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质稻发展及稻米品牌建设与展望

2021-08-03 03:54王丰柳武革刘迪林廖亦龙付崇允朱满山李金华曾学勤马晓智霍兴
中国稻米 2021年4期
关键词:优质稻杂交稻稻米

王丰 柳武革 刘迪林 廖亦龙 付崇允 朱满山 李金华 曾学勤 马晓智 霍兴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第一/通讯作者:fwang1631@163.com)

从清朝开始,广东作为重要通商口岸,商品经济就比较活跃,质优价高的优质稻米生产一直受到重视[1]。尤其是到了上世纪50—60 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腾飞,港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也迅速扩大。由于香港与广东同宗同源,两地饮食习惯几乎一样,广东传统优质丝苗米特别受香港市民的青睐。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广东的优质稻米就大量外销到港澳地区,并经香港出口至新加坡、马来西亚、西欧、北美、非洲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成为当时广东挣取外汇的主要商品[2]。为满足外销出口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广东非常重视优质稻米生产和优质稻新品种培育。1958 年开始实行收购加成和给予化肥奖售的政策,即凡属优质粮收购一律加成30%,收购50 kg 优质稻谷抵购粮任务65 kg,另奖售氮肥7.5 kg[2]。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广东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优质稻米的市场需求也迅速扩大。为满足外销出口与内销自给两个市场需求,广东率先开启了水稻优质化育种,从而推动了广东优质稻发展与稻米品牌的创建。

1 广东优质稻品种发展历程

1.1 传统高秆农家优质水稻品种(明朝至20 世纪50年代)

地处华南的广东是亚洲栽培稻重要起源地之一[3]。其也是优质稻米重要产地,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丰富的优质稻品种记载[1]。其中,鼠牙粘是记载最早的一个优质稻农家品种。明嘉靖十七年(1538 年)《增城县志》中记载:“粘有八种,初秋而熟者曰八月白,壳白者曰白粘……,其體小味馨者曰鼠牙粘,……[4]”。清嘉庆庚午年(1810 年)《增城县志》卷一中记载:“其稻多粘,早熟有冷粘、赤穀粘,晚熟有新粘、白花粘、赤花粘,惟鼠牙粘最佳。”清朝宣统年间(1909—1912)《宣统番禺县续志》卷十二中也记载了很多水稻品种:早稻种植的有夏至白、银粘、红头秋香、白头秋香、东莞白等,产量一般为2.25~3.00 t/hm2;晚稻种植的优质品种有黄粘、油粘、丝苗粘、牙粘、鼠牙粘、马坝粘等[1]。民国十年(1921年)《增城县志》第一部第九卷中记载:“案近来,早熟有煉赤、有上造丝苗、有白谷仔颇佳,晚稻有泉水粘,丝苗最佳[5]。”

由此可见,鼠牙粘、丝苗和马坝粘等是广东历史上被广泛种植和认可的优质水稻品种。其中,粒型细小且有香味的鼠牙粘自明朝有记载以来的种植历史有近500 年;丝苗和马坝粘从清朝宣统年间有记载以来,其种植历史超110 年。

新中国成立后,细小粒型的优质稻米成为广东挣取外汇的传统出口商品。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广东优质稻年种植面积12.0~13.3 万hm2,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3%左右,产品主要出口港澳市场[2]。这些农家优质稻品种因长期种植,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市场欢迎度下降。为此,广东育种家们对传统的农家优质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和系统选育,以进一步满足出口外销市场需求:①丝苗:增城县农家品种,株高 110 cm 左右,产量 2.25~3.00 t/hm2,分蘖力强,茎秆细硬,谷粒细长,麻黄色,千粒重17.5 g。②马坝油占:广东曲江马坝的农家品种,株高120 cm左右,产量 2.25~3.00 t/hm2,分蘖力强,茎秆细小,谷粒细长,谷色金黄,千粒重21.0 g。③华南十五:从农家种“一粒种”系选而成。株高120 cm,产量超过3.00 t/hm2,谷粒细长,煮饭香,属中等米。④金线占:农家种,株高120 cm 左右,千粒重15.7 g,产量2.25~3.00 t/hm2,属下等米。⑤黄占:又名黄谷子、牙黄谷、黄龙子,原是广东五华县的农家品种,株高130 cm,产量2.25~3.00 t/hm2,全生育期 140 g,千粒重 22.0 g,出米率高(72%),属下等米。⑥华泉:1964 年从木泉系选而来,株高 115 cm 左右,产量 3.75 t/hm2,米粒无腹白、油润,在港澳受欢迎,属中等米;1975 年在广东种植面积达到1.2 万hm2[6]。以上品种均为高秆农家优质稻品种,粒型细小,千粒重15.7~22.0 g,是广东第1 代优质水稻品种。

