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如画”观伦敦大火后的重建规划及启示

2021-08-02 06:11郑伊畅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城市建设

郑伊畅

摘 要:“如画”这个美学观念在发展中,涉及领域众多,诸如美学理论、绘画艺术、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等。“如画”的产生受时代背景下科技水平提高和物质生产能力提高的影响,而带有人文思潮和政治意味的“如画”运动(Picturesque movement)更是为“如画”趋向于成熟奠定了基础。文章以“如画”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切入,着重论述1666年伦敦大火背景下人们对英国城区重新规划的不同看法,引申出其对我国城市建设和规划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如画”;伦敦大火;城市建设

一、“如画”

(一)历史发展中的“如画”概念

西方早期绘画以宗教画和历史人物画为主,风景在画面中出现的作用大多以补充主体之外的空白为主,单纯的风景画不被认为是主流的画作。贡布里希发现,马尔克·安东尼奥·米歇尔于16世纪在笔记中初次并多次使用“风景画”一词[1]。16世纪中期后,风景画在市场交易中出现,市场需求促使风景画大量产生,画家们随之重视观察自然景色以便创作。18世纪之前,“如画”一词被广泛地理解成某处风景适合用于画作的创作中或者是一种风景画的手法。

到了18世纪,以“如画”欣赏风景成为当时的社会新风尚。当时的西方社会对园林艺术与诗歌绘画同等重视,英国园林艺术的变化尤为明显,除了受启蒙运动的主张影响外,还受到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式营造手法的影响,突破了规则式的布局,摒弃规整的几何形态和对称的置物手法,将树木绿植与景观建筑相结合,以模仿和再现自然达到回归自然的氛围。18世纪晚期时,“如画”发展为不只是单纯欣赏风景并以筛选景色是否可以入画为标准,而是通过直接的视觉等感官感受结合深入的精神思想和內心感受,将表面感受转换成特定的艺术趣味和美学感受。

(二)“如画”兴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

1.思想基础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提高了物质生产力,物质财富涌现使得当时的社会人心浮躁,利欲熏心。在此背景下,卢梭提出与启蒙运动进步论相反的文明退步论,他认为人们应该以自然的状态为正确的标准,并通过回到自然的状态,以达到一个人们自由平等,没有剥削奴役的自然社会[2]。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的说法,在当时虽然受到诸多非议,但还是引起了部分有识之士对自然的关注,为“如画”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2.社会结构变化

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兴乡绅通过强占剥夺兴起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原材料等诸多条件,随之出现了以资本家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大量的工业中产阶级。威廉·吉尔平就是其中代表,作为一位牧师和业余画家,他在18世纪晚期提出“如画”理论。而广大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城市无产业的市民则成为无产阶级。大批的自耕农民被迫成为佣农和工人。而由于乡村土地大量流失在当时引起的乡愁,形成了一种让人不禁追溯自然的社会情绪。

二、伦敦大火和重建规划

(一)伦敦大火

1666年的伦敦大火是英国伦敦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火灾。事发于布丁巷的一家面包房由于操作失误引发的火灾,大火于1666年9月2日开始持续至9月5日,这次大火破坏了伦敦城中罗马墙内六分之五的建筑物,约13200间房屋被烧毁,大约有八万人无家可归[3]。

(二)灾后重建规划

在清理灾后废墟的同时,英国国王便号召专业人士进行重建方案的规划以供挑选进行实施。本文主要论述时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著名建筑师克里斯托弗·雷恩提出的重建计划,即“雷恩雄伟的重建计划”。

雷恩希望将伦敦设计成宏伟的城市,能与当时最繁华的都市巴黎相提并论。雷恩的规划方案整体看来,以八角形的大型广场为点,宽阔的街道以点为中心向外发散,并一圈圈地围绕着点。重建城区以宗教建筑和经济建筑为主要焦点,宗教方面的规划重点是圣保罗大教堂,并把各分区教堂沿主路分布,经济建筑则以皇家交易中心为主,同业工会沿笔直的河岸码头排布,其他区域被工整的街道分割成规则的几何图形[4]。

考虑到规划的方案如果进行实施,大量的房屋势必要进行拆除,同时结合当时英国当局对外疲于战争,内部受瘟疫和火灾的影响,经济困窘、社会动荡等多方面因素,当局决策者需要尽快将重建方案落实。因此经过多次讨论,最后采用了维持伦敦城原有布局以扩展道路宽度、对基础设施例如沿路下水道进行修缮、增加砖石的使用率提高建筑质量的方案。

三、以“如画”观“雷恩雄伟的重建计划”

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背景下,当大多数的历史学家对于“雷恩雄伟的重建计划”并未完全实现深感惋惜之时,时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的乔舒亚·雷诺兹爵士却认为未按照“雷恩雄伟的重建计划”实施是正确的选择。他在观看了整齐划一的伦敦新城区重新规划建设的贝德福德广场和波特兰地区之后便提出:“虽然伦敦旧街区的布局,没有经过整体设计。但于观者来说却并不平庸。反之,若实施克里斯托弗·雷恩的重建计划,建成结果将会和部分新建街区一样缺乏情调,单调而令人生厌。”[5]

