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的网络引导力不仅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而且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可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网络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模式,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所以,高校思政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借助网络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把全新的思政信息化教学模式建立起来。本文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和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舆论引导的意见和建议。
一、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引导力的必要性
引导是指引导主体因势利导、因事而为、因时而化地主动介入和干预引导对象未来走向的一种积极行动,突出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平等性。同时,引导并不是迎合和迁就,而是主体对引导客体的心理及其角色的理解、尊重与认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因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一定的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属于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让人们认同和接受“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保证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在当前社会,网络作为对大学生影响巨大的思想传播载体,已经发展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那么,如何占领意识形态斗争战场呢?葛兰西在《狱中札记》里写道:“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统治和‘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的实质就是统治阶级利用文化或者意识形态的手段来行使国家权力,获得思想和道德领域上的指导和领导。因此,要在市民社会开展教育、引导、说服,最终获得广大民众对无产阶级文化的自愿“服从”和“同意”。同时,葛兰西又认为无产阶级民众缺乏主动和自觉认知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必须通过“有机知识分子”对无产阶级民众进行教育、宣传和引导,从而赢得其他从属阶级对统治阶级的支持与认同,并以此来巩固自身的政权合法性基础。实际上就是肯定了在占领意识形态斗争战场时,要注重引导力的建设。因此,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引导力建设,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引领网络,占据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高地。
二、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网民群体,其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而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关乎国家或是地区发展的网络热点事件出现后,大家特别是广大大学生都会将此看作是关乎自身发展的大事,责无旁贷地针对这些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网络上一时群情激昂,热闹非凡,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积极、正向的网络舆论能够驱散网络空间中的阴霾,营造芝兰在室的网络氛围,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广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看待各种网络舆论会更加理性,表达自己的诉求会更加合理合法。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不仅在现实工作中要走群众路线,而且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这大大激发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他们通过参与网络舆论事件的讨论、监督、处理,建言献策,无形中培养和增强了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各种各样的思想觀念在网络舆论中得以展现、碰撞和交锋,在大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会促使大学生自省并激发其对生命真谛和事物本质的探索和追求,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成熟的阶段,“三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负面信息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自发性和隐匿性,使一些鉴别力弱的大学生在一些舆论事件中表达观点或发表意见时,容易产生非理性共鸣,出现谩骂、攻击等失范现象,特别是其一旦对某些问题或现象不满的时候,或者是触犯其利益时,基本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完全被抛诸脑后,丧失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挑拨是非,煽动网民的不良情绪,甚至由线上转移到线下,带来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在一些舆情事件真相不明朗的情况下,不少大学生缺乏网络自律意识,对信息甄别能力也不强,由开始的围观到后来起哄、附和,成为谣言的传播者,错误言论的追随者,不仅有可能触犯法律,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他们理性思考能力的养成。总之,大学时期是人心理发展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等方面很容易被网络舆论影响。所以,需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使其朝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耕.以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知识文库,2016(15):209+251.
[2]宋伟.高校思政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人民论坛,2020(35):120-122.
[3]于卫雁.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引导[J].祖国,2019(16):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