1.2 符合外销出口需求的矮秆优质稻品种(20 世纪60 年代至 80 年代初)

传统高秆农家品种不仅产量低,而且易倒伏。随着外销出口市场的不断增长,依靠原始农家品种已不能满足市场对优质稻米增长的需求。因此,在1959 年广东首次通过人工杂交育成第1 个矮秆品种广场矮并成功开创出一条水稻矮化育种新途径之后[7],又率先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出了系列丰产性和抗倒伏性明显提高的现代矮秆优质水稻新品种[6]。

1966 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黄耀祥等人利用中竹2915 与塘竹1923 杂交,成功培育出第1 个现代矮秆优质水稻品种双竹占,该品种引入江西后大面积推广应用,并经系选后,又称之为江西丝苗[6]。这个品种较早熟,在广东晚季种植全生育期85~95 d,株高100 cm,茎秆细小,叶片窄,分蘖力强,有效穗多(495~525 万/hm2);穗较小,每穗 50~60 粒,千粒重 16.2~18.0 g,产量可达4.5 t/hm2左右;谷粒细长,米粒透明、无腹白、玻璃质,晚季米被评为“特一级”,即上等米,成为当时优质米出口的主要品种[6]。此后,还育成了一批符合出口需求的优质米新品种(表 1)[2,4-6]。

表1 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广东育成的优质矮秆水稻品种

由于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较为炎热,长期以来,华南地区尤其是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港澳、粤西南、桂南和海南等地的人们,形成了喜食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高(>22%)、米饭爽滑而不粘的大米。因此,广东传统的农家高秆品种和早期的现代矮秆优质稻品种,其直连淀粉含量均相对较高。但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稻米,其米饭要保持口感爽滑,则米粒必须细小。因此,长期以来千粒重的大小成为广东优质米的一个重要品质指标。

为保证出口优质米的品质,广东省制定了优质米商品等级标准。其基本标准是:米质坚硬,米粒晶莹透明如玻璃状,无腹白,油质鲜明,米型尖细幼小,颗粒均匀,整齐美观。依据大米的外形长度、宽度和千粒重,又将出口优质米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其中,上等米对应内销的特一级米,中等米对应内销的特二级米,下等米对应内销的一级米;上等米谷粒千粒重≤21 g,中等米谷粒千粒重≤22 g,下等米谷粒千粒重≤23 g[2,6]。由此可见,粒型细小成为当时广东优质稻米的典型特征。

1.3 中高直链淀粉型的高产优质稻品种(1986—2005年)

由于气候、米饭蒸煮方式和传统的饮食习惯等原因,直至21 世纪初期,广东、广西、海南等华南地区人们还一直保留着喜食爽而不粘、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高的硬米饭。因此,这一时期广东培育出的大批高产优质稻品种依然保持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高的特性(表2)。

表2 广东高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稻代表品种

从表2 可见,该时期广东优质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最低的为22.4%,最高者达到27.4%,但千粒重依然较小,保持在18.0~22.0 g 范围。这些品种的产量水平则一般有随着千粒重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其中,小农占是广东江门市新会农科所于1982 年育成的一个弱感光性迟熟晚籼品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垩白粒率2%,垩白度0.5%,饭味佳(90 分),直链淀粉含量22.2%[8-9]。尽管一直没有通过品种审定,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近20 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9 万hm2,“新会小农占”稻米已形成区域品牌,广受欢迎。七桂早25 是由广东佛山兽医专科学校育成,晚季种植品质特二级,达出口中等米,早季达出口下等米,米粒外观晶莹透亮,无腹白,米饭爽滑,适口性佳[10]。该品种是20 世纪80 年代末至90 年初广东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稻品种,迄今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00 多万hm2。七山占系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米质达特二级,耐肥抗倒,抗逆性较强,累计推广面积近133 万hm2。粤香占是第1 个高收获指数常规优质稻品种,早季米质鉴定为一级,有香味,已累计推广100 万hm2左右。培杂双七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首个米质达特二级的两系杂交稻组合,连续4 年成为广东省年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已累计推广超过100 万hm2。粳籼89、特籼占13 和特籼占25 是广东省佛山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常规稻,早季种植米质均达特二级。粳籼89 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稻飞虱,已累计推广153 多万hm2;特籼占25 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已累计推广33 万多hm2。桂农占和玉香油占也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品种,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已分别推广了60 多万hm2和 40 多万 hm2。

