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 黄永盛 唐光毅 陈姗红 司梅雨 张建勇
1) (河海大学理学院,南京 210098)
2)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49)
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束流能量的精确标定是希格斯粒子质量宽度、W/Z玻色子质量的精确测量, 从而精确检验标准模型的基本实验依据.基于此, 束流能量的误差控制要求在10–5水平.康普顿背散射方法是适用于百GeV高能电子对撞机束流能量高精度标定的测量方法.本文拟采用微波电子康普顿背散射后对散射光子能量的精确测量, 来反推CEPC束流能量, 理论预计精度可达到3 MeV左右.首先根据设计需求选定圆波导传输TM01模微波, 并求解该条件下的电磁场分布情况及坡印廷矢量.根据波导内光子分布传输情况提出设计思路简化计算的复杂程度, 结合高纯锗探测器灵敏度、同步辐射本底等限制条件联立方程求解符合设计要求的参数.使用最优的一组波导内径、微波波长、电子入射角数据求得微波功率为100 W时的微分散射截面对能量的导数及对撞亮度, 进一步求得15 MeV能量的散射光子数密度, 根据该能量下同步辐射光子数密度的大小分析了信噪比.理论上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讨论了该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技术难点与问题.
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于2012年发现希格斯粒子并将希格斯粒子质量的不确定度降低到160 MeV即mH= (125.18 ± 0.16)GeV[1].CEPC的目标之一是将不确定度降低到5.9 MeV, 其中束流能量是该方案的输入信号之一[2].因此, 希格斯粒子质量的不确定度也将取决于束流能量测量的不确定度, 所以需要设计一个束流能量测量系统使其满足系统的精度需求.
目前较为成熟的测量束流能量方法有很多, 例如: 共振去极化技术、激光康普顿背散射方法、激光康普顿背散射与光束跟踪方法等, 但已有测量方法中只有激光康普顿背散射方法能够达到测量的精度要求[3].1923年, Compton[4]发现当波长为λ0的X射线入射到碳靶上, 散射X射线波长与入射相比变长, 电子获得部分入射光子的能量, 该散射过程称为康普顿散射.电子-光子康普顿散射过程如下式[5]:
其中λθ为散射光子波长;θ是电子-光子对撞角;h为普朗克常数;m是电子的静止质量;c为光速.当电子能量大于150 MeV时, 电子将会把能量传给光子.对称分布的散射光子在实验室坐标系下观察会集中在电子入射方向的一个小角度内, 且散射光子的能量比入射光子的能量显著增大[5].该过程能量由电子转移到光子, 因此被称为康普顿背散射[6,7].康普顿背散射在1963年被提出用于高能光子产生[7], 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和高电流、高亮度电子加速器的皮秒级太瓦激光器的迅速发展, 使得高能光子的产生在实验中得到成功[8−10].可调单色x/γ射线源, 其产生过程可以借助激光-高能电子散射来完成, 入射电子能量、入射光子能量、散射光子能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其中ωx为产生光子的能量;ω0为入射光子能量;γ为相对论因子可以代表电子能量的大小;ψ为微波光子与电子对撞角,a0与光子能量有关.
康普顿背散射方法目前已经应用在BEPCⅡ和VEPP得到很好的应用, 并到达了1.2 × 10–5的不确定度[11,12].该方法测量的束流能量均在10 GeV以下, 在测量120 GeV电子束时, 测量系统将受到同步辐射的极大影响.一方面同步辐射增加了本底数量影响精确度, 另一方面高能同步辐射光子还会对探测器造成很大破坏, 降低探测器使用寿命.由于高精度探测器的唯一选择是高纯锗探测器[13], 所以需要将散射光子最大能量控制在20 MeV以内, 同时为了避免低能区同步辐射光子产生的巨大本底, 散射光子最大能量还要控制在10 MeV以上.对散射光子最大能量的限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这将要求激光和高能电子束的对撞夹角约为0.04 rad, 由于对束流能量测量的精度要求是1 MeV, 所以角度的不确定度应在0.5 µrad左右.对夹角控制这么小的不确定度是相当困难的,同时如此小的对撞角将降低散射的亮度, 对撞亮度只有头对头对撞的万分之一, 由此将带来很大的统计误差[14].因此研究并解决在百GeV量级的加速器上实现如此精确的能量测量是国际公认的难题,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本研究基于康普顿背散射原理, 设计厘米波段的微波-电子康普顿背散射系统, 计算了100 W功率的微波源与高能电子束对撞产生的散射光子数密度, 并进一步计算信噪比.
