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1例报告*

2021-08-03 12:34:42余彩钰何祥乐余少鸿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4期
关键词:肠镜根治性直肠

余彩钰,刘 戬,何祥乐,朱 磊,罗 然,余少鸿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云南 昆明 650000)

多原发结直肠癌(MPCC)的定义是结直肠上发生2个或2个以上、相互独立,并除外转移的原发癌灶。同时或间隔时间6个月以内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癌灶,称为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SCRC);超过且6个月以上者,则称为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MCRC)[1-2]。随着诊断及治疗手段的进步,重复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临床以SCRC更为多见[3],故提高对SCRC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例SCRC患者进行报道,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因“反复便血半个月余”于2018年11月26日收入本院。患者入院前半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便血,偶为黑便,偶为鲜血便,次数不详,不伴呕血、腹痛,无恶心、头晕、乏力、晕厥,无胸闷、气促、心悸等。入院查体:体温36.6 ℃,脉搏6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7/102 mm Hg(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病容,神志清楚,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距离肛缘4 cm直肠前壁可触及大小约1.5 cm肿物,指套无染血,触痛明显。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均在正常范围内。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示:直肠壁局部增厚,最厚处1.0 cm,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见图1。肠镜检查示:距肛门约10 cm,见一菜花样肿物,表面黏膜糜烂坏死,触之易出血,肠腔狭窄,未能继续进镜;取材3块送检,病检回报为(直肠)腺癌。见图2。下腹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直肠下段肠壁左份不均匀增厚,病变累及肠壁范围较局限性,约2.0 cm,距离肛管约4~5 cm,考虑肿瘤性病变,低位直肠癌可能,TNM分期为T2N0Mx期。见图3。

图1 CT示直肠肿物

图2 结肠镜见直肠隆起病灶

图3 MRI示直肠肿物

结合腹部CT、肠镜、MRI及活检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低位直肠癌,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截石位指检,确认肿瘤。腹腔镜探查腹腔:腹膜反折处见直肠占位,大小约3 cm,活动度可,未侵及浆膜层外,遂行直肠癌根治术,裸化肿瘤近端10 cm、远端5 cm肠管,切断送检。再次行肛门指检,距离齿状线上约4 cm触及较小占位,取组织送检术中冰冻示黏膜内癌,考虑患者系重复癌,继续分离远端直肠,距离肿瘤下缘1.5 cm切断直肠,行乙状结肠-肛管端端吻合术,回肠末端预防性造瘘。术后病理结果示:直肠腺癌;分化程度:中分化;侵及深度:肿瘤大者侵犯全层,小者侵犯黏膜下层;脉管内无癌栓;未侵犯神经;肠周脂肪组织内淋巴结未见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未见癌;无肠系膜癌结节。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后未行放、化疗,随访至今未见转移复发证据。

2 讨 论

SCRC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原发性结直肠癌的1.1%~8.1%[4]。SCRC临床表现极不典型,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的诊断价值有限[5]。SCRC在临床上容易漏诊,一旦漏诊,可能会导致二次手术或肿瘤的远处转移,影响患者预后[6]。术前检查包括CT、MRI、肠镜及钡灌肠等,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可以提高MPCC的生存率[7]。临床SCRC漏诊的原因包括:远端肿瘤使肠腔狭窄,肠镜无法通过,不能发现近端肿瘤;结肠镜检查时没有对整个大肠进行详细检查;钡剂检查不能发现较小的病灶,不能获得病理学结果;结直肠经常处于不同的收缩状态,CT、MRI对肿瘤定位不是十分准确[8];临床医师对SCRC的认识不足,直肠指检不规范;术中未作全面探查或探查不够仔细。本研究中,SCRC未漏诊误诊的关键在于切除腹膜反折处直肠占位后再次行直肠指检,发现远端直肠肿瘤。虽然未能实现肿瘤一体化切除,但避免了二次手术。因此,完整的术前检查,仔细的术中探查和定期术后监测对SCRC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SCRC,手术治疗是首选,但国内外暂时没有明确统一的手术标准。手术方式应根据病灶部位、范围、病灶间的距离及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定,达到个体化治疗[6]。手术方式有标准结直肠癌根治术、扩大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分段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结肠全/次全切除术等[9],本研究行扩大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有经验的术者通过腹腔镜辅助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其相对于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10],本研究中SCRC患者术后10 d出院。有文献报道,如果病理分期相同且均实施根治性切除术,SCRC与单原发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2]。但研究认为,SCRC存活率更低。SCRC放化疗及新辅助治疗暂时并无统一标准,临床中以患者多个癌灶中最高的TNM分期作为患者的病理分期,按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结肠癌临床指导原则进行治疗[13]。部分局部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可通过新辅助治疗获益,使原发肿瘤减小,不可切除的肿瘤能得以切除[6]。

SCRC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生漏诊或误诊会引起肿瘤扩散。临床医师要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术前要结合CT、肠镜、MRI等检查,精准把握肿瘤位置;相关检查示肿瘤距离相差较大时,要考虑SCRC可能。不能满足于一处病灶的发现,要辨证看待并运用临床思维;术中仔细检查,采用规范的肛门指检进行术中确认,并与术前检查相结合;加强术后的监测与复查,尤其是全结肠肠镜检查。多手段结合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避免误诊、漏诊。根据肿瘤的位置、病理、临床分期,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及相应的放化疗、新辅助化疗方案,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肠镜根治性直肠
人到中年最好做一次肠镜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肠镜下治疗的效果观察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2:38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对比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肠镜下钛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预防出血的临床分析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25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膀胱颈在术后控尿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膀胱颈在术后控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