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丽,王国文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3000)
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但不能完全解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全部临床事件。近年来,研究表明,某些新的危险因素如脂蛋白B、平均血小板体积、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胆红素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症及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胆红素是体内重要的抗炎、抗氧化物质。研究发现,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相关[1-2]。廉银珠等[3]研究表明,胆红素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缓脂质过氧化,从而减慢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提示胆红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性因素[4]。最近有研究提出,血清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有关[5]。与间接胆红素相比,直接胆红素(DBil)受遗传因素影响更大,是胆红素更加有效的作用形式。有研究认为,在超重和中度肥胖的女性中,DBil与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和粒径有关[6]。许连军等[7]研究表明,中等水平的DBil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2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CHENBO等[8]研究表明,DBil与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长期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有关,DBil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糖尿病患者群的心血管事件致死率至少是普通人群的2~3倍。然而,DBil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未明确。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窗口,能够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由此,本研究关注正常生理范围内DBil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且资料完整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79例,年龄45~80岁,中位年龄60岁。根据入院时DBil水平将患者分为低胆红素组52例、中胆红素组36例、高胆红素组48例。2型糖尿病的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大量饮酒、肝胆疾病如肝硬化、胆囊炎等。(2)目前正处于心、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3)患有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的患者。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胆红素,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行血糖测定,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将颈动脉内膜大于或等于1.2 mm、突向管腔内局灶性回声结构超过相邻区50%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2.1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糖尿病病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高血压发生率、吸烟比例、饮酒比例、口服调脂药物比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3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在正常生理范围内,DBil水平越高,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越低。低胆红素组、中胆红素组、高胆红素组患者的TC、LDL-C水平由高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2.3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比较 在正常生理范围内,DBil水平越高,颈动脉斑块数量越少,斑块面积越小。低胆红素组、中胆红素组、高胆红素组颈动脉斑块数量、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比较[M(M(P25,P75)]
胆红素是体内衰老红细胞的降解产物,对冠心病、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具有保护性作用。研究表明,纯合子UGTlAl*28等位基因的人群具有较高的胆红素水平,且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低。作为UGTlA基因的直接催化产物,DBil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影响[9]。SUNG等[10]研究证实,正常生理范围内,DBil水平越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越低。近期研究表明,高水平DBil与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总致死率降低相关[11]。陈启才等[12]研究证实,高水平的血清DBil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超重/肥胖、高脂血症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正常生理范围内DBil水平越高,TC及LDL-C水平越低,说明正常范围内高水平DBil可能降低血脂异常风险,证实DBil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DBil水平与HDL-C及TG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DBil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正常生理范围内,随着DBil水平的升高,患者颈动脉斑块数量减少,面积减小,进一步证实DBil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性因素。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正常生理范围内的血清DBil水平越高,TC、LDL-C水平越低,颈动脉斑块数目越少,面积越小,提示DBil水平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保护性因素。