1.4 低直链淀粉型高产优质常规稻品种(2006 年至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饭煲的普及使用,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城市居民对优质稻米要求已趋于一致,都比较喜欢吃直连淀粉含量相对较低、口感更为软滑的米饭。因此,从2002 年开始,广东优质稻育种也顺应了这种变化,培育出一大批直连淀粉含量为13%~18%、软滑可口的优质常规稻品种。可见,优质稻的标准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

1.4.1 高产、优质、抗性兼备的中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

2002 年以来,广东先后培育出大批品质达国标优质3 级米以上的中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如胜泰1 号、黄华占、粤晶丝苗2 号、合美占、粤禾丝苗和粤农丝苗等(表3)。这些品种的共同特点是产量高、抗病性好、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低,米饭软滑可口,是产量、抗性和品质兼顾的新一代优良品种,极大推动了广东乃至整个南方稻区的优质稻产业发展。

表3 高产、优质、抗病的中档优质稻品种

黄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第1 个广适性优质常规稻品种,耐热性较好,抗倒伏,适合虾稻共作、直播与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在我国南方稻区9 省市通过审(认)定,应用面积超过667 万hm2,成为近年来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常规籼稻品种之一,也是很多南方米业公司重点用于加工的优质稻谷来源。粤晶丝苗2 号是前几年广东省年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常规稻品种,米质达国标优质2 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金农丝苗广东省2 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8.5%,百亩示范平均产量11.07 t/hm2,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粤农丝苗和粤禾丝苗品质均达国标优质2 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还具有良好的恢复特性,既是很好的常规稻,又是优良的杂交稻恢复系。

1.4.2 “广东丝苗米”型特优质香稻新品种

2006 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Lemont/丰澳占//丰澳占”复合杂交育成了首个优质香稻品种美香占2 号。该品种在广东晚季种植米质达国标优质2 级,外观品质为晚季特1 级(表4),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目前广东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常规稻品种。2018—2020 年连续3 届获得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品种,已累计推广67 万hm2。2006 年广东省台山市农科所利用优质香稻材料“香丝苗126”与细长粒优质稻品种象牙软占杂交,育成广东首个粒型特细长的优质香稻品种象牙香占,其长宽比达到4.4,广东晚季种植米质达国标优质2 级(表4),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5 级)。该品种参加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获得金奖。美香占2 号和象牙香占已成为近年来广东丝苗米高档品牌产品打造的核心品种。

表4 “广东丝苗米”型优质香稻品种产量与品质指标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优质稻列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2018 年在广东省农业厅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并为加快特香型优质丝苗米品种培育,在广东省的区试中还专门设立了香稻组,以美香占2 号为区试对照品种,经过2018—2020 年的区试筛选,已选育出产量水平更高、稻瘟病抗性优于对照的新一代优质丝苗米品种南晶香占、19 香、莉香占和二广香占3 号等,并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表4)。 此外,象竹香丝苗、客都寿乡1 号等一批品质优良的苗头新品种正在区试和复试。其中,象竹香丝苗和客都寿乡1 号已分别成为惠州“水中鲤”和梅州蕉岭“秀才郎”等广东丝苗米品牌的核心品种。

1.5 低直链淀粉型优质杂交稻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解决温饱问题,水稻育种工作者高度重视产量的提高,而对品质改良重视不够,尤其是杂交稻的重产量、轻品质问题更为突出。1983—1984 年我国粮食大丰收,第1 次出现了“卖粮难”问题。1985 年国家开始重视品质育种,并将“七五”水稻育种攻关目标定位“优质、高产、多抗”。然而,1987—1988 年粮食连续两年减产让高产又成为了重点,优质稻生产第一次跌入低谷。1989—1990年我国粮食生产又获得了丰收,“卖粮难”重现,优质稻生产再次受到重视[11]。广东从1991 年开始重视杂交稻的优质化育种研究,并取得很好成效。

