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亮
受到突发的行业利空影响,两市在本周出现一轮剧烈调整,其中,沪指跌破3400点,逾400只个股在一周之内跌幅超过10%。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锂、钴、稀土个股却在逆市走强。其中,7月30日当天,天齐锂业、北方稀土等均出现强势涨停并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上游资源股为何能否持续走强?笔者认为,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格局来看,随着下游需求持续增加,锂、钴等上游资品将出现更大的供应缺口,行业投资机会也将因此不断增加。
近期以来,锂电池持续走热,上游锂资源需求也在进一步增加。但从中长期角度来讲,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放量,笔者认为,锂尚处于行业长景气周期的起点阶段。
目前来看,由于具有了安全性、便利性和经济性等条件,新能源汽车未来已经具备持续放量的基础。
笔者认为,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可能达到2000万辆左右,在这种驱动下,对锂的需求拉动将非常明显。2020年锂的需求大概是47万吨,但是到2025年,锂的需求量可能会达到130万吨到150万吨,这就意味着需要新增80万~100万吨的锂盐的供应才能满足2025年的市场需求。
从目前现有的锂资源以及正在开发中的锂资源来看,很难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下游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会进一步加剧锂的供需失衡,很可能在2023~2025年出现一个很大的缺口。如果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当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100%,碳酸锂的需求量可能将会达到500万~600万吨,以目前40余万吨的需求量来看,将存在十几倍的增长空间。
同时,目前来看,电池材料碳酸锂、氢氧化锂均在涨价周期中。首先来看,今年碳酸锂的整体供应比较紧张,从资源供给与终端需求来看,都是47万~48万吨,但这并不包含下游扩产的铺底库存和产业损耗,所以碳酸锂的供给会存在很明显的缺口,从今年来看,后期的供给缺口可能会越来越明显,所以碳酸锂的价格不排除在三、四季度会继续出现上涨。
氢氧化锂未来的需求弹性可能会高于碳酸锂,磷酸铁锂电池出现了逆袭,目前电芯的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160、170Wh/kg,而三元电池如果不向高镍等方面突破,它的整体性价比很难与磷酸铁锂电池竞争。这会更加倒逼三元电池向高镍化,即NCM811电池升级,由于高镍三元电池正极必须采用氢氧化锂来进行生产,下游正极厂商在升级811的过程中,会把碳酸锂的一部分需求转化成为氢氧化锂,所以氢氧化锂的需求增速可能会更高。
但整体来讲,碳酸锂、氢氧化锂的未来价格表现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分化,而是大概率将呈现联动性的上涨,这将会使整个锂资源行业持续受益。
伴随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上涨,资源供给量比较大以及拥有库存比较高的公司最为受益。同时,因为锂企业的库存都是以锂精矿的形式存在,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并不适合存储,所以在价格上涨过程中,锂加工为主的企业也会因为拥有锂精矿库存和锂精矿包销长协而随之受益。
目前来看,虽然锂资源头部公司估值相对较高,但笔者认为,锂行业仍处于长期增长的起点,并且可能长期保持较高增速;而锂价继续上涨是大概率事件,锂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速可能会高于行业收入增速。在这个过程中,锂企业看起来较高的静态估值,可能会在高速增长中得到快速消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未来增长,对钴需求会持续增加。但目前来看,钴资源寡头垄断明显,而且进口依赖度高。从国内来看,与钴相关而且体量较大的公司仅有少数几家,比如华友钴业、寒锐钴业、盛屯矿业、洛阳钼业等,其中,多数公司均在非洲等相关优质资源地区进行了较好的布局,与锂资源的逻辑一致,掌握更多资产储备以及扩张潜力是钴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进一步来看,钴企业现在也分为两种类别,首先是以华友钴业为代表的产业链一体化公司,其次是以寒锐钴业等代表的布局矿山为主的公司。一体化公司的主要优势在于在上游实现较好盈利后可以向正极、前驱体等下游领域进一步扩张,如果从未来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具备一体化产业链优势的钴资源公司竞争优势也将会更加明显。
相对于其他有色金属,钴的稀缺性更加明显,未来长期的投资价值是值得关注的。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分层,一些偏向大众品的售价较低的车型可能最终会采用成本相对较低并且不用到镍钴的磷酸铁锂电池。而一些对于能量密度、续航里程要求较高的价格偏贵的新能源汽车,大概率会使用三元电池,而钴主要用作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
相较于锂、钴,稀土也显著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持续增长。笔者认为,如果以锂、钴、稀土等新能源汽车上游主要资源品对比来看,锂的成长性最高,其次是钴,最后是稀土。新能源汽车未来的需求放量也会进一步增加对稀土钕铁硼的需求,传统汽车的钕铁硼用量大约在1公斤,而新能源汽车由于驱动变为了电机,而永磁电机在低速状态下具有很好的性能表现,后期永磁电机的装机量大概率会进一步增加,甚至有的企业已经考虑同时使用两台永磁电机,一辆新能源汽车对钕铁硼的需求量可能会从之前的1公斤增加到未来的5公斤,可能成为稀土未来需求的主要增长点。当未来新能源汽车钕铁硼的用量占据稀土行业的一定规模之后,后续对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强。稀土行业也有望因此由一个传统成熟行业变为成长性更加明显的行业。
目前,北方稀土等多家稀土公司已经迈入千亿市值梯队。对于稀土公司而言,其矿产储备是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来看,我国已经从过去的稀土出口国变为稀土主要进口国,稀土的供应缺口是比较大的。相较于重稀土,轻稀土的放量弹性更大,如果后续增加产能供给,北方稀土等轻稀土头部公司可能会获得大部分指标,这类公司随着行业需求增长会直接受益。另外,像包钢股份,本身资源存储量较多,并且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价,在稀土行业同样也是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一类公司。
(本文所涉個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卖推荐。)
数据来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