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化如何铸就乡村“硬”实力

2021-08-02 03:19谈乐炎
小康 2021年21期
关键词:浮梁小康文旅

谈乐炎

文化赋能 在浮梁县委书记胡春平看来,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是一个良性的积累过程。

唤醒沉睡的土地。2021年2月底,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和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完成,进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而在江西省浮梁县,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之路早已有序进行,“沉睡”的土地逐渐被“唤醒”,并且以其崭新的生命力为外界所关注。

在浮梁县委书记胡春平看来,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显山见水”的过程,不要指望短期内GDP有明显变化,但它是一个良性的积累过程。做这件事情的人,首先要对乡土怀有深深的情感,没有这份情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之路很容易被半途放弃。

“浮梁打‘文化牌不是我个人‘创意”

《小康》·中国小康网:您曾经说过,浮梁未来的重点在乡村,为何您对浮梁的乡村“情有独钟”?

胡春平:浮梁是“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镇之初”,在新时代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特色发展有着独特的后发优势。 当前的浮梁正站在新的时代风口上。江西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景德镇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这些都为浮梁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和重大发展平台。

那么浮梁县未来的发展,我的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怎么抓住机遇,把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两山”理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发挥浮梁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努力构建“两山”型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乡村振兴成为实践“两山”理论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浮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着重努力的。要把乡村振興这篇大文章真正在浮梁大地扎根、落地、开花结果,我觉得浮梁的未来,重点就是在乡村,希望在田野。

《小康》·中国小康网:如今的浮梁,乡村文创IP已经成为比较鲜明的品牌形象,作为较早用特色文旅战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的县市、较少用“文化”打品牌的县域,当时您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胡春平:浮梁打“文化”牌,并不是我个人“创意”,而是浮梁的区位条件、历史文化基础条件决定了它可以走乡村振兴艺术化之路——浮梁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有五个千年文化:千年茶瓷文化、千年衙署文化、千年农耕文化、千年理学文化、千年商贸文化。这些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都隐匿沉寂在一个个古历史村落当中。

如何运用科技、金融的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薪火相传下来的乡村历史文化瑰宝,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让古村兴起来、文化活起来,进而带动全县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一直都是我们工作中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创新实施乡创特派员制度,引进了一批具有绿色、创新理念的人才,集合智慧、集中力量打造了浮瑶映月、垚变72、浮梁红守千年等一系列具有强在地性的爆款文旅创新产品。通过这些产品,焕新激活乡村沉睡的生态和人文资源、创造乡创新IP、带动村民新观念、打造乡村新资产,这既是为老百姓提供幸福感的一种新尝试,也能让更多人看到浮梁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交融碰撞,用文化艺术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夜游经济、流量经济和假日经济,最终实现文旅产业的蝶变升级。

“浮梁已经埋下希望的种子”

《小康》·中国小康网:在实施这个战略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浮梁的文创发展之路取得了哪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胡春平:经验做法有:1.依托浮梁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集合智慧、集成政策、集聚资金,形成以特色内容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打造最具浮梁特色的文创产业IP。2.大力推进文创产业的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打造高品质文化产业载体,发展精神工业和灵魂产业。3.积极探索夜游经济3.0版,综合运用VR、声光电等新技术,提供可沉浸式体验,营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创消费场景。4.完善文创产业和人才扶持政策,建立“文创+”跨界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文创赋能、科创融合、乡创激活,把浮梁打造成为广大文创企业家、从业者创新创作创业的向往家园。

当前,浮梁在积极发展文旅产业的前行之路上,用“创新+科技”的力量,不仅让浮梁的文化走出去了,更让浮梁人的自信树起来了。特别是,通过推动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绿色工业、先进服务业融合,带动食品深加工、康养旅居、新民宿、绿色种植等多业态并进,极大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创业增收,大幅提高了文旅产业综合效益。

《小康》·中国小康网:浮梁的乡创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胡春平:浮梁的乡创体系是“自上而下引导扶持”与“自下而上自然生长”相结合,乡创特派员制度为核心,党建引领、政府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协同的体系。乡创联盟、乡创学院、乡创政策体系共同构建了乡创发展生态圈。所以浮梁乡创不走传统的单点开发、盆栽式发展的老路子,而是注重以城带乡、产业升级,更注重长期式、生态式的发展,走全域旅游的新路线。比起老路子,新路线需要一定的发展轨迹,但只要生态形成了,就会产生良性循环。浮梁已经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让我们静待花开。

《小康》·中国小康网:浮梁的乡村振兴模式,对全国其它地方是否具有借鉴意义?

胡春平:浮梁的乡村振兴模式,在全国都是具有典型性、可复制性、可借鉴性的。比如乡创制度,与沿海地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窗口不同,中部地区自古土地富足、物产丰富,自给自足的能力强,缺乏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乡创特派员制度的推出,导入了来自外界的智慧和力量,让人放眼望去,原来世界变化这么快,我们也需要跟上脚步。比如“两山”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本质上就是在生态和环保的前提下,以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禀赋为依托,以科创和文创双驱动,来探索在地资源的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小康》·中国小康网:站在县委书记的角度,您认为如今乡村振兴存在哪些矛盾点?有何思考?

胡春平:一是农村人口流失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但目前很多乡村呈现“空心化”的社会结构,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大部分乡村都缺乏年轻的基层干部,缺乏熟悉现代化管理运营的专业人才,缺乏吸引人才回流和人才培养的机制,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对此,我们要走人才振兴道路予以破解。其次要盘活人才存量,充分调动县域内艺术家、产业能手、新农民等“田专家”“茶博士”的干事创业激情热情。同时研究和制定人才分类管理服务办法,将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乡村振兴人才进行统一管理,让每一颗螺丝钉都能发挥最大的价值。要培育人才增量,充分发挥在地高校优势,推广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积极探索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实现人才结构的多元化。要大力引进外来人才,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广泛接触与浮梁特色产业相关行业领域的优秀人才、能工巧匠,同时强化人才配套政策,让更多人才引的进、留的住、过的好。

二是农村产业基础薄弱与外部力量开发之间的矛盾。大部分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机制有待建立,产业体系与能力没有形成,不得不引入外部力量开发。而外部力量“介入性”太强,带有非常强势的“他者”价值判断,并将自己已有的文化思考强行植入进非常脆弱的乡村中。这就导致许多村子引入艺术家或大资本之后,乡村繁荣只是昙花一现,难以持续。对此,我们要立足在地特色文化,坚持硬投入、软打造、轻建设,努力形成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浮梁模式”。

猜你喜欢
浮梁小康文旅
我家的小康
Art at Fuliang 艺术在浮梁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小康之路
买茶去浮梁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