/10万,广东省中山市为3.14/10万[2]。IBD患者因为小肠受损、腹泻、吸收不良、疼痛、恶心和呕吐等都可能导致营养不良[3]。据报道,我国住院IB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5%[4],营养不良会增加临床和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6]。因此如何有效评估IBD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及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对IBD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目前尚无评价IBD患者营养状况的金标准。已有研究认为由生物电阻抗技术(BIA)测得的相位角(PA)可用于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7-11],PA是IBD患儿营养不良风险的可靠筛选工具[12]。我国对IBD患者相关研究仍然较少,证据有限。本文拟研究PA与IBD患者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关系,为IBD患者的营养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20年1月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首次住院的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2013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1]。纳入标准:年龄小于或等于18岁;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确诊为IBD患者;患者意识清楚、交流无障碍。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疾病如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精神病患者;存在BIA使用禁忌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反复入院为使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住院时间短,输完即出院的患者。
1.2.1体重指数(BMI)
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BMI。BMI小于18.5 kg/m2为低体重,18.5 kg/m2≤BMI<24.0 kg/m2为正常体重,BMI≥24.0 kg/m2为超重。
1.2.2人体成分测定
使用韩国InBody S1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患者行人体成分测定,获得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蛋白质、无机质、体脂肪、骨骼肌、身体细胞总量(BCM)、骨矿物质含量(BMC)、内脏脂肪面积(VFA)、基础代谢率(BMR)、PA等数据。
由BIA导出PA,其值计算如下:PA=弧切电抗/电阻×(180°/π)。根据既往研究结果,生物电阻抗50 kHz,男性PA<5.0°、女性PA<4.6°定义为低PA,反之为正常PA,将研究对象分为低PA组和正常PA组[7]。
1.2.3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
NRS2002由3个部分组成: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状态评分和年龄评分(≥70,加1分)。NRS2002总评分0~7分。总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存在营养风险,<3分则不存在营养风险。
1.2.4主观整体评估方法
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对研究对象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根据PG-SGA得分分级:0~1分(无营养不良)、2~3分(可疑或轻度营养不良)、4~8分(中度营养不良)、≥9分(重度营养不良)[13]。
1.2.5临床结局指标
通过HIS系统查询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长及住院费用。
共计纳入IBD患者110例,其中男65例,女45例,占比分别为59.1%和40.9%,年龄中位数为30岁。CD患者70例,占比63.6%,UC患者40例,占比36.4%。UC患者年龄、BMI、VFA高于CD患者(P<0.05),见表1。
表1 UC和CD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n(%)]或或[M(IQR)]
低PA组的体重、BMI、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蛋白质、无机质、骨骼肌、BCM、BMC、BMR低于正常PA组,VFA、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高于正常PA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PA组IBD患者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指标比较
分析PA与营养指标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显示:PA与IBD患者体重、BMI、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蛋白质、无机质、骨骼肌、BCM、BMC、BMR呈正相关(P<0.05),与IBD患者PG-SGA、VFA、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呈负相关(P<0.05);PA与UC患者体重、BMI、体脂肪呈正相关(P<0.05),与UC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呈负相关(P<0.05);PA与CD患者体重、BMI、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蛋白质、无机质、骨骼肌、BCM、BMC、BMR呈正相关(P<0.05),与CD患者VFA、住院费用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IBD患者PA与营养指标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续表3 IBD患者PA与营养指标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对象中,UC患者BMI高于CD,其中CD患者中BMI<18.5 kg/m2者达到82.9%,UC患者为47.5%,而BMI<18.5 kg/m2表明存在营养不良,这提示CD患者营养状况相较于UC患者更差。