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2021-08-03 07:21:40张玉清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西医证候胰岛素

张玉清

巧家县中医医院内一科(脾胃病科),云南昭通654600

糖尿病是因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存在障碍或缺乏胰岛素而诱发糖代谢紊乱的一组慢性代谢系统疾病,该病主要特征为血糖显著上升[1]。临床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其和心血管疾病有较大关联性,由于病程长,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极易引起相关并发症,对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关键[2-3]。现阶段,西医临床对2型糖尿病多使用降糖类或胰岛素类药物予以治疗,虽能取得较好效果,但仍有一些患者的预后不良,长期疗效有待提高[4]。在祖国医学中对糖尿病早有深入认识及治疗,中医学上将糖尿病列入“消渴”范畴,近年该院采取中医辨证方药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已取得良好成效。该研究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275例为对象,主要评价2型糖尿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27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上述患者划分为结合组(138例)和参照组(137例),结合组男73例,女65例;年龄44~67岁,平均(56.8±7.29)岁;病程1~9年,平均(5.4±1.72)年。参照组男74例,女63例;年龄43~66岁,平均(56.4±7.15)岁;病程1~9年,平均(5.2±1.6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所选患者及家属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参与该研究,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接受血糖检测;中医诊断满足《中医内科学》有关消渴病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满足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2型糖尿病相应诊断标准;治疗依从性较好,能配合治疗及该项研究。排除标准:伴糖尿病严重并发症;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存在其他严重功能障碍或全身性疾病;治疗依从性差,未坚持用药;同期使用受体阻滞剂、激素类药物,对疗效评估形成干扰影响者。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即予以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S20030004,规格:300 U×3 mL);具体用法:每天早、晚餐前30 min,行皮下注射,全天胰岛素初始剂量=[(空腹血糖-7)×18/4],早60%,晚40%,之后按患者血糖水平适当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结合组在予以上述胰岛素治疗的同时,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施予相应中药汤剂。中医学上将糖尿病分为上消(肺热伤津)、中消(肝胃郁热)、下消(肾阴亏虚或气阴两虚),结合组138例患者经辨证分型,当中,54例为肺热津伤证,36例为肝胃郁热证,48例为气阴两虚证。①肺热伤津证,证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洪数;该型患者的治疗以生津止渴、清热润肺为主;予以消渴方加减:花粉15 g、黄连5 g、生地15 g、麦冬15 g、葛根20 g、天冬15 g、知母15 g、党参20 g、丹参15 g。②肝胃郁热证,证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赤红,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该型患者的治疗以养阴生津、养胃泄火为主;予以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 g、黄芩15 g、法半夏15 g、枳实15 g、白芍20 g、大黄10 g。③气阴两虚证,证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该型患者的治疗以养阴益气、润燥止渴为主,予以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人参10 g、黄芪30 g、麦冬15 g、五味子15 g、熟地30 g、山药20 g、茯苓15 g、丹皮15 g、泽泻15 g、山萸肉20 g。上述各药用水煎煮,取药汁趁热饮下,100 mL/次,3次/d。两组均以持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情况。

1.3 观察指标

评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和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同时判定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主要为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中医证候指标以口渴多饮、尿频量多、易饥多食、形体消瘦为主症,以气短懒言、失眠心悸、头困身重、倦怠乏力、手足怕寒、身热心烦、自汗、身体浮肿、大便不爽、腰膝酸软等为次症;而主症、次症依据严重程度划分作重、中、轻、无4个等级,主症分别计为6、4、2、0分,次症分别计为3、2、1、0分,脉象和舌象相符则计3分,不符则计0分;各项分数相加之和为中医证候总积分,若总积分越高代表症状越重[5]。

1.4 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治疗,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显著改善,其中医症候总积分下降幅度超过70%及以上,且FPG、2 hPG水平下降到正常范围内,或是下降幅度超过40%及以上,HbA1c下降到6.2%及以下,或是下降幅度超过30%,判定为显效;通过治疗,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一定改善,其中医症候总积分下降幅度超过30%及以上,且FPG、2 hPG水平下降幅度超过20%及以上,HbA1c下降幅度为10%~29%,判定为有效;通过治疗,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较大改善,其中医症候总积分、血糖水平均无显著下降,或是下降幅度未达到有效标准,判定为无效[6-7]。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结合组患者的FPG、2 hPG、HbA1c水平都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情况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blood glucose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情况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blood glucose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s)

?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结合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情况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otal score of TCM syndr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情况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otal score of TCM syndr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s),points]

?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情况对比

结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38%)高于参照组(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情况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judgm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

3 讨论

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高发的慢性疾病,其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西医治疗的手段主要是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一般情况下可取得较好的降糖效果,但长期用药可能使患者机体产生耐药性,致使不良反应增加,治疗依从性变差,进而影响到总体疗效[8]。中医学指出,2型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该病可分为上、中、下三消,其中,上消主指肺脏,中消主指胃、肝,下消主指肾脏;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多为情志不调、疲劳过度、饮食不节、喜食辛辣肥甘食物等,由于中焦雍滞,致使脾胃运化失调生成内热,加之蕴结化燥伤阴,难以滋润肺、肾而患病。鉴于此,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时需注重辨证论治,正确判断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状况,注意肺、胃、肾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可盲目地分而治之,须做到同时兼顾[9-10]。

该研究中,结合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前提下,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辨证分型治疗,基于中医学理论指导,将“整体观”作为基本指导,按照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因人施治,以期达到标本兼治[11];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结合组患者的FPG、2 hPG、HbA1c水平分别为(6.30±1.38)mmol/L、(8.90±1.27)mmol/L、(6.50±0.12)%低于参照组的(7.60±1.29)mmol/L、(9.90±1.38)mmol/L、(7.70±0.14)%(P<0.05)。结合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16.20±5.83)分低于参照组的(28.70±6.79)分(P<0.05)。结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38%)高于参照组(81.02%)(P<0.05)。这一结果和邓权[12]文献报告结论较为接近,其结论指出,实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5.8±0.9)mmol/L、(7.6±1.4)mmol/L、(5.3±0.4)%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1.2)mmol/L、(9.3±1.8)mmol/L、(7.3±0.5)%(P<0.05);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16.1±5.7)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9.1±6.8)分(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71.42%)(P<0.05)。

综合上述,常规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更为理想,有助于良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中医证候,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建议在临床中推广采用。

猜你喜欢
西医证候胰岛素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中医研究(2013年1期)2013-03-11 20: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