众所周知,杂交稻的品质是由其父母本共同决定的,亲本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杂交稻品质的好坏,尤其是不育系对杂种F1品质的影响可能更大[12-14]。因此,培育品质优良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是优质杂交稻育种的重要基础。

1.5.1 优质不育系选育

早期我国杂交稻育种利用的主要不育系有珍汕97A、V20A、II-32A、优 IA、协青早 A、冈 46A 和博 A 等等。这些不育系粒形短圆,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胶稠度较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高,外观与食味品质均不够理想,利用其组配育成的绝大多数杂交稻品质不理想。针对这些不育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1991 年开始,广东开展了以优质杂交稻保持系创制为核心的“B 系改良计划”,并育成了一批优异的优质不育系。

1.5.1.1 香型无垩白优质不育系——粤丰A 该不育系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1991 年利用从IRRI 引进的香型优质保持系IR58025B 与协青早B 杂交系选育成粤丰B,然后再与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 杂交及连续回交,于2000 年育成的无垩白香型优质不育系[15]。其出糙率80.1%,整精米率28.2%,垩白粒率为0,透明度1 级,粒长6.7 mm,粒宽1.81 mm,长宽比3.7,直链淀粉含量14.3%,胶稠度92 mm,碱消值7.0 级,蛋白质含量8.7%。利用该不育系组配育成的杂交稻在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性状上均有大幅度改良,组配育成了丰优丝苗(丰优998)、丰优香占、丰优880、丰优559 等优质杂交稻。其中,丰优香占累计推广51 万hm2、丰优丝苗累计推广42 万hm2,两者均为优质香型三系杂交稻组合[16]。

1.5.1.2 高整精米率优质不育系——泰丰A 泰丰A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00 年早季利用优质稻品系“米 31”(粤丰 B/象牙软占)与(博 B/浙 9248)F8代优良株系杂交系选获得泰丰B 后,再与印水型不育系荣丰A 进行杂交及连续回交,于2008 年育成[17]。该不育系粒型细长,千粒重22.4 g,出糙率81.6%,整精米率74.1%,垩白粒率1%,垩白度0.1%,长宽比4.3,直链淀粉含量13.9%,食味品质7.7 分,胶稠度82 mm,碱消值2.3 级,是粒形特别细长、整精米率很高,而且饭味好的一个优质不育系。利用其组配育成的杂交稻泰丰优 55、泰丰优 208、泰优 390、泰优 553、泰优 398 等20 多个优质组合,绝大多数粒型细长、整精米率高、饭味好。其中,泰丰优208 在全国优质稻(籼型)品种食味鉴评中,连续两届(2019 年和2020 年)获得金奖;泰优553 和泰优1002 分别获得第二和第三届全国优质稻(籼型)品种食味鉴评金奖;泰优398、泰优390、泰优871、泰优明月丝苗等多个品种被分别评为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和陕西的优质稻(金奖)品种[18]。

1.5.1.3 广东丝苗型优质不育系——广8A 广8A 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带有野生稻亲缘的优质早籼稻种质“增城丝苗-8 选”与保持系中间材料1325B(粤丰B/26)杂交,育成细长粒形、矮秆多穗、株叶形好的优良保持系,然后再与野败型不育系325A 杂交与连续回交,于2008 年育成的丝苗型优质不育系。该不育系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分蘖强,株叶窄直。出糙率80.2%,整精米率68.2%,垩白粒率8%,垩白度1.2%,透明度2 级,粒长6.1 mm,粒宽1.69 mm,长宽比3.6,直链淀粉含量15.7%,胶稠度69 mm,碱消值7.0级,蛋白质含量8.1%[19]。利用该不育系已组配育成广8优 169、广 8 优 165、广 8 优金占、广 8 优 2168、广 8 优2156 等系列组合通过审定,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1.5.1.4 早熟的香型优质不育系——广泰A 广泰A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07 年早季采用温汤去雄法以保持系中间材料荣丰B//(米31/W254)为母本与具有香味的保持系中间材料(天丰B/粤丰B)人工杂交,后代通过系选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香味基因[20-21],育成优质的保持系广泰B,然后用印水型不育系荣丰A 连续回交转育而成早熟的香型优质不育系。其出糙率81.9%,精米率74.5%,整精米率69.2%,垩白粒率4%,垩白度0.4%,长宽比3.1,直链淀粉含量17.1%,胶稠度71.0 mm,碱消值7.0 级,品质达国标优质1 级,易繁易制,较耐高温,稻瘟病全群抗比达到87.1%。已利用其育成系列品质优良组合,其中,广泰优华占、广泰优1002、广泰优天弘丝苗、广泰优粤农丝苗等达部标优质2 级,广泰优7170、广泰优秋占等达部标优质3级[22]。

