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罗那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向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活动,传递美学知识,培养审美观念和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传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引导学生去领悟音乐的内涵,挖掘音乐的美之所在。
音乐我们称其是无形的艺术,但是词却总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音乐的意境。最早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就将字与乐和谐的融汇在一起。经过唐朝的突破,宋朝的延伸,清代的创新,近代古典音乐家的中西合璧,使得词曲越爱越融会贯通。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曰:乐歌,古以诗,近代以词。皆声出于言也,词则言出于声矣。“诗言志,诗源情”我们用歌声展现不同诗词意境,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的特点。近代,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名段,从词中就能体味到乐曲的精神力量。
一、音中有诗,诗中有音
音乐与诗词是姊妹艺术,两者相伴而生。无论是在形象的塑造上,还是在现实的刻画描写中,诗词与音乐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的结合是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诗词中蕴含着浓郁的音乐性,音乐又渗透在诗词中,谈及诗词就不能不提起音乐。
1.古诗吟唱,激发学习热情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小学进行音乐教学时,其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鉴于古诗与音乐的紧密联系,人音版义务教科书就将谷建芬的《新学堂歌》古诗新唱融入了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用音乐诠释了古诗的艺术美。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们音乐学习热情的一种激发,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从而实现了双赢的教学效果。
(1)音乐教材与诗词的碰撞
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我们根据年段的特点,从词入手感受到诗词的美感,快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的理解,升华情感打下坚实的铺垫。如低年段的《咏鹅》,这是一首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唐诗,词作者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小白鹅在湖面上悠然自得的样子,学生们都可以有感情的把诗词背诵出来,当学生们知道原来诗词还可用另外的形式演绎时,都显得非常兴奋,对歌曲学习充满了期待。我引导学生哼唱歌曲旋律,并通过肢体动作去理解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比如高年段的《游子吟》,熟悉的诗词加上抒情的旋律别有一番滋味,更能打动演唱者与听者的心,这是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非常重要的手段。吟唱诗词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唱歌曲的积极性,使歌曲演唱变得更加丰富。并在吟诵中加强了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歌曲演唱更赋予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2)课前歌与诗词的融合
中国的诗词自古就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依存。我们常说“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可见音乐与古诗是可以相互融合的。那么我们在课前歌编排时也把很多古诗词融入其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开辟了孩子们古诗词学习的新方法和途径。古诗词与音乐演唱形式的结合,使枯燥的古诗词学习和传承更加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娱乐性。在歌声中学会古诗词的同时,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践行。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找准经典诗词和音乐的契合点,让两种至美的艺术形式有机相融,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感受美的诗词,提升美的品位,得到美的情感升华。
例如:我非常喜欢梁俊老师改编的《苔》,清代才子袁枚的一首小诗。经过现代音乐的演绎之后,如此动人心弦:“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演唱完这首课前歌后我们让学生学习《春晓》,学生很容易结合古诗的韵律特点完成歌曲的演唱,并且将歌曲的情感也表达的淋漓尽致,这样的化学反应是我在实践教学中多次遇到的,也坚定了我不断完成课前歌教学的信心。
无论多么微小的生命,都有自己美好绽放的那一刻。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根本,也正是艺术的根本。我们一直认为,教育者要具备石拱桥一样的品质:弯下的是腰,铺平的是路。在教育的这条路上我们一直在前行,从未停下过脚步,如何让保持师生间的课堂联系,让学生享受音乐美化的人生一直是我们研究的方向,我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陶冶他们的情操,对学生充满责任感,不断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是我们的动力,我相信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的使命,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音乐与语文的学科融合
音乐课在不断的优化过程中,我们试图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语文学科的诗词、谜语、故事等都可以与音乐课相联系。
(1)趣味性学科融合
例如人音版二年级上第四单元《咯咯哒》都是以“鸡”为主题的内容,通过猜谜语的方式认识《小鸡的一家》,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引导学生用轻巧的声音唱好闭口音“叽”与开口音“Wo”和“Ge”,谜语互动有趣的发声练习,模仿小鸡一家的声音,给学生进行了一个非常专业的练习,生动的把歌里三种动物的发音都练习了,为下面学习歌曲做了铺垫。
低年级的学生是好动、纯真、好模仿的,所以说二年级的音乐课堂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学科综合,把有趣的教学内容渗透到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所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体验多彩课堂,给学生一个真正的快乐的音乐课堂就是我始终的教学理念。我志在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生动、有趣、全方位的音樂课堂。基于这个想法,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打造这个多彩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总结发现以学生为主是教学设计的根本初衷,只有在学生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可以真正的掌握课堂所教授的内容。
(2)音乐中的情感升华
例如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一课,教学中紧紧围绕“春”为主题,感受乐曲抒情明快的情绪,体验作曲家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春天无限赞美的情感。我与学生们通过配乐朗诵《春天在哪里》,来感受、分析、欣赏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的韵味和春天的美,有效发挥审美教学辅助的作用。体现了新课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真正做到在音乐中陶冶情操,激发兴趣,在兴趣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审美,在审美中提高。
3.理解歌词中的含义
“音乐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这种语言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听的懂的,这需要文化的积淀和长期对音乐的深刻认识才能产生共鸣。而对于还是小学生的孩子们而言,要先读懂了歌词学生才能够更深入的理解歌曲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每首歌曲都有它的创作背景,词作者通过歌词来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民的内心情感。所以赏析歌词在欣赏歌曲中变的尤为重要。我们常告诉学生,演唱歌曲要带有感情,我想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其想表达的含义也不会真正意义上演唱出有感情的歌曲吧。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老师们也要有针对的提升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无论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还是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亦或是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歌词入手。
由此可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重视歌词的赏析与理解,这样才能创造出有情感的歌声。作为教师、学生们的引导者,我们要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