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条大河的记忆

2021-08-02 11:22杨启刚
飞天 2021年7期
关键词:赤水河金沙江中央红军

杨启刚

题记:根据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惨烈的湘江之战之后,中央红军依次渡过了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四条大河。中央红军渡过乌江,人员损失过半;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到达陕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湘江战役

腥风与血雨,从1934年11月27日开始飞溅,12月1日以一盏孤灯收兵。

初冬血染的江水,比内心更寒冷。恶劣的天气,成为雪上加霜的刀刃。

关系到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啊,五个昼夜气吞山河的鏖战,五万多名前赴后继的红军,在这里壮烈牺牲,也在这里成为永恒的行星。

滚烫的血脉,不能在这里断流。血战到底,这是最后悲壮的誓言。

这里不是湖南。残酷的月光,让大地更加惨白。

这里是广西北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全州、灌阳三县。血肉之躯,为了一个坚强的理想信念,在这里横飞,成为长征路上永远的伤痛与绝唱。

凄风苦雨的决战,成为永远飘落不下的泪滴。

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变成了“赤水河”,烈士的遗物浮满江面,顺流而淌。

汹涌澎湃的湘江水,在这里,用热血与生命写下了惨烈的历史。

冲锋陷阵的号角声,在纷飞的弹雨中尖利地突围。

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的围困,粉碎了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让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成为火焰奔跑之中的影子。

永不熄灭的战火,直到今天,仍然还在历史的上游熊熊燃烧。

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啊,终于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封锁线。曙光渐渐在前方明晰,崎岖的山岔道上,开始有了修正指针的坐标。

沉重的代价,带来了潜藏的光阴。黑暗之夜的泥泞不堪,让大地苍生黯然失色。

三年不饮湘江水啊,十年不食湘江鱼。多年之后望一眼江面,出膛的子弹里,尖利的呼啸声仍然不绝于耳。

半月之后,遵义会议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转折之城那盏照亮中国的马灯,终于在黔北打开第一扇沉重的城门,迎来了浴火重生之后第一缕黎明的曙光。

强渡乌江

站立在江界河渡口,初冬的落雪,渐渐把一切覆盖。猴场会议那盆熊熊燃烧的炭火,烤得大家心里暖暖的。

这里是贵州,我的家乡。每一次眺望,都让人心潮澎湃。每一次走进猴场会议会址,都令人热泪盈眶。

我们太需要作一次休整了。从湖南到贵州,太多的激战让人痛心疾首,太多的热血让人刻骨铭心。

冲出包围圈,这才是生死存亡的决断。

革命的火种,不能就这样轻易地熄灭。太多的热血,更不能白白横流。

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的军事行动,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为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举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灰暗已久的天空,开始由阴霾转为晴朗。

1935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已经悄然而至。

中共中央在瓮安猴场作出的决定指出:“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最中心的任务”。

1月3日9时,红军在江界河发起猛烈攻势,那些等待已久复仇的怒火,扑向了对岸的凶手。

当军号嘹亮地响起,战旗在江畔迎风招展,强渡乌江成功的背影,成为这个寒冬腊月里,最为鼓舞人心的第一场战果与雕像。

四渡赤水

百年之后,山河无恙。

历史的扉页上,一个团队,抒写着一个国家新生的篇章。

还有这条河流,永远流淌着鲜血的颜色。

今天,当我再次伫立于红军渡口,重新寻找他们前行的足迹,只有这条红色的河流,仍然在默默地诉说着那些寒冷的季节里,一支队伍的英勇善战与前赴后继。

1935年1月19日至3月22日,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运动战,用一支如椽大笔,在川黔滇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濃墨重彩地写下了华美的篇章。让两岸挺拔的竹林,也见证了红军战士的骁勇与善战。

遵义会议之后的光芒,让中央红军在艰险长征途中,把每一处黑暗,都变成了光明。

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也抵挡不了他们永往直前的步伐。

纵横驰骋于山川河流,巧妙地穿插于重兵的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追剿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那些缴获的星辰,成为八角帽上最为耀眼的亮色。

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歼敌三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辉煌的战果,令战士们斗志更加昂扬。

从此赤水河,开始披上红色的盛妆,不再惧怕那些张牙舞爪的惊涛骇浪。愈战愈勇的军旗,在三月的早春里,唤醒了一条沉睡已久的江流。

巧渡金沙江

长江的上游,从来就是以激流的方式,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无所畏惧……

拖泥带水,优柔寡断,决不是它与生俱来的性格。

1935年的奇迹,在这里悄然发生。

这是一个激荡的年代,许多奇迹与辉煌在这一年定格。

许多历史,也在这一年重新改写。从寒冬走向春天,必将是命运的转折点。

中央红军于4月下旬再次进入云南,做出渡过金沙江,向四川进军的决定。

一条河流,承载着一粒粒星火,在崇山峻岭之中,苦苦地再一次追寻和思索。

1935年5月3日至9日,七条并不显眼的小木船,成为金沙江的主角,成为一支军队的诺亚方舟。三万余名红军,耗时七天七夜,搭载木船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转移。

北方的硝烟已经燃起,生灵涂炭的家园需要拯救。

中央红军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名战士,巧渡金沙江,成为这个暮春之季的又一个奇迹,成为含金量最高的一场军事战术。

强渡大渡河

渡,还是不渡,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强渡之下,短兵相接,强者才能亮出最后的利刃。

中国革命的战争史,在这里又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当然,后来一位将军与十七位战士的故事,已经成为一场经典的战例,在中国红军的历史上熠熠生辉。十八勇士的传奇,随着一条大河的名字,流传至今。

湍急的河水,也高不过他们汹涌的意志。激浪翻滚,三百米宽的河面,是他们激流勇进的战场。敌人密集的枪弹,也阻挡不了他们背水一战的英勇。他们用背上的大刀,劈开了浑浊的水流。

1935年5月25日的四川越西县安顺场,因为十八勇士的英勇牺牲,成为翌日《红军报》振奋军心的头条新闻。

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已经被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对面呼啸的子弹,渐渐失去了方向。那些稀疏散落的枪声,已经成为这个春天最后的尾声。

猜你喜欢
赤水河金沙江中央红军
我是金沙江
情满赤水河源头
谭智勇 赤水河之子
最危急的关头:中央红军进军贵州
北渡金沙江
长征歌谣的民间性与变异性
金沙江上游首座电站
红色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