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对脑梗死患者预后及营养状态的影响分析

2021-08-03 10:36李卓卫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佛山5282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白蛋白脑梗死血糖

李卓卫(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佛山528200)

脑梗死可导致患者遗留吞咽功能障碍,失语及偏瘫等后遗症,使其无法独自进食,影响机体营养状态,易引起营养不良,不利于患者康复治疗[1]。因此,脑梗死患者除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外,肠内营养支持也尤为重要。肠内营养支持可为机体提供基础营养代谢所需,利于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2]。临床研究显示[3],肠内营养期间患者血糖波动较为明显,可能受输注速度、营养配方等因素影响,而血糖波动明显可影响患者预后,因此维持肠内营养期间患者血糖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将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用于脑梗死患者,旨在探究其对患者预后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8~80(59.58±5.6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24(16.18±1.27)h。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9~79(59.57±5.5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24(16.12±1.24)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吞咽评估提示吞咽困难;③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④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胃肠功能紊乱患者;②合并脑肿瘤或其他脑部疾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④合并炎症性肠病。

1.3 方法 两组均行抗栓或抗凝、调血脂等综合对症治疗。

1.3.1 对照组 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留置复尔凯鼻胃管(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CH14-110),使用连续性肠内营养输注泵(深圳圣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SN-600N),配置标准营养液,营养剂配方为匀浆膳,保证能量供给25kcal/kg,以达全量耐受的速度输注,营养输注速度控制为70~100ml/h,每隔6h监测血糖,如血糖≥20mmol/L需及时处理。

1.3.2 观察组 采用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给予营养支持,在营养液输注速度全量耐受后,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输注速度,血糖>10mmol/L,输注速度降低至10~20ml/h;血糖7.2~10mmol/L,维持原输注速度;血糖<7.2mol/L,输注速度提高至10~20ml/h,其他操作及营养配方与对照组一致。

1.4 临床观察指标 (1)营养状态: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2周后,于患者清晨空腹时取静脉血5ml,3500r/min下离心10min,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威海威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WI-200)检测两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2)预后情况: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2周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6]评估患者预后情况,GOS分数为1~5分,其中1分指死亡;2分指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3分指重度残疾:日常生活需照料、清醒;4分指轻度残疾:可在保护下工作,可独立生活;5分指恢复良好:有轻度缺陷,可正常生活。NIHSS量表分数为0~42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比较 营养支持前,两组营养状态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各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各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营养支持前比较,*:P<0.05

血红蛋白(g/L) 前白蛋白(mg/L) 白蛋白(g/L)营养支持前 营养支持2周后 营养支持前 营养支持2周后 营养支持前 营养支持2周后观察组对照组n 50 50 t P 128.48±9.56 128.45±9.75 0.016 0.988 120.57±8.42*113.42±8.13*4.320<0.01 225.43±36.52 226.54±38.48 0.148 0.883 206.65±29.12*185.33±28.65*3.690<0.01 37.78±4.67 37.79±4.65 0.012 0.992 35.02±3.26*32.14±3.14*4.499<0.01

2.2 两组营养支持前后GOS、NIHSS评分比较 营养支持前,两组GO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GOS评分均提高,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营养支持前后预后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营养支持前后预后情况比较(±s,分)

注:与同组营养支持前比较,*:P<0.05

n GOS NIHSS营养支持前2周后 营养支持前 营养支持2周后观察组对照组营养支持50 50 t P 2.35±0.31 2.38±0.30 0.492 0.624 4.08±0.35*3.62±0.33*6.762<0.01 17.65±3.26 18.01±3.11 0.565 0.573 10.12±2.10*13.26±2.33*7.079<0.01

3 讨论

肠内营养支持通过鼻胃管为患者提供胃肠道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脑梗死危重患者肠道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受输注速度、营养配方等因素影响,容易因应激反应导致血糖波动,而血糖波动可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在肠内营养支持时选取有效的输注方案十分必要。常规肠内营养支持依据患者所需达到全量耐受速度的输注,容易造成血糖波动,影响肠内营养治疗效果。因此,还需寻找合适的输注方案以保证患者治疗有效性。

血红蛋白为运输氧气的特殊蛋白质,其水平在患者贫血或营养不良时下降;前白蛋白有促进组织修补作用,其对机体蛋白质营养不良具有较高敏感性;白蛋白为机体内的重要营养物质,可反映患者营养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营养支持2周后,观察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分析其原因在于:脑梗死患者机体通常处于高代谢状态,患者血糖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速度低于分解速度,容易出现营养不良[6]。而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调节可依据患者血糖水平变化调节,当血糖水平较高时降低肠内营养输注速度,能够减少外源性葡萄糖摄入及糖异生,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利于维持患者正常代谢,避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等水平下降[7]。当血糖水平较低提高肠内营养输注速度,能够减少低血糖并发症发生,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营养支持2周后,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可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分析其原因在于:肠内营养供给能够调节患者负氮平衡,纠正机体营养不良,利于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此外营养补充能够满足脑及全身组织细胞代谢,提高抗损伤能力,利于患者改善预后,且观察组通过动态调节输注速度,更加有效调节机体糖代谢,为机体耗能提供基本所需,更利于营养状态的改善,继而预后情况更佳。

综上所述,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可优化脑梗死患者营养状态,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白蛋白脑梗死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