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然 郑舒天 杨舒杨 朱黎阳
摘要 2010年6月8日湖北、湖南出现一次大范围的暴雨过程。利用ECMWF发布的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6月7—9日湖北、湖南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主要发生在700 hPa涡度场的正涡度区,即西南低涡移动方向的右前方。
关键词 西南低涡;暴雨;湖北;湖南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1–0083–02
西南低涡在源地时,可产生阴雨天气。当西南低涡移出源地时,无论低涡是否发展,大部分都有降水,雨区主要分布在西南低涡的中心区和西南低涡移向的右前方。低涡的正涡度区域十分深厚,强大的南亚高压控制着特大暴雨区域对流层高层,高层负涡度出流宽广。在特大暴雨区域对流层中的低层区域上,存在一个长生命史的、深厚的、稳定的气旋,即西南低涡。这使得低涡在特大暴雨期间存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暴雨典型结构。前人对西南低涡引发大暴雨天气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陈忠明[1]将西南低涡叠加在环境场上,利用中尺度滤波方法对西南低涡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2010年6月8日由西南低涡引起湖南、湖北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探究西南低涡的特征。
1 过程概况
2010年6月7日20:00~2010年6月9日08:00(北京时,下同),中国湖北、湖南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过程。其中湖南西部出现了大暴雨,24 h降水量达到100~120 mm。这次暴雨过程主要是由6月7日08:00 700 hPa上形成的西南低涡引起。
2 环流形势分析
在此次暴雨过程中,在500 hPa环流上主要影响这次暴雨过程的系统是长波槽的东移发展。中纬度经向环流较大(图1)。6月7日20:00在105°~108°E、26°N~34°N这个范围内有一个高度槽,并且温度槽明显落后于高度槽,有利于高度槽的發展(图1a);6月8日08:00高度槽东移发展,且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槽继续发展(图1b);6月8日20:00高度槽发展,于湖北、湖南一带发展成比较深厚的槽区(图1c);6月9日08:00槽进一步加深东移,之后低槽东移入海,强降水随之减弱消失(图1d)。此次长波槽的东移为这次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西南低涡主要产生在对流层下层,因此,利用2010年6月7日20:00—2010年6月9日08:00的700 hPa风场和涡度场分析西南低涡发展过程引起湖北、湖南地区的暴雨过程。
在暴雨发生的初始阶段,四川盆地北部由于西南气流产生闭合的气旋性环流,出现一个气旋性的闭合低压中心,四川盆地东部、西部、南部都有正的涡度中心但不明显,主要的正涡度中心位于湖北西部与陕西交汇处,正涡度区位于低涡中心右前方。12 h后西南低涡加强并直接向东移动至重庆北部,湖北和湖南北部地区有正的涡度中心,依然位于西南低涡右前方。这与6月8日的暴雨地区相吻合,强降水区域发生在正涡度中心区域。6月8日20:00,低压中心向东移动至重庆与湖北两省交界处,此辐合中心正好位于6月8日强降水发生区域,正涡度中心发展东移暴雨区域主要集中在较低纬度的两个正涡度中心处,此时西南低涡发展东移。6月9日08:00,低涡强烈发展东移,位于安徽中部的地区,呈准圆形;较低纬度的两个正涡度中心合并,正涡度中心向东缓慢移动且中心值维持增强的趋势。可以看出正涡度区域一直位于西南低涡移动的右前方,也就是说,暴雨发生在西南低涡右前方。
3 高低空急流配置与水汽条件
西南低涡引发的暴雨大多都与高低空急流有着密切的关系。6月7日20:00,四川盆地200 hPa一直维持较强的高空急流(图2a);6月8日08:00由于高空长波槽的东移高空急流向东开始影响到湖南、湖北,中心风速达到45 m/s(图2b),在重庆湖北交界出现5×10-5s-1的强辐散区。6月8日20:00辐散区移动到湖南、湖北交界,辐合区域扩大(图2c)。6月9日08:00辐散区域继续扩大,高空急流也扩大到湖南、湖北地区(图2d)。低层700 hPa,对比图低空急流位于高空急流的右侧,且在6月8日08:00湖北、湖南区域有达到-4×10-5s-5的强辐合区,6月8日20:00和6月9日8:00辐合区域扩大,构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典型暴雨高低空结构。
这次西南低涡引发的暴雨,高低空都有急流活动,而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是这次极端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特征之一。暴雨发生在西南低涡移动的右后侧。从散度场空间结构(30°N垂直剖面图)看,暴雨发生前7日20:00,110°E低空700 hPa有弱的辐合中心,中心强度为-2e×10-5s-1,高空600 hPa和300 hPa分别有一个弱的辐散中心。8日08:00,低空辐合中心东移至114°E,高空600 hPa的辐散中心有所减弱,但300 hPa的辐散中心加强。8日08:00,湖北、湖南暴雨过程开始,而高空的两个弱辐散中心合并。8日20:00辐合中心升高至400 hPa。9日08:00散度场减弱,暴雨结束。
水汽对这次湖北、湖南暴雨天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月7日20:00受西南气流的影响在广西周围有水汽通量的大值区;6月8日水汽通量的大值区移动到了湖北、湖南上空,为这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6月8日湖北、湖南上空为大范围的水平通量散度负值区,有很强的水汽辐合。6月9日,水汽通量大值区基本已经移出湖北、湖南地区,这次暴雨减弱、结束。
4 结论
这次湖北、湖南大范围区域性降雨主要是由一个东移发展的西南低涡引起。中高纬度上的环流主要是经向环流,其中长波槽的发展促使中低层的气旋性环流发展,长波槽的东移引导中低层的气旋东移。700 hPa风场和涡度场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正涡度区域位于西南低涡移动的右前方,也揭示了暴雨主要发生在西南低涡移动的右前方。西南低涡在强烈发展过程中影响到湖北、湖南两省,为此区域引发一场特大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忠明.环境场作用与西南低涡移动的初步分析[J].高原气象,1989(4):301-312.
责任编辑:黄艳飞
Analysis of the Large-Scale Rainstorm in Hunan and Hubei Caused by the Southwest Vortex on June 8, 2010
Li Zi-ran et al (Guangnan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Wenshan Prefecture, Guangnan, Yunnan 663300)
Abstract A large-scale rainstorm occurred in Hubei and Hunan on June 8, 2010. Using the reanalysis data released by ECMWF to analyze the large-scale rainstorm process in Hubei and Hunan from June 7-9,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instorm mainly occurred in the positive vorticity area of the 700 hPa vorticity field, that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southwest vortex movement. Forward right.
Key words Southwest Vortex; Heavy rain; Hubei; Hu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