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继奎
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两类抗菌药物就是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二者分子结构相似,存在交叉过敏性特征。青霉素过敏者选择用头孢菌素,后期也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概率约5%~10%,但很少出现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考虑到这一内容,针对青霉素过敏者,如果具备十分明确的头孢菌素应用指征,临床上则可以使用头孢菌素,但初次给药时应明确如何使用头孢菌素并注意特别观察。具体使用注意事项请见下文内容:
1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的共同点
要想明确青霉素过敏者能否使用头孢菌素并如何使用头孢菌素,首先要对二者共同点及不同点等进行了解,进而更好地区分二者使用情况。
这两类抗菌药物都具备β-内酰胺结构,具有相同的核心结构;二者还具有相同的作用机理,都是干扰细胞壁,限制细菌生长繁殖,抑制肽聚糖合成的第三步,阻止肽聚糖链交叉连接,最终使细菌坚韧的细胞壁难以形成。
2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的不同点
易过敏是青霉素存在的显著特征,而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发生率比青霉素类要低。皮试是青霉素类使用前必须的一个环节,针对头孢菌类进行注射时是否需要皮试尚存在争议,但皮试是医生建议的一个环节,口服头孢类菌素并不需要皮试。
头孢菌素类耐药率也比青霉素类要低,在细菌产生青霉素酶的情况下,会破坏青霉素结构,随之产生耐药性。头孢菌素类具有较好的青霉素酶稳定性,青霉素类具有复杂化的分类特征,不仅可分为天然及半合成等青霉素,还有耐酶、耐酸等青霉素之分,而分为五代的头孢菌素类则具有简单明了的分类特征;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具有不同的抗菌谱,多数偏阳性菌的是青霉素类,且有较广的酶抑制剂抗菌谱,但头孢类具有更广的抗菌谱,且在代数增加的情况下,会呈现出越来越广的抗菌谱;二者对脏器相关毒性存在差异化特征,青霉素具有更低的毒性,耳毒性、肾毒性是第一代头孢具备的毒性特征。
3青霉素过敏者能否使用头孢菌素
对青霉素过敏患者来说,可使用头孢菌素,但一般建议先进行头孢皮试,皮试确定为阴性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如果患者头孢菌素过敏,则不建议选用青霉素,对头孢菌素过敏的大多数患者都存在青霉素过敏现象。
4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头孢菌素的注意事项
青霉素过敏属于Ⅰ型变态反应,IgE抗体是该反应相关主要抗体,是分泌性免疫球蛋白之一。IgE在过敏体质或超敏患者血液中含量明显较正常人高。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通常会考虑应用头孢菌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在选择其他任何抗菌药治疗时必须慎重再慎重,同时考虑换药是否会导致患者就医费用增加、是否可能会有更多不良反应、是否会有二重感染
原则上,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头孢菌素,只要不是由IgE介导引发的青霉素过敏即可考虑。一旦青霉素过敏者以往反应表现与IgE介导的病理机制相符,或并不具备明确情况,就必须要先进行皮试。进行皮试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短期内是否使用過抗组胺药,以免出现假阴性;如果患者对消毒液有过敏现象,也会有假阳性。β-内酰胺环是青霉素及头孢菌素都具备的物质,会有交叉过敏反应,但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概率极低。如果患者曾经出现过致敏性反应,要提高重视程度。
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头孢菌素时应注意,即便是皮试结果阴性,但仍然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如果患者进行头孢菌素皮试后有阳性结果呈现,但必须要使用此类药物时,可考虑脱敏给药,但在具体使用时应确保操作人员专业性较强,同时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及时救治随时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
5小结
如果患者既往没有发生严重的青霉素过敏反应,使用一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则具备安全性;如果患者既往出现过由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情况,特别是患者在使用青霉素后短期内有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现象,则不建议使用头孢菌素。但是,不论面临的情况如何,对青霉素过敏者来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也要注意并时刻保持警惕,同时把沟通工作以及一切抢救措施应急预案做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