1.5.1.5 迟熟香型不育系青香A 和软华A 青香A 是由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 年育成并通过鉴定的香型优质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千粒重22 g 左右,谷粒长宽比4.0,香味浓郁,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利用其组配育成的青香优033 已通过广东省审定。软华A 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高州野生稻中的雄性不育单株与G 软华B 杂交及连续回交转育而成[23]。利用软华A 与航恢1179 杂交育成的软华优1179,其整精米率62.2%~64.6%,垩白粒率4%~14%,垩白度0.8%~1.4%,直链淀粉含量15.8%~17.1%,胶稠度59~71 mm,长宽比3.4,食味品质分81~84 分,品质达国标优质2级。

1.5.2 优质恢复系选育

早期杂交稻主要的恢复系有明恢63、测64、桂99、明恢 77、36 辐、密阳 46、广恢 96、R524、直龙等,除明恢63、测64、桂99 外,其他不少恢复系存在粒型短圆、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心腹白大、整精米率低等缺陷,由其组配出的杂交稻品质往往也具有相同的缺点,严重影响了杂交稻米的市场价值。针对当时恢复系存在的问题,广东省开展了优质恢复系的创制研究,并培育出几个应用成效突出的优质恢复系。

1.5.2.1 耐储藏优质三系恢复系广恢122 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0 年以明恢63 为母本,与配合力强、食味品质优、稻瘟病抗性强、耐肥抗倒恢复系广恢3550 进行杂交系选于1993 年育成的优质广谱恢复系[24]。该恢复系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1.9%,整精米率58.8%,粒长6.8 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16%,垩白度3.3%,透明度2 级,碱消值4.7 级,胶稠度76 mm,直链淀粉含量15.3%,蛋白质含量9.4%,达到国标优质3级米标准;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比达到96.9%,中抗白叶枯病,且具有耐储藏特性,在第9 条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耐储藏特性的QTLs qSC9-1 和qSC9-2,其中qSC9-1 是一个主效QTL[25]。利用该恢复系与珍汕97A、优ⅠA、博A、GD-1S 等不育系测配, 育成优优122、博优 122、粤杂 122 等三系杂交稻组合[18,24]。

1.5.2.2 多穗型优质抗病恢复系广恢998 广恢998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外引材料BG35-选2 与优质多穗型材料连836-1 杂交育成中间材料R1361,再与利用明恢63///(珍桂矮//R3550/518)育成的F4代中间材料R1333 进行杂交、系选、成对测配而定向培育成的优质恢复系。糙米率80.6%,精米率71.8%,整精米率52.1%,粒长6.9 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22%,垩白度3.6%,透明度 2 级,直链淀粉含量15.5%,碱消值4.4 级,胶稠度76 mm,蛋白质含量8.3%,达国标优质3 级米标准[26]。广恢998 在品质性状上具有很好的配合力[27],已利用其组配育成16 个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杂交新组合通过审定,是迄今广东应用面积最大的恢复系。 其中,天优998 稻米品质鉴定达国标优质 2 级[28];华优 998 在广东省区试中品质达国标优质1 级,是广东第1 个达到国标优质1 级的三系杂交稻[14];美优 998 和秋优998 米质达国标优质2 级[29];振优 998、博优 998 和金稻优998 米质达到部颁优质 2~3 级[30-32];五丰优 998 达国标优质 3 级[33];丰优丝苗(丰优 998)除垩白度性状略高于国标外,其余品质性状均达国标优质米指标,且米饭柔软可口,被群众评为最好吃的杂交稻品种[14,16]。

