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晓明
多年以来,我国中职会计教育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第一线,培养了大量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和良好教育素质的会计人员,中职会计教育在为社会输送基础性人才的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大规模扩张,中职会计教育越来越处于劣势。中职会计毕业生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加之中职会计教育体制改革还未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在这种“进”与“出”两头压力的双重挤压下,中职会计教育普遍面临较大的压力,有不少学校已经步入了窘境。作为教育者要尽快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尽可能转变自己的原有观念,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并结合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素质过硬的学生。
一、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中职会计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中职会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知识够用、技能扎实的会计人才。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中职会计毕业生就职的企业主要是规模不大的小企业,他们的主要工作岗位是会计、出纳、仓管、采购等。因此,中职会计学生所学知识主是要熟练掌握中小企业一些常见的、简单的业务。然而,现在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追求难度,许多教师也会在讲课时拓展深度,这样反而会让学生难以接受,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课程很难,因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二)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情况脱离
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弱,而很多中职会计教师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理论教学与实操相脱离,教学程序没有改变,因此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如果教师不改进教法增加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只是在课堂上呆板讲课,绝大多数学生都听不进去,这也是造成很多中职会计毕业生素质较低的一个原因。
(三)专业课设置不符合中职生的就业目标
许多中职学校的专业课设置还是沿用旧的教学计划,没有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中职会计专业应设置操作性强的会计课程,选择简单实用的教学内容,以培养会计从业人员为主,而不是效仿大学培养会计师、审计师。如果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课的同时,还与金融事务专业、文秘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一样的专业基础课和文体课,会对自己专业的整体学习内容和学习体系非常模糊,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和金融事务专业的学生没有任何区别。由于教学内容不适合中职学生且缺乏实践性,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时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几乎一样,就业率低。
二、解决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困境的对策
要解决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不一致、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情况脱离、专业课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做到理实融合。理是指理论,实是指实际、实操、实践三个方面。理实融合是指中职会计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和市场实际相融合、与会计实操相融合、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一)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要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市场实际需求相融合
1.教材内容与中职会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相融合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小微企业,与中大型企业相比,他们面臨的业务并不复杂,业务量也不大,对于很多业务的处理相对简单。因此,在中职会计专业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应要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一些不常见、处理起来比较难的业务没必要放进教学内容。例如,我校19级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企业财务会计》这本教材时,就删减了坏账准备的核算、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等小微企业不常见,且处理有一定难度的业务。在删除一部分业务的同时,也强化了一些更符合小微企业业务的内容,例如在教材的例题及练习当中,都强化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核算。
2.课程设置与市场对中职毕业生的实际要求相融合
中职会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出纳、会计、仓管、收银员等。但是我们如果只开设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出纳实务等基础学科,并不能服务于经济社会中的企业需求。而且小微企业在人事、业务管理方面本身就不是很规范,尤其对岗位职责的定位不明确,他们对人才的要求往往是一专多能,比如出纳同时也可能兼仓管岗位。因此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从市场的实际出发,尽量满足企业的需求,比如,我校在开设了会计专业课以外,还另外开设了收银实务等课程。
(二)理论教学过程要与会计实操教学相融合
传统的会计实操教学是安排在理论课程教学之后的。一般是在会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核心课程结束后,才进行综合模拟实习。由于会计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种先理论教学后实操教学的安排容易造成理论课枯燥乏味,实践课繁琐易错,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脱节。尤其是现在的中职生普遍基础较薄弱,这种理实脱节对他们造成的学习困难更大。
因此,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应随时加入实操练习。如,会计基础课程中讲解原始凭证时,应利用真实原始凭证引导学生进入真实业务环境,掌握原始凭证要素和填制要求;根据已有的原始凭证学习审核方法,树立内控制度观念,并据此学习记账凭证的填制。这样可以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训练习,避免理论课的抽象和集中实践的繁琐,及时、更好地掌握会计知识。
(三)理论教学过程要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1.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会计各概念的深入理解
中职教育阶段的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5岁左右,对社会经济活动几乎没有了解。会计中一些看似简单的概念,对他们来说都比较难理解,比如怎样区分原材料与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什么是辅助生产车间,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区别等。因此,中职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和经济活动内容,这对他们学习和理解会计中的概念都有很大的帮助。
2.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
在会计理论中,有很多经过社会实践才能理解的内容。比如基础会计这门课,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学习会计理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书本的知识点虽然不难,但对于十五六岁的学生来说,课程理论还是显得比较空洞难懂,加上基础会计课程的系统性、理论性、知识的连贯性、前后联系特别紧密,纯理论教学只有少数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并运用到会计工作实践中,大部分学生一知半解,往往是工作几年后才恍然大悟。为了让大部分学生能在学校就达到学习目的,更快上岗顶岗,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采用实践教学法,从让学生收集各种票据(车船票、餐饮论文范文等)开始,慢慢引导学生进入会计的学习,并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渐熟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一步步摸索出学习的窍门,领悟会计学的基本原理。
综上所述,要加快中职会计专业的发展,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在会计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理实融合。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