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2021-08-01 08:34张微
学习与科普 2021年6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幼儿问题

张微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实现幼儿教育目的重要方式,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不管是对儿童的成长,还是对社会的发展均具有积极作用。教育工作者普遍能够意识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一个逐步建设和完善的过程,在科学教育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形成适宜儿童发展的科学教育方案。因此,笔者在实习过程中探寻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现况,以期提出有效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问题;策略

一、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探究能力较弱

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之间的合作探究是幼儿解决相对困难的问题、实现自我价值认同以及对共同体文化适应的有力帮手,因此幼儿的深度学习离不开幼儿之间的合作探究。实际观察却发现,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合作探究能力较弱,难以有效支持其进行深度学习。一方面,幼儿缺乏合作探究的意识。幼儿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探究,当遇到矛盾或出现争执时,往往会采取告状等形式来解决当前的困境。另一方面,幼儿对合作方法的掌握不足是导致其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难以合作探究的重要原因。活动前,幼儿一般不会通过同伴协商沟通来制定探究計划;活动过程中,幼儿较少地进行分工合作,在遇到问题时很难倾听同伴的意见,不会主动地寻求同伴的帮助;活动后,很少有意识地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结果。

(二)探究过程元认知参与较少

随着心理学相关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幼儿具有元认知能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地发展。幼儿的深度学习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因此元认知要素中的元认知调节这一动态要素是幼儿持续深入进行活动的调节器。王海英教授指出 5 岁是幼儿元认知发展的飞速期和关键期,幼儿逐渐能够意识到活动的计划、执行过程、效果以及伴随着活动的空间、自我、同伴、教师等,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计划、调节和评价。但是研究者在实际的观察中发现,部分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还不能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探究行为、活动过程等进行准确而有效地控制与调节。

二、指导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师幼共同优化计划与准备

计划使得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意向性,并为接下来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引领幼儿参与并且专注于科学探究过程,由此逐渐打开幼儿深度学习的大门。《指南》也在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中提到:“5-6 岁的大班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因此,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制定调查计划,引导幼儿讨论调查对象、探究时使用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开展的行为等,也可以设法帮助幼儿用图画、箭头等标识呈现调查计划,使得幼儿的经验和思维等内隐的内容得以通过计划清晰地展现出来。事先做好囊括计划制定、材料选用、探究技能使用等在内的学习准备也是帮助幼儿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有力保障。事实上,幼儿经常在实施自己想法或者对他人的活动感兴趣时改变自己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必要求幼儿必须坚持最初的计划,而是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倾听儿童想法、了解原因,帮助他们灵活地调整和优化自己先前的探究计划,并按照新的计划继续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二)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并尝试合作探究

《指南》也指出 5-6 岁的幼儿能够在活动中与同伴进行分工合作,一起克服遇到的困难,协商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并能倾听和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见。因此,结合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促进幼儿以探究共同体的形式进行深度的科学探究。一方面,引导具有不同特质的幼儿组成科学探究小组,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长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配合、补充,分工更加合理,由此可保障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能够更加顺利流畅地开展。另一方面,保障幼儿之间进行平等的沟通和积极的对话,既能促使幼儿通过融汇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来获得对探究内容的细致理解、明晰探究的方向,又能够促使幼儿获得价值认同,逐步实现社会文化适应。

通过分享交流环节的积极对话与反思,引导幼儿认识到探究共同体的重要性,学会完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探究过程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能力,逐步迈入深度学习。

(三)合理投放科学探究材料

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科学学习离不开对材料的操作,因此科学探究材料是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中进行深度学习的有力帮手。所以,为了促进幼儿在科学区域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持续性的科学学习探究活动,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应适宜地投放材料。第一,要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投放具有趣味性的材料。一方面,材料的难度应该适中,保证材料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探索需求;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更新材料,使材料富有变化,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地进行探究。第二,为了引发幼儿更多样的探究,应投放开放性的材料。这种材料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可操作性强,蕴含着许多值得探索的问题,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究。第三,为了促进幼儿更好的实现经验的迁移,应投放生活化、自然性的材料。生活化的材料能帮助幼儿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与材料产生共鸣,更容易在新的情境中建构新的科学知识与经验。

(四)保障充足的科学探究时间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难以拥有足够的时间去展开自己的探究计划以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此,为保障幼儿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计划、探究、调整,完善和丰富幼儿的科学探究过程,实现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幼儿园和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对幼儿的科学区域活动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把握。

本文以科学区域活动为出发点,尝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幼儿深度学习支持性策略,希望能为幼儿逐渐实现深度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玉琢.幼儿科学区角活动中数学操作盒投放策略的行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20.

[2]汤秀丽.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20.

[3]张馨月.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师幼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幼儿问题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