1.5.2.3 抗病虫高配合力恢复系华占 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1999 年晚季以(广青占/丰八占)中间材料为母本与五丰占2 号杂交系选至F5代,2002 年中国水稻研究所引入其株系(SC-02-S6)作进一步的成对配组测恢选育而成。该恢复系糙米率78.6%,精米率70.1%,整精米率60.3%,粒长6.7mm,长宽比3.5,垩白粒率15.7%,垩白度3.7%,透明度1.3级,直链淀粉含量 14.4%,碱消值6.6 级,胶稠度73.7 mm,蛋白质含量12.2%,达国标优质2 级[34],且抗稻瘟病[35]。根据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截至2019 年3 月8 日)统计,以华占为父本已审定87 个品种,其中绝大多数品种的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优质米标准,并具有很好的稻瘟病抗性[36]。其中,晶两优华占、天优华占、隆两优华占、欣荣优华占、荣优华占、五优华占等年种植面积位居前列。

1.5.2.4 优质抗病兼用型恢复系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选育优质常规稻品种的同时,也注意把杂交稻的恢复基因导入至这些高产、优质、抗病常规稻品种中,育成一批既可直接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常规稻,又可以作为杂交稻恢复系的品种,如五山丝苗(R534)、黄莉占、黄粤丝苗(R1377)、粤农丝苗、粤禾丝苗、玉香油占和粤莉占等,利用这批兼用型恢复系已组配育成系列品质优、抗性强、产量高的杂交稻品种通过审定,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杂交稻的优质抗病育种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表5)。

表5 广东育成的优质、抗病兼用型恢复系及其组配的系列组合

2 广东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与高端品牌建设

翻开清代广东地方志就不难发现,从康熙(1662—1722)中期开始,广东农村的商品经济就已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各地开始种植优质稻品种[1,37],并逐步形成了“曲江马坝油占”“增城丝苗”“南海齐眉”“博罗香米”等驰名中外的稻米品牌[5,36]。其中,在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是“增城丝苗”和“马坝油粘”。

迄今,广东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 个:增城丝苗米、罗浮山大米、连山大米、罗定稻米、马坝油粘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 个:台山大米、客都稻米、龙门大米、海丰油占米、恩平大米。稻米区域公用品牌12个:罗定稻米、增城丝苗米、台山大米、马坝油粘米、龙门大米、连山大米、恩平大米、龙川大米、蕉岭富硒稻米、清新大米、洪冠黄谷水稻、扶溪大米。2019 年11 月24 日广东省南方名牌农产品推进中心发布的“粤字号”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百强名单中,有9 个大米公用品牌进入100 强,其中,“台山大米”位列大米公用品牌的榜首,品牌价值高达83.8 亿(http://www.gdmpxt.org/gdmp_subpages/news/201911/241912001153.html)。“台山大米”“罗定稻米”“蕉岭富硒稻米”“增城丝苗米”“龙门大米”“恩平大米”“连山大米”“扶溪大米”“马坝油粘米”这9 个品牌价值总生产规模达到18.1 万hm2,年产值52.5 亿元,以占全省10.1%的种植面积和9.0%的产量,获得16.1%的产值。

2.1 增城丝苗

增城丝苗素有“米中之王”“米中碧玉”之称,以其米粒洁白晶莹,油质丰富,成饭香气浓郁、柔软、可口而闻名。增城丝苗米的原产地是增城的朱村白水山上栖云寺前的0.2 hm2地[38]。据传,明代栖云寺法号为智琛、半叶的僧人,常常远足雷州、梧州各地,一边化缘,一边采集各地谷种,并把四方云游时收集到的稻谷播种于白水山的栖云寺前开阔处水田里,择优劣汰,经过多年不断的取舍,选择出细小油润、口感香滑的品种。因其粒形细长、晶莹剔透、油光丝滑而得名“丝苗米”,因种在寺庙边上,山下村民又叫“寺庙米”[39]。增城丝苗米的种植历史悠久,到了民国初年,丝苗米在市场上已具较大影响力,“广东之上等米,如丝苗、齐眉之类,亦有出口售于居留南洋梅州之华侨[40]。”1992 年增城“泰稷牌”丝苗米在香港获得亚洲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穗珍牌”香丝苗米又被中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并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成为驰名海内外的优质稻米品牌。2004 年9 月20 日起“增城丝苗米”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查,被批准实施原产地地域产品保护。