雷诺兹的观点被后来的趣味史学家认为是带有“如画”审美倾向的。“如画”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例如乌威达尔·普莱斯爵士和理查·佩恩·奈特,二人皆为雷诺兹的好友。他们对于“如画”的理论具有不同的看法,普莱斯认为“如画”是出于综合观者的所有感受,奈特认为对于“如画”的感受是基于观者主观的感觉和感性的情感。但对于什么是“如画”的美感却有着大致相同的看法,即对于破旧粗鄙的建筑物、粗糙荒废的事物具有同情、怀旧的一种特定的情趣、崇高的美感。从雷诺兹对于“雷恩雄伟的重建计划”的看法可以推断出在他眼里,整齐划一的城市街区规划乏味无趣不具备美感,而由中世纪的木质结构危房、狭小转折的街道布局、泥泞的路面、肮脏的下水道等元素组成的城市街区场景是具有这种“如画”趣味和美感的。

“如画”运动在兴起发展之时便展现了很强烈的资本主义倾向。“如画”在早期仅被当作可欣赏的乡村自然景观,在后期发展阶段则更多地意味着阶级的认同,即只有具备经济实力和艺术品位的少部分人拥有讨论“如画”的资格。通过参与各种艺术化的形式探寻乡村和自然的“如画”美除了达到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体现自己的艺术品位,还能印证强调自己的身份,这在当时已然是一种时代风尚。吉尔平作为牧师、业余画家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雷诺兹作为艺术家、册封的爵士、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声名显著,普莱斯和奈特在年少时便继承了祖上遗传的领地,并以学者的身份对“如画”理论进行争论。他们是不愁温饱、不用担心流离失所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上层人士,这样的“如画”多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意趣和情调,他们考虑更多的是体现他们自身或者是类同人群的艺术情趣和于物质需求之上的精神需求,而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在这个使用场景中并不只是一个单纯让人观赏和游玩的文旅场所,需要考虑的更应该是符合大部分人实际的基本生存需求和适宜的生活环境。

结合1666年伦敦大火发生和重建时的历史背景,不难看出:人口的跃升式增长导致城市缺乏建筑以致于形成大量紧凑密集的贫民窟建筑;自中世纪延续的建筑物大多为木制结构,使用材料和建筑结构不符合防火标准;自罗马时代以来,伦敦城内大部分的街道保持原样,不仅狭隘还纷繁复杂如同迷宫一般。发生火灾时难民蜂拥向外逃生异常艰难,救火人员更是无法及时前往灾区,从而导致火势进一步蔓延。这些都是伦敦原本城市形态在1666年伦敦大火后暴露出的问题。在这种客观的历史背景下,若只从观者的角度强调感官舒适,忽视大量的下层贫苦人民的居住生活情形,单方面以主观的视角强调感官上缺乏情调、单一乏味,表现出一种去道德化的姿态谈论这一问题,这也体现出以这种角度的“如画”探讨城市规划是具有局限性的。换言之,在一个本身就具有设计缺陷与安全隐患的设计规划中,讨论其是否具有美感、趣味是没有意义的。

四、“如画”的发展和启示

提到“如画”的发展,我们必然会提到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拉斯金认为“如画”使艺术品格降低,即“如画”仍处于以粗糙、废墟产生模糊的情感愉悦这个初级阶段。“如画”促使人们片面地观察,忽略了“人”作为场景重要元素的关键性,阻碍了主观的创造能力[6]。这正符合前文描述雷诺兹对“雷恩雄伟的重建计划”的评价这一场景,雷诺兹只是出于视觉上的趣味对待城市规划和样貌,而忽视了实际居民在这一场景的重要性,这种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如画”这般看来便是片面的。

“如画”虽然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但最原始的“如画”并未消弭,在文创设计、纯艺作品的创作、展陈艺术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等各面具有艺术审美的领域中,“如画”审美倾向至今仍然散发着影响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具体分析,目前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已从雷诺兹所推崇的设计一个单纯让人观赏和游玩的文旅场所,发展到在一定科学技术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强调“人”作为场景主体的新“如画”的观念,不再局限于“如画”的单纯视觉审美情趣,而是应该基于满足城市各项基本安全要求的前提,即既能满足城市中大部分居民基本需求,又能满足人们视觉上“如画”美感的需求,以实现将审美感觉和经济、技术发展之间的裂隙缩小乃至愈合为目的。也正如贡布里希所言“谁能愈合这裂隙,谁将得到后代的无限敬意”,这正是我们现在以及未来需要进行深入构思和大量实践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论和风景画的兴起[M]//贡布里希.艺术与人文科学:贡布里希文选.范景中,编.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

[2]陈晓辉.论西方“风景如画”的意识形态维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80-85,132.

[3]刘岩岩.1666年伦敦大火之后的城市重建问题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4]TINNISWOOD A.His iavention so fertile:a life of Christopher Wren[M]. London: Jonathan Cape,2001.

[5]貢布里希.偶发与设计:贡布里希文选[M].李本正,选编.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6]潘玥.回响的世纪风铃:约翰·拉斯金对如画的升华及其现代意义[J].建筑学报,2020(9):116-122.

作者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思路构建
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分析
陶瓷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表达研究
浅谈园林绿化养护
浅谈城市路灯设施规划与施工管理
中小城市市政设施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改进方案初探
新形式下如何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