与传统激光方案相比, 厘米波段的微波-电子康普顿背散射系统主要解决了康普顿背散射方法在百GeV量级的加速器束流能量测量中的夹角问题.在保证散射光子能量维持在探测器最佳工作范围内的前提下, 同时要求束流能量的不确定性小于1 MeV.通过计算可得若使用激光方案则对撞角过小, 此时激光与电子束对撞角的误差上限为4.2 × 10–7rad, 而CO2激光器的指向稳定性只有10–5rad, 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对此解决方案有二种: 一是针对现有激光器增加准直系统, 不过预期会相当严重的损失激光功率; 二是采用中红外光纤耦合激光器, 激光波长在2—5 µm, 指向稳定性在0.1 µrad, 可以满足要求.但是理论上需要2 km的真空管来传输激光, 才能达到较好的准直效果,使得该项导致的束流能量不确定度能在合理范围内.本文所使用的微波-电子康普顿背散射系统, 对撞角约为88°, 相比于激光方案, 对撞角的误差问题在微波方案中不攻自破.
本文参照激光-电子康普顿背散射的物理过程,在考虑不同波导的微波系统中光子分布情况后, 提出了CEPC束流能量测量的微波-电子康普顿背散射系统, 理论上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为解决百GeV对撞机束流能量的精确测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并讨论了该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技术难点与问题.
电磁波在场中传播, 频率不同则电磁能量传输问题的分析方式也不同.低频情况下, 不直接研究场的分布, 而用电路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高频情况中, 场的波动性愈加显著, 电流、电压的概念也失去其具体意义[15], 我们通过研究电磁场和电路上电荷电流的相互作用, 解出电磁场理解电磁能量传输的具体细节, 根据CEPC束流传播情况选择合适的波导和电磁波传播模式.
根据传输频率的不同, 电磁波的传输方式可以分为: 双线传输、同轴线传输和波导传输.其中, 双线传输适用于低频电力系统, 同轴线传输适用于中低频率传输.频率较高时, 介质中的热损耗及内导线的焦耳损耗变得严重, 此时需要用波导管代替同轴传输线.波导传输适用于微波波段, 因此本文设计讨论的方案中使用的电磁波传导方式为波导传播.
相比于矩形波导, 圆波导具有对称性强、边界条件单一等特点, 常用于毫米波的远距离通信、精密衰减器、微波谐振器等, 因此本方案中使用圆波导进行微波传输.对于圆波导如图1, 波导截面半径为a, 截面坐标采用极坐标(ρ,φ), 波导轴线为z轴, 电磁波传输方向为正向.若使电磁波能够在波导中进行传输, 必须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 并且保证电磁波的波长小于截止波长λc.
图1 圆形波导及坐标系Fig.1.Circular waveguide and coordinate system.
根据电场和磁场在传播方向上的分量不同, 导行波波型大致分为三类: 横电磁波(TEM模)、TE模和TM模.TEM模是双导体结构传输系统的主模, 单导体结构的波导中不能传输TEM模.圆波导中的常用模式有TE11, TM01和TE01三种模式.TE11模尽管是圆波导中的主模, 却不宜作为传输模式.原因在于TE11模存在极化简并, 且由于圆波导加工中可能出现细微的不均匀性, 会使传输过程中电磁场的极化面会发生旋转.TE01模是一种无极化简并现象的轴对称模式, 只有Eφ,Hρ和Hz三个场分量, 壁电流分布只有φ分量, 因此不易设计束流入射孔.TM01模为轴对称或圆对称模,截止波长λc= 2.613a.因为m= 0, 所以TM01模无极化简并现象.TM01模只有Eφ,Hρ和Hz三个场分量, 由于模的场结构特点及轴对称性, 该模常用于雷达天线馈电系统的旋转铰链中.TM01模的壁电流分布只有z分量, 所以对于传输该模式的圆波导, 常常沿波导纵向开窄槽, 插入金属探针作为测量线使用.综合考虑以上三种传输波型在圆波导中的特点, 本方案使用TM01模作为微波的传导波型, 利用电磁场的结构特点及轴对称性便于分析计算电磁场与高能电子束的相互作用, 利用圆波导TM01模壁电流的分布特点可以在波导壁上开孔使CEPC高能电子束通过.
分析波导中的电磁波, 就是要得出导行电磁波沿轴向(纵向)的传播规律以及电磁场在横截面内的分布情况.通常可以使用纵向分量法的思想: 将导行系统中的电磁场矢量分解为纵向分量和横向分量, 由亥姆霍兹方程得出纵向分量满足的标量微分方程, 求解该标量微分方程, 得到纵向分量; 再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 找出横向分量与纵向分量之间的关系, 用纵向分量来表示横向分量.TM模满足Hz= 0,Ez(ρ,φ,z) =Ez(ρ,φ)e–jβj, 在极坐标中Ez(ρ,φ)的标量波动方程如(3)式, 应用分离变量法可以得到Ez的基本表达式如(4)式:
根据电磁场分量的纵横关系可以得到各个场分量的一般解(基本解的线性叠加)的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