2.2 马坝油粘米

马坝油粘米的米粒细小、质地硬韧、晶莹透明、油脂含量高,用砂锅煲饭特别香飘四溢,饭面泛起油光,把饭粒放到纸上留下油迹,故称之为油粘,因其产地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马坝,因而得名“马坝油粘”。马坝油粘米历史上享有很高知名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编纂的《曲江乡土志》中就有马坝油粘米作朝廷贡米的记载。民国初期始享誉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地方土特产销售到东南亚各国家,一直是中国出口大米中的主要品种之一。上世纪50 年代曾跻身于印度国际博览会获得“优质米”殊荣。1996 年后曾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第二届金奖、第三届“名牌产品”称号,全国第一批五类食品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还获得中国粮食行业协会颁发的“放心米”称号。2008年“马坝油粘米”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主要品牌有广东联益马坝米业(曲江)有限公司等的“白马牌”和广东马坝油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粤金马牌”马坝油粘米。

2.3 台山大米

广东江门的台山市水稻年播种面积7.2 万hm2,优质稻覆盖率达到99.9%,年产大米25 万多t,是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和优质稻种植面积均最大的县级市,也是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之一,素有“广东第一田”的美誉。2013 年台山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称号。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台山本地选育出新四粘、木新粘等优质水稻品种,新四粘在上世纪70 年代是香港市场的品牌大米[6]。1982 年农民育种家梅国衡选育成晚季优质矮秆品种紧粒新四,被评为国家名优品种。2000 年以来,又相继培育出齐粒丝苗、五星丝苗和象牙香占,特别是象牙香占闻名广东及周边省份。利用其生产出来的“台山大米”2015 年12 月8日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 年11 月15 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 年12 月17 日又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4 罗定稻米

罗定历史上盛产稻米。明清时期生产的稻米充足,从而促进了粮食贸易,被誉为“岭南粮仓”。近年来,罗定市委、市政府把加快稻米产业发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2012 年10 月23 日举办首届“罗定稻米节”,2013年通过人大决议,确定每年的10 月23 日为“罗定稻米节”,使罗定稻米声名远播,加快了罗定稻米品牌的发展,涌现出“亚灿米”“聚龙”等为代表的高端有机稻米品牌,并成功地打入了高端大米市场,成为珠三角地区抢手货。“罗定稻米”分别获得2014 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 年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2017 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2018全国大米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其中,“亚灿米”是由广东省罗定市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高端品牌有机大米,先后获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日本(JAS、JONA-IFOAM)和欧盟(ECOCERT SA)有机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华南地区唯一同时拥有4 个认证的有机米。“亚灿米”2014 年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粳稻米产业大会评选的“优质食味籼米”“优质品牌籼米”和“金奖大米”三项荣誉;2015 年荣获首届中国‘优佳好食味’有机大米十大金奖;2016 年荣获2016 中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核心品牌、2018 中国十大好吃米饭、2019 年“好食味”全国籼稻有机大米金奖和2020 国际大米品牌大会上评选为“全国十大好吃米饭”。“亚灿米”成为2018 年、2020 年连续两届入选的全国仅有的2 个稻米品牌之一。

3 高端稻米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东在优质稻米发展方面已取得很好的成效,但“稻强米弱”态势依然没有改变。尤其是在稻米品牌创建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稻米品牌多,但企业规模小;品牌质量意识淡薄、缺乏行业标准;多数品牌质量不稳定,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影响力不足等。为解决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系列举措。

3.1 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成立“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

2018 年产业联盟成立,由此组建了丝苗米产业联盟的专家技术委员会,负责制订《广东丝苗米产品标准》(T/GDSMM 001-2019)和《广东丝苗米品种标准》(T/GDSMM 002-2019)2 个团体标准;申报广东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设计与规范应用广东丝苗米的图标LOGO;认定首批符合广东丝苗米品种标准的品种:美香占2 号 和象牙香占;设立广东丝苗米省区试组,解决品质特好、产量稍低的丝苗米新品种往往难以通过区试和审定、不利于产业发展的问题。此外,专家委员会每年组织对各地稻米品牌的产品进行鉴评,符合广东丝苗米产品标准的产品,才可以冠名“广东丝苗米”,将广东众多的优质稻米品牌,统一到“广东丝苗米”这个省域大品牌上,并进一步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促进广东丝苗米的高质量发展。

