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心灵发光的人

2021-07-31 02:38李占忠
当代矿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蒙克眼疾红尘

李占忠

《呐喊》是挪威眼疾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名作。这幅自画像让人不寒而栗,画中的蒙克一脸愁容,深蓝色的异物在浅色背景中格外突兀。他的恐惧来源于自己的眼疾——玻璃体积血。

1930年,66岁的蒙克发现自己患上了眼疾,他用画笔将眼疾让他看到的世界记录下来。正如他自己所说:“当我仰望天空时,这些暗点以鸟群或乌鸦的形状出现在我的视线内,这些应该就是积累在玻璃体边缘的血块。”正如此,《呐喊》具体、真实地描绘了他自己人生中的生、死、悲、爱,是内在的情感,是心灵的呼唤,是生命的呐喊,是灵魂的不屈,是讴歌生命与现实的顽强抗争。

由此我产生深度的思考。眼睛,是一种通行的世界语言,蒙克虽患眼疾,但自我是发光的,心灵的语言永远是坦然而透彻的。因为,眼有疾,心无疾的人,心灵丰盈着阳光。心灵发光的人,人生才有“颜色”,才能看到整个世界。

我觉得,用心去欣赏领悟传世佳画,就是意味着改变自己。当一幅画点醒我们初心和精神世界的同时,也使我们的人生积淀一天比一天厚重。红尘滚滚,我们何尝不是在生活难以尽如人意的环境中拼搏扛过,何尝不是在喜怒哀乐的岁月里浮生流年?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在物欲横流、浮躁不安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用眼睛捕捉着自己人生的焦点,而忽略用心灵的“清晰度”去正视自我,去洞察世界。信念淡化、精神萎靡、功利奢望、唯利是图、叹惋忘念、唏嘘厌世、玩世不恭等,都在荒芜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无疑是“心疾”的表现种种,这些人即便没患眼疾,但内心却是空虚、暗淡的。因此说,“心疾”比眼疾更可怕!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从出生到成长、结婚、生子、育儿、饴孙,直至耄耋之年,哪能轻易逃出三界之外?你我皆凡人,终逃不脱生、老、病、死,身在俗世红尘,无论历经多少坎坷,无论尝过多少苦痛,无论沧海桑田,无论如何,生活在继续,生命在延续。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可能没有倾国倾城之貌,可能没有腰缠万贯之财,可能没有博大精深之学。但是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心有一束光,能照亮前方;有一些品质,能穿透胸膛;有一些信仰,能让心灵闪闪发光。即便经年之后,时光已老,就算身处生命轨迹的黑夜里,做个会自己发光的人,不管黑暗的夜多么漫长,天也总会亮。这应该就是生命的境界吧。

欣赏名家名画,常常能够走进画中人物的内心与人物休戚与共,引起共鸣。哀人生之须臾,羡宇宙之无穷。如果在观画的时候只注意到色彩的关系,或没有重视它内在的生命力,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花费时间去用心地欣赏绘画的魅力和独特性,那么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我们固执于用眼睛回眸自己人生的幽暗之处时,有时我会想到,也许我们应该首先做一个心灵发光的人,照亮生命的未来。

猜你喜欢
蒙克眼疾红尘
蒙克与《呐喊》
隔核桃壳灸治疗眼疾的临床研究论述
树林里那看不见的稻田
正心修身防“眼疾”
渡红尘
送“鸟”归家
蒙克的《呐喊》
Zhejiang Publishes Chinese Edition of Edvard Munch: Complete Paintings
近视小考
红尘一丈 浮生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