本研究还发现,UC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3岁,CD患者年龄中位数为25岁,这提示UC患者BMI高于CD患者可能是由于年龄导致,有研究发现年龄越大,BMI越高[14]。同时UC患者的VFA高于CD患者,这也可能是因为UC患者年龄更大,BMI更高所引起的。但是本研究发现UC患者的PA值相对于CD患者更低,这与相关研究结论不一致[15]。UC病变累及结肠,而CD病变累及整个肠道,所以CD患者营养吸收更差,营养状况更差,而PA是反映营养状况的有效指标。本文却得出相反的结果,很可能是因为CD患者年龄相较于UC患者更小所导致,有研究发现PA与年龄存在负相关关系,也证实了这一猜想[16]。
本研究中低PA组的体重、BMI、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蛋白质、无机质、骨骼肌、BCM、BMC、BMR低于正常PA组,且IBD患者PA与这些指标都存在正相关性。而体重、BMI、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蛋白质、无机质、骨骼肌、BCM、BMC、BMR都是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传统指标,这些指标的降低都提示机体存在营养不良。而本研究中低PA组的这些指标较低提示PA可以预测机体的营养状况。IBD患者常出现骨骼肌减少、脂肪堆积或脂肪减少,但BMI正常,所以BMI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17],需要分析机体组成,包括骨骼肌、BCM、BMC等指标,但其用于评价腹水和外周水肿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而PA是从身体阻力与电抗之间的关系中得到的一个变量,不受机体水分的影响,可以准确反映机体营养状况[18]。
本研究中,CD患者的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蛋白质、无机质、骨骼肌、BCM、BMR与PA存在正相关,但是UC患者中却不相关。如前所述,上述指标是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PA与这些指标相关,提示PA可以反映CD患者的营养状况。有研究认为,人体成分的变化可以反映CD患者的营养状况,但不能反映UC患者的营养状况[19-20],这解释了本研究中UC患者PA与相关人体成分数据不相关的原因。UC患者PA与体脂肪存在正相关,CD患者PA与体脂肪不相关。有研究发现,IBD患者包括UC和CD,容易出现少肌症,肌肉减少,脂肪增多,营养状况变差[17],所以体脂肪与PA应呈负相关,而本研究中CD患者PA与体成分不相关,很可能是研究中CD患者体重过低,脂肪量普遍太低所引起。而UC患者PA与体脂肪存在正相关,也证实了前述人体成分数据不能反映UC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的观点。
本研究结果中,CD患者PA与VFA存在负相关性,即PA越低,内脏脂肪面积越大。但UC患者PA与VFA不相关。MAO等[21]的研究发现CD患者普遍存在皮下消瘦,肠系膜脂肪增多,但UC患者不会出现。而肠系膜脂肪会产生大量的C反应蛋白,与CD患者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22]。内脏脂肪增多的CD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且术后更易复发[23]。CD患者PA与VFA负相关,提示PA越低,CD患者临床结局越差,与前述观点一致。
本研究还发现IBD患者的PA与PG-SGA评分存在负相关,但分别分析UC和CD患者PA与PG-SGA评分的相关性时,发现没有相关性。PG-SGA是传统的营养状况评价量表,评分越高,机体营养状况越差。但营养评估量表存在测量人的主观差异,不能灵敏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等缺点,这提示可能PG-SGA量表在反映UC、CD患者营养状况方面并不准确。
本研究也发现低PA组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高于正常PA组,且IBD患者PA与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存在负相关,即PA越低,短期临床结局越差,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24-25]。PA可以反映机体细胞质量,高PA提示存在大量性能完整的体细胞,低PA意味着细胞死亡或细胞性能降低[25]。有研究发现,PA越小,细胞功能越弱,病死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同时低PA的肿瘤患者其生存期会显著缩短[26]。一项关于UC患者身体成分的横断面研究显示,PA与炎症标志物呈负相关,而急性炎症标志物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27]。
本研究发现UC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都与PA存在负相关,但是CD患者的住院时间与PA不相关,提示住院时间可能并不能准确反映CD患者的短期临床结局。
综上所述,PA的检测可能有助于CD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及短期临床结局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该类人群入院营养评估的常规检测指标。但是人体成分测定数据可能并不能准确反映UC患者的营养状况。本研究的局限在于样本量较少,没有设立对照组,所以本研究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后续研究中将会扩大研究对象样本量,并寻找合适的人群纳入对照组进行研究。尽管有局限性,本研究的结果仍肯定了相位角测定对CD患者的重要性,并质疑了UC患者人体成分测定的必要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