3.2 创建具有广东特色的丝苗米产业园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决策过程中,把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一个重要抓手。目前,全省组建了20 个丝苗米产业园,每个产业园资助5 000 万元,这对于促进广东丝苗米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3 积极组织各种广东丝苗米推介活动

2018 年10 月31 日积极协助罗定市办好“广东(云浮罗定)稻米节”暨广东首届稻米产业大会,对首批认定广东丝苗米品种与产品进行授牌,对创建稻米品牌的企业授牌,召开“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 。2018 年12 月12 日,第十七届广东种业博览会上,以“广东丝苗米,中国好味道”为主题进行全面展示,发布2018 年广东十大丝苗米品种,建设广东丝苗米稻文化馆,这是全国首家以丝苗米为主题的稻作文化展馆,成为种业博览会亮点之一。2019 年6 月15 日,举办“论稻蕉岭·一米惊人”——2019 中国(梅州·蕉岭)特色丝苗米高峰论坛。专家献策丝苗米产业发展,围绕品牌化之路等主题,多角度提供智库支持,购买专有品种“客都寿乡1 号”用于品牌打造。2019 年6 月29 日举办“水稻矮化育种60 周年纪念暨水稻产业科技大会”,推介广东丝苗米。对第二批10 个新认定的广东丝苗米产品授牌,举办了广东丝苗米产业发展要素平台签约仪式,美香占2 号、金良稻丰、乡意浓等众多丝苗米在水稻产业交易大会上挂牌交易,现场交易1 400.5 t,挂牌总价1 817.7 万元。

4 广东丝苗米品牌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突出广东丝苗米特色,塑造广东大米独特形象

广东地处热亚热带,温湿度高,昼夜温差小,且一年两季,生育期较短。这对于长、大粒型品种的灌浆充实和外观品质带来不利影响,千粒重越大,心腹白越多。笔者利用粒型细长、千粒重22 g 左右的少心腹白材料“泰丰B”与粒型短圆、千粒重26 g 的高心腹白材料“特三矮2 号”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分析其群体中千粒重、粒型和稻米垩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千粒重、米粒宽与垩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越大,垩白粒率与垩白度也越高,米粒越窄、越长,则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就越低;米粒长与垩白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型越长,垩白越少(表6)[41]。为此,制定的《广东丝苗米品种标准》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千粒重≤21 g,长宽比≥3.5;或长宽比≥4.0 的品种,千粒重≤23 g。

表6 千粒重、粒型与垩白之间的相关性

大量育种实践表明,走细小粒型优质稻品种培育技术路径,可以很好地解决稻米外观品质问题。因此,广东大量的优质稻品种均为细小粒型品种,并统称为丝苗米,细小粒型成为广东丝苗米的典型特征。这与长大粒型的泰国米、短圆的五常米和日本的越光米等在外观上形成明显区别。广东传统优质大米,如马坝油粘、增城丝苗均为小粒优质丝苗型大米。因此,突显广东优质稻米特色,提高广东品牌大米辨识度,更有利于品牌深入人心,有利于品牌稻米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4.2 抓好品种及其提纯复壮,确保产品稳定一致

好品种才能种出好大米,品质优良的品种是稻米品牌的灵魂和主心骨。选准好品种后,还应不断注重品种提纯复壮,确保品质均匀一致,但这一点往往被企业家们所忽视。

4.3 要用工匠精神,打造放心、精致的稻米品牌

要选用真正优质的优良品种,采用先进而稳定的生产、储藏和加工技术,构建高档优质米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对每个批次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检验检测,加大质量监管,加强全程的溯源体系建设,确保每一批同档次的产品质量保持稳定可靠。此外,要严格检测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确保产地无重金属污染、产品安全可靠,生产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通过这4 个方面保证生产出好的品种和好的大米让消费者放心。

4.4 构建有利于广东丝苗米产业协调发展的生态

大米不是一般的产品,而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品。因此,做强做大米企,还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支持。通过构建由政府、科研、企业(专业合作社)、宣传等部门组成的产业联盟,促进“政府-研发机构-种企-农户-米企-消费者”多方紧密合作,协同创新,更好地应对市场的需求变化,从而促进水稻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优质稻杂交稻稻米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杂交稻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的荟萃分析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达州市达川区优质稻生产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贵州优质稻占全省稻谷产量62.2%
豇豆一优质稻一甜玉